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部腫瘤外科 住院醫師 劉志剛

  非小細胞肺癌採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小細胞肺癌則採取以化療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1.外科治療適應證:

  (1)Ⅰ、Ⅱ期和部分Ⅲa期(T3N1-2M0;T1-2N2M0;T4N0-1M0可完全性切除)非小細胞肺癌和部分小細胞肺癌(T1-2N0~1M0)。

  (2)經新輔助治療(化療或化療加放療)後有效的N2期非小細胞肺癌。

  (3)部分Ⅲb期非小細胞肺癌(T4N0-1M0)如能區域性完全切除腫瘤者,包括侵犯上腔靜脈、其他毗鄰大血管、心房、隆凸等。

  (4)部分Ⅳ期非小細胞肺癌,有單發對側肺轉移,單發腦或腎上腺轉移者。

  (5)臨床高度懷疑肺癌的肺內結節,經各種檢查無法定性診斷,可考慮手術探查。

  2.放射治療

  ( 1 )非小細胞肺癌(NSCLC):

  肺癌的放射治療包括如下方面:早期(I/II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根治性放射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術後放射治療;區域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放射治療;化療與放射治療綜合治療等。

  外科手術仍然是早期NSCLC的首選治療手段。然而對哪些因心肺功能差、合併其他內科疾病或病人體弱不能耐受手術;或病人拒絕手術。

  3.化學治療

  ( 1 )治療原則:

  l、小細胞肺癌無論侷限期和廣泛期均應進行化學治療,目的是控制腫瘤的播散。除晚期病人外,一般不應單一治療,而應採取綜合治療。

  2、非小細胞肺癌應首選手術,根據情況在術後加其他治療。ⅠA期以手術為主;IB和Ⅱ期病人術後可行放療和(或)化療;ⅢA期最好先作非手術治療以後再手術,術後根據情況進行其他治療,一般情況好的IIIB期應行同步化放療;有胸水的IIIB期和Ⅳ期以全身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4.靶向治療原則

  腫瘤分子靶向治療是指“針對參與腫瘤發生發展過程的細胞訊號傳導和其他生物學途徑的治療手段”。NSCLC靶向治療目前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抑制酶/蛋白活性的小分子藥物、抑制蛋白翻譯的反義RNA以及與細胞內分子特異性作用的藥物及抗血管生成藥物等。

  二、三線治療: gefitinib和erlotinib為選擇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多數研究顯示東方人群,不吸菸者、女性、支氣管肺泡癌或腺癌伴支氣管肺泡癌分化者有效率高。

  5.綜合治療:由於大多數患者在診斷時已是區域性晚期或有遠處轉移,5年生存率(1996-2000年)為15%,其中Ⅰ期為56%、Ⅱ期32%、Ⅲ期9 %、Ⅳ期2%。對於侷限期患者,儘管做了根治性手術,其中仍有一半的患者在5年內將死於腫瘤。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後的5 年生存率可達60%-80% , Ⅱ期則只有25%-50%。對於多數早期NSCLC 和SCLC 病例,綜合治療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癒率和生活質量,中晚期病人經綜合治療也有相當部分可得治癒,並能延長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質量。初診時已不能手術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後再手術,5 年生存率可有提高。小細胞肺癌的分期決定了預後,侷限期通過化療和胸部放療,中位生存期可達18-24 個月,而廣泛期患者通過姑息性化療,中位生存期僅10-12 個月。大約5%-10%的小細胞肺癌患者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受侵,其中的一半在2 年內出現腦轉移症狀。對這部分患者進行姑息性放療,僅有一半有效,中位生存期不到3 個月。因而重視姑息和支援治療也是當前受到重視的一個方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