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
肛裂是齒狀線以下肛管面板層裂傷後形成的小潰瘍其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長約0.5~1.0cm,呈梭形或橢圓形常引起劇痛,癒合困難。而肛管表面裂傷不能視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無症狀。肛裂是一種常見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產生肛管處劇痛的常見原因。肛裂最多見於中年人,但也可發生於老人及小兒一般男性略多於女性,但也有報告女多於男。肛裂常發於肛門後、前正中,以肛門後部居多,兩側的較少。初起僅在肛管面板上有一小裂口,有時可裂到皮下組織或直至括約肌淺層,裂口呈線形或稜形,如將肛門張開,裂口的創面即成圓形或橢圓型裂口。
肛裂新學說--嵌塞學說
所謂嵌塞學說指肛門直腸內因物嵌塞(各種原發病變),阻礙排便,排便時,導致肛管擴張超過極限,肛管面板全層裂開,即形成肛裂。
1、假設推理
肛門直腸內嵌塞一個物塊,物塊阻礙大便排出,要排大便,必須用力努掙,外力使肛管口徑開大,肛管面板撕裂,肛裂形成。
如果把內痔核,直腸瘤,肥大的肛乳頭,祕結的糞便塊看成是直腸內嵌塞的物塊,由此同樣導致肛裂。
換而言之,我們為什麼不能把痔核,直腸瘤,肥大肛乳頭,祕結的糞塊等各種原發病變看成是一種直腸內嵌塞物呢?這就是肛裂病因新概念_嵌塞學說。
2、對比與驗證 和傳統學說比較:
(1)肛裂的解剖學說肛門直腸的解剖結構是肛裂易發生於肛門特殊部位的先天條件,而不是肛裂形成的直接因素所在,即沒有嵌塞因素就沒有形成肛裂的根本原因。
(2)外傷學說嵌塞因素是外傷的條件的直接因素,而外傷是“嵌塞因素阻礙排便所造成的結果。
(3)肛裂的感染學說感染可繼發於肛裂的形成之後,是肛裂 轉為慢性的一個條件,也可發於肛裂形成之前是痔疾加重或痔疾轉化的條件。
(4)內括約肌痙學說慢性炎症刺激內括約肌痙攣,肛管狹窄等因素是肛裂形成後發展變化過程中的病理變化,不是肛裂發生的原因。
3、臨床驗證
在臨床研究中,筆者通過對肛裂病例,以“嵌塞學說“為基礎,以“以通為用”為治則,徹底治療內痔核、肥大肛乳頭、直腸瘤、便祕等各種原發病變-嵌塞因素,均收治癒效果。
綜上各條,筆者認為,用“嵌塞學說”來概括肛裂的病理因素,來解釋肛裂 的發生,指導肛裂的治療均優於其他幾種學說。筆者認為用“嵌塞學說”理論來研究肛裂的形成有較高的學術和臨床價值。
【症狀】
肛裂的臨床症狀表現為疼痛和出血。
肛裂常發於肛門後、前正中,以肛門後部居多,兩側的較少。初起僅在肛管面板上有一小裂口,有時可裂到皮下組織或直至括約肌淺層,裂口呈線形或稜形,如將肛門張開,裂口的創面即成圓形或橢園形。其痛很有特點,即先於排便時突發刀割樣疼痛(由於糞便劃破肛管面板所致),然後短暫緩解,繼而出現長時間肛痛(由於肛門括約肌受刺激後產生痙攣所致)。臨床常見患者因怕痛畏懼排便,出現“怕痛----忍便----便幹----更痛”的惡性迴圈現象。肛裂引起的出血也因撕裂血管的程度或多或少,常見因肛裂長期或大量出血而至貧血的病例。
肛裂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出現肛管潰瘍(裂口纖維化,又稱陳舊性肛裂)、肛乳頭肥大(息肉樣瘤)、哨兵痔(皮贅增生)等三種病症,繼續發展還可出現肛竇炎(肛門慢性炎症)和肛瘻(肛門化膿性炎症),與前三症合稱“肛裂五特徵”。也有因長期慢性炎性刺激成肛管癌的可能。
典型症狀是疼痛、便祕、出血。排便時乾硬糞便直接擠擦潰瘍面和撐開裂口,造成劇烈疼痛,糞便排出後疼痛短暫緩解,經數分鐘後由於括約肌反射性痙攣,引起較長時間的強烈疼痛,有的需用止痛劑方可緩解。因此肛裂患者恐懼排便,使便祕更加重,形成惡性迴圈。創面裂開可有少量出血,在糞便表面或便後滴血。檢查時用雙手拇指輕輕分開肛門口,即見潰瘍面,新發生的肛裂邊緣整齊、軟、潰瘍底淺,無疤痕組織,色紅、易出血。慢性肛裂深而硬,灰白色,不易出血。裂口下方為“前哨痔”。肛指和肛鏡檢查會引起病人劇烈疼痛,不宜進行。
【病因】
