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以臨床上最常見的問題來舉例說明。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和認識,小嬰兒剛生下來是不會說話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他會說字,然後是詞語、簡單的句子,最後是複雜的句子,而且他們知道的詞彙也越來越多了,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小朋友開始說的不清,後來說清了;有的小朋友開始說話的時間早,有的小朋友開始說話的時間晚,但是不管早晚,這些小朋友一般在上學前都能把話說清楚。其實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語音的發展經過。語音的發展和小朋友的生長髮育是一樣的,都需要一個過程。一般來說,2-5歲是小朋友的語言快速發展期,在這個語音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所有的小朋友也並非一帆風順,有大約15%(臺灣的發病統計資料)的小朋友會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錯誤,讓別人聽起來就是“咬字不清”,比如把哥哥說成“的的(dede)”,把“兔子”說成“褲子(kuzi)”,把蘋果說成“bingguo”等等。有些錯誤是和年齡有關的,就是很多家長說的:“長大了就好了”,而有些錯誤是需要在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下糾正的。大約有5%的“咬字不清”的小朋友是長大了就好了,而剩下的10%是需要在他人的幫之下才可以改善的。
我們通常把這種咬字不清稱為構音異常,它是指在語音發出的過程中,說話器官及氣流控制、協調性出現了問題,因而造成了錯誤的語音。構音異常一般沒有解剖結構的異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