許多身患癌症的病人接受了手術治療,切除了原發腫瘤病灶,一段時間之後,仍然有不幸的訊息傳來:淋巴結、肝臟、肺出現了轉移灶。對此,患者和家屬都會發問:切除了癌塊,為何還會轉移?
癌轉移是指惡性腫瘤由原發部位播散到遠處的其他器官的過程,癌症所以令人生畏,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正是因為癌細胞能夠轉移。
經研究發現。癌轉移步驟為:
①原發腫瘤的生長和增大;
②侵襲周圍組織並穿入淋巴管和血管;
③淋巴管和血管內瘤栓形成並隨淋巴液、血液而執行;
④在遠處器官的淋巴管或血管壁處停留;
⑤穿出停留處的淋巴管和血管壁並侵襲周圍組織;
⑥癌細胞在此增殖、生長,轉移灶形成。
轉移的方式有:
①直接蔓延:腫瘤從原發部位直接侵入周圍組織或器官;
②經淋巴轉移;
③經血行轉移;
④種植性轉移:脫落的癌細胞可粘附於其他組織,形成種植性癌結節。
瞭解了癌症的轉移方式,癥結所在就很很白了。手術雖然冠以各種"根治術"的名稱,但終歸是一種區域性治療的方法,也就是說雖然切除了原發癌塊和周圍的淋巴結,但癌細胞可以在手術前(甚至更早)、手術中、手術後轉移。所以,手術切除了癌瘤,並非萬事大吉。
目前對癌症的治療,仍然普遍採用手術、化療、放療以及中醫中藥等綜合治療方法。手術和放療具有區域性治療的性質,化療則屬全身性治療,對轉移的癌細胞,進入血液、淋巴液的癌細胞有一定的殺傷作用。因此,接受了各種根治性手術的病人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放療、化療、定期體檢,重點檢查手術切除部位、肝臟、雙肺、頭顱、骨骼等,儘早發現轉移病灶,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