本病的發生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解剖學因素:肛門外括約肌淺部,從尾骨起,向前至肛門後方。分為兩束,沿肛管兩側向前圍繞,至肛門前方,又相互聯合。因此,在肛門前後都留有間隙。並且肛提肌的大部分均附著於肛管兩側,前後較少。可見,肛門前、後方不如兩側牢固,容易受損傷。並且向下、向後與直腸形成一近90度的角。因此,肛門後部受糞便壓迫較重,又因肛管後部血液迴圈不足,彈性較差,肛門腺分佈又較多,這些都是發生肛裂的因素。
2、外傷學說:乾硬的糞便或異物容易引起肛管面板的損傷,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3、感染學說:主要是肛門後部的肛隱窩感染,炎症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膿腫破潰而成肛裂。
4、內括約肌痙攣學說:由於肛管部位損傷或炎症刺激,使肛門括約肌處於痙攣狀態,致使肛管張力增強,易損傷成肛裂。
5、肛門狹小學說:肛管面板在發育中遲緩,生成肛管狹小,易損傷成肛裂。
【病理】
肛裂病理組織變化可分為四個階段:
初發期:由以上各種因素引起的肛裂,初起肛管面板淺表損傷,或呈表淺性潰瘍,創口周圍組織基本正常。
潰瘍形成期:創口有不良肉芽增生。創底見有環狀纖維,創緣面板增生。
慢性潰瘍期:創口陳舊性潰瘍,刨底可見內括約肌。
慢性潰瘍合併其它病理改變期:在慢性潰瘍基礎上有潛行性肛瘻等、慢性肛裂常合併以下病理改變。
① 肛乳頭炎:潰瘍上端與齒線相連,炎性擴散,常引起肛竇炎,最後形成肛乳頭肥大。
② 肛竇炎:由肛竇感染擴散,肛管皮下形成小膿腫,破潰生成潰瘍。先有肛裂,後引起肛竇炎。
③ 梭形潰瘍:肛管面板裂傷,經過感染,形成潰瘍。
④ 肛門梳硬結:即櫛膜嗜厚和變硬,形成梳狀硬結,暴露在潰瘍的基底,妨礙括約肌的舒張,影響潰瘍的癒合。
⑤ 潛性瘻管:肛竇基底常見有瘻管於潰瘍相通,是因為肛竇感染化膿,形成小膿腫破潰所致。
⑥ 裂痔:裂口下端面板因炎症改變,淺部靜脈及淋巴迴流受阻,引起水腫,組織增生。形成結締組織性外痔,又稱為哨兵痔。
【分類】
本病的分類國內外尚未統一,臨床常用的有2期分類法和3期分類法。
(1)2期分類法:
①早期肛裂 (急性期):裂口新鮮,未形成慢性潰瘍,疼痛較輕;
②陳舊性肛裂(慢性期):裂口已形成慢性潰瘍,同時有肛乳頭肥大、皮垂等,疼痛嚴重。
(2)3期分類:
①Ⅰ期肛裂:肛管面板淺表縱裂,創緣整齊、鮮嫩。觸痛明顯,創面富於彈性。
②Ⅱ期肛裂:有反覆發作史。創緣有不規則增厚,彈性差。潰瘍基底紫紅色或有膿性分泌物,周圍黏膜充血明顯。
③Ⅲ期肛裂:潰瘍邊緣發硬,基底紫紅有膿性分祕物,上端臨近肛竇處肛乳頭肥大,創緣下端有裂痔,或有皮下瘻道形成。
【併發症】
如果治療不及時,裂口反覆發炎感染,向肛緣皮下發展,還會形成皮下膿腫和瘻管。
肛裂是一種常見的肛管疾病,由於它長期的反覆感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影響,並且出現一系列併發症:
1、潰瘍:初起是肛管面板縱行裂口,呈線形或稜形,邊軟整齊,底淺有彈性,反覆感染使裂口久不癒合,邊緣增厚、基底硬,逐漸成為較深的慢性潰瘍,輕微刺激可引起劇烈疼痛。
2、前哨痔:裂口下方面板由於炎症刺激,使淋巴和小靜脈迴流受阻,引起水腫和纖維變性,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贅,稱為前哨痔,也屬結締組織性外痔。
3、肛竇炎和肛乳頭肥大:是裂口上端受炎症的反覆刺激的結果,乳頭肥大顯著的可隨排糞脫出肛門外。
4、肛緣膿腫和肛瘻:裂口炎症向皮下擴充套件,加之括約肌痙攣,使潰瘍引流不暢,分泌物潛入肛緣皮下,形成膿腫,膿液向裂口處破潰,形成皮下瘻。
5、櫛膜增厚:櫛膜區是肛管最狹窄區,是肛門梳硬結和肛管狹窄的好發區。櫛膜區下增厚的組織稱為櫛膜帶,肛裂的炎症刺激可使其增厚、失去彈性,妨礙肛裂的癒合,所以,治療肛裂時應將增厚的櫛膜帶切斷。
【自我檢查】
如何確定自己得肛裂
肛裂是肛管面板裂傷後形成的潰瘍,以肛門疼痛、出血、便祕、肛門瘙癢為主要症狀。
每每肛門有毛病,人們首先想到的都是“我會不會得了痔瘡”。很多肛裂出血的人就是如此,因為不瞭解這種疾病,疑惑和擔心也就與日俱增,多慮的人甚至想到了這是腸癌的先兆。實際上,肛裂和痔瘡、腸癌的區別十分明顯。
據介紹,肛裂與痔瘡的出血均呈鮮紅色,但各有明顯的特徵,前者是量少而有痛,一般是手紙帶血,最多隻有幾滴;後者是量多而無痛,出血一般會超過10滴。而腸癌患者大便出血常為暗紅色,混有粘液或膿血,且大便的習慣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次數增多,還伴有先急後重的感覺。倘若用藥後腹瀉仍不能收斂,便應該特別留意了。另外,三者發病人群也不盡相同,痔瘡和肛裂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則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肛裂患者不宜做肛指檢查
肛指檢查在許多肛腸疾病的診斷中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簡便,所以是肛腸科醫生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但任何事物都不是萬能的,肛指也不例外。例如肛指就不能用於肛裂檢查。
肛裂的典型症狀是疼痛、便祕、出血。排便時乾硬糞便直接擠擦潰瘍面和撐開裂口,造成劇烈疼痛,糞便排出後疼痛短暫緩解,經數分鐘後由於括約肌反射性痙攣,引起較長時間的強烈疼痛,有的需用止痛劑方可緩解。因此肛裂患者恐懼排便,使便祕更加重,形成惡性迴圈。
肛裂家中自查法
肛裂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疼痛、出血、便祕、肛門瘙癢等症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肛裂[4]的症狀進行家中的自我檢查,如果你有了這些症狀,那麼快去醫院治療吧。是否疼痛:其主要表現為疼痛劇烈,持續性劇疼,可持續加劇,數小時後可自動緩解。是否出血:排糞時,損傷創面,可致裂口出血。
【診斷】
肛裂症狀有明確特點,只要詳細訊問病史病程,以及疼痛、出血特點,診斷並不困難。但在診斷時,為了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防止失誤,應嚴格按問診、觸診、視診及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幾個方面加以鑑別診斷。
視診:急性肛裂肛門部可見分泌物,牽開臀部可見肛裂下端,如用探針輕觸裂口的下端,可引起疼痛;慢性肛裂常見有結締組織外痔。
指診:因括約肌痙攣肛門收緊,如用力過猛,常引起劇烈疼痛,有時須在局麻下檢查。肛門內摸到的裂口,急性者邊緣軟,底淺,有彈性,觸之敏感;慢性者邊硬突起,底深,無彈性。
窺器檢查:可見卵圓形潰瘍,或見細小裂口。急性肛裂的裂口邊緣整齊,底淺紅色;慢性肛裂的裂口邊緣不整齊,底深灰白色,有的嚴重肛裂者還可看到括約肌纖維。
鑑別診斷:須與結核性潰瘍、梅毒潰瘍、軟下疳和上皮癌等潰瘍相鑑別。其中潰瘍性結腸炎和肉芽腫性結腸炎併發之肛裂極易鑑別。
【鑑別方法】
肛裂可有一個或幾個裂口存在,但多數肛裂發生在正中線上,正前或正後,即截石位6點、12點處。由於糞便乾結,通過肛門時擦傷肛管面板,一般不能稱之為肛裂。由於糞便乾硬,硬性通過肛管時,把肛管撕裂而成的傷口,才稱之為肛裂。其損傷的深度各不相同。肛裂淺則只裂傷肛管面板,深則可損傷皮下組織至肌肉組織,甚至損傷肌肉組織。
痔瘡和肛裂的區別
肛裂多數伴有哨兵痔,特別是被長期忽視肛裂病症的患者,發展為陳舊性肛裂後,常同時伴有外痔、內痔,這時兩者在肛門外的表徵基本相同。所以,瞭解肛裂和痔瘡的區別,提高肛腸異常的警惕意識對治療大有裨益。
肛裂是以肛管面板裂口,肛管潰瘍,難以癒合為主要表現。痔瘡則是由於肛門周圍靜脈形成靜脈曲張、靜脈血管團,以及直腸下端粘膜滑動而形成的。
1、肛裂以疼痛、便血為主。痔瘡以出血為主,只有外痔發炎腫脹時,痔瘡才會劇痛;
2、肛裂可見肛管面板裂開,而痔瘡則無。在肛門指診時,即可確定,但肛裂者多不可行肛門指診,或者窺器檢查;
3、肛裂多伴有肛乳頭肥大、肛乳頭瘤,而痔瘡則不伴有肛乳頭肥大或乳頭瘤;
4、肛裂者,肛門外觀可見狹窄,而痔瘡患者則多見內痔脫出、外翻。
肛裂須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1、肛門面板皸裂:多由肛門瘙癢症、肛門溼疹等繼發引起,裂口表淺而短,不到肛管,疼痛輕而出血少,瘙癢較重,無潰瘍、裂痔和肛乳頭肥大等併發症。
2、肛門結核:潰瘍形態不規則,邊緣潛行,疼痛輕,無裂痔,在做病理檢查時可見結核結節和乾酪樣壞死病灶。
3、肛門面板癌:潰瘍形態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邊緣隆起,質硬,並有奇臭味和持續疼痛,病理切片可見癌細胞。
【治療】
新鮮肛裂
經非手術治療可達癒合,如區域性熱水坐浴,便後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可促使肛門括約肌鬆弛;潰瘍面塗抹消炎止痛軟膏(含地卡因、黃連素、滅滴靈等),促使潰瘍癒合;口服緩瀉劑,使大便鬆軟、潤滑;疼痛劇烈者可用普魯卡因區域性封閉或保留灌腸,使括約肌鬆弛。
陳舊性肛裂
經上述治療無效,可採用手術切除、包括潰瘍連同皮贅(前哨痔)一併切除,還可切斷部分外括約肌纖維,可減少術後括約肌痙攣,有利癒合,創面不予縫合,術後保持排便通暢,熱水坐浴和傷口換藥,直至完全癒合。
手術療法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1、切除術:適用於Ⅲ期或慢性肛裂,術後效果好,極少復發。
2、後方內括約肌切開術:主要目的是消除內括約肌痙攣。
3、側方內括約肌切開術:主要目的是減少和防止肛門功能不良。
4、肛管擴張術:主要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肛管彈性消失和收縮,括約肌功能不良,發生的器質性狹窄。
5、V-Y肛管成形術:適用於肛管面板缺損及明顯狹窄的肛裂。
6、肛門周圍面板裂治療:應依據病因病情來選擇手術與否。
7、肛裂並有Ⅰ期或小型Ⅰ期內痔:應先做側方內括約肌切開術,肛裂治好後再注射治療內痔。
其他療法:如鐳射、電灼治療等等。
肛裂的治療原則
肛裂的治療原則是急性肛裂以保守療法即非手術療法為主,宜止痛止血,防止出現疼痛惡性迴圈。對慢性肛裂或者Ⅲ期肛裂,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徹底消除肛裂的病因及加劇疼痛的因素。
(1)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祕: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飲水,糾正便祕。可口服緩瀉劑或石蠟油,使大便鬆軟、潤滑,以利排便。
(2)區域性坐浴:用熱水或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溫度40℃~50℃(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溫水坐浴可鬆弛肛門括約肌,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促進炎症吸收,減輕疼痛,並清潔區域性,以利創口癒合。坐浴後可以外敷消炎止痛藥物,以減輕症狀。
(3)封閉療法:疼痛嚴重者,用1%~2%普魯卡因注射於肛裂基底部及兩側肛門括約肌內,可緩解括約肌痙攣以止痛。
(4)肛管擴張:適用於急性或慢性肛裂且未併發乳頭肥大及前哨痔者。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用手指擴張肛管,可解除肛管括約肌痙攣,達到止痛目的。
(5)手術治療:對經久不愈,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慢性肛裂,可採用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