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主任醫師 劉瑞芬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祖國醫學認為屬於Y瘕、積聚的範疇,又有腸覃、石瘕之稱。主要臨床表現可見月經改變,不規則陰道出血,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週期縮短。劉教授從事中醫婦科專業30餘年,臨床經驗豐富,本著涼血不留瘀,祛邪不傷正的原則,於非經期擬用消Y方以涼血化瘀、健脾祛痰,經期則攝血治標,改善患者之不適。臨癥結合患者月經情況及其體質靈活加減,綜合調理。

  子宮肌瘤;中藥治療;名醫經驗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常見於30-50歲婦女,20歲以下少見。據統計,至少有20%育齡婦女有子宮肌瘤,因肌瘤多無或很少有症狀,臨床報道發病率遠低於肌瘤真實發病率。根據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和體徵,祖國醫學認為屬於Y瘕、積聚的範疇,又有腸覃、石瘕之稱。主要臨床表現可見月經改變,不規則陰道出血,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週期縮短,少數患者腹部捫及腫塊,子宮肌瘤過大時出現疼痛或壓迫症狀。

  另外,還可見白帶增多、不孕以及繼發性貧血等症狀。劉教授從事中醫婦科專業30餘年,臨床經驗豐富,筆者有幸隨師學習,深受教益,現將其辨治子宮肌瘤的經驗總結如下。

  1.、病因病機

  子宮肌瘤在歷代中醫文獻中歸屬於Y瘕範疇,其發生主要是由於機體正氣不足,風寒溼熱之邪內侵,或情志因素、房室所傷、飲食失宜,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氣機阻滯,瘀血、痰飲、溼濁等有形實邪凝結不散,停聚下腹胞宮,日月相積,逐漸而成。由於病程日久,正氣虛弱,氣、血、痰、溼互相影響,故多互相兼夾而有所偏重,極少單純的氣滯、血瘀或痰溼。劉教授認為既為有形之邪,且膠結固定於胞宮,總不離痰瘀二字。如《靈樞・百病始生》雲:“凝血蘊裹而不散, 津液澀滲, 著而不去, 而積皆成矣”。

  2、 辨證論治,強調分期施治

  《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要訣》指出:“凡治諸Y積,宜先審身形之壯弱,病勢之緩急,而治之。”子宮肌瘤患者多有月經週期縮短,經量增多或月經淋漓不盡,日久出現頭暈眼花,面色無華,舌紅,脈細等陰血虧虛之象,應從臨床症狀隨證加減治療,治療原則多遵《內經》“堅者削之,客者除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及“攻補兼施”。並需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則,不可一味地猛攻、峻伐,以免損傷正氣。

  《醫學入門・婦人門》雲:“善治Y瘕者,調其氣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亦說明補益氣血而恢復機體正氣的重要性。故劉教授治療子宮肌瘤並未拘於祛瘀化痰消Y,而是祛邪與扶正兼顧。有研究統計分析發現:中藥治療肌壁間肌瘤效果較好,肌瘤小、單發性、病程短者尤佳,提示對子宮肌瘤應早發現,早診斷,儘早治療。

  劉教授本著涼血不留瘀,祛邪不傷正的原則,於非經期擬用消Y方以涼血化瘀、散結消Y、健脾祛痰,其組成為知母12g 黃芩12g 黨蔘18g 炙黃芪18g 赤芍9g 炙鱉甲12g(先煎) 蒲黃15g(包) 坤草12g 茯苓12g 炒白朮12g 香附9g 生龍牡各30g(先煎) 陳皮9g 海藻12g。方中知母、黃芩清熱瀉火解毒,藥理實驗亦已證明知母皁苷、黃芩黃酮A皆具有抗腫瘤作用;黨蔘、炙黃芪補氣健脾扶正,同時可改善多數患者經血過多所導致的繼發性貧血;

  赤芍、蒲黃、坤草涼血化瘀而不增加離經之血量;炙鱉甲、生龍牡、海藻滋陰潛陽,消痰軟堅散結,其中生牡蠣鹹,澀,微寒,能化瘀散結,清熱益陰、潛陽,固澀,直入血室,炙鱉甲“主心腹症瘕堅積”,入肝脾血分,通血脈、散結、消Y,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效;茯苓、白朮、香附、陳皮理氣健脾,化痰祛溼,同時顧護脾胃以資血之源,且藥理實驗證明茯苓煎劑具有抗腫瘤作用。

  全方清熱化痰,行氣活血,祛瘀消Y。經期則攝血治標,根據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經行腹痛等症狀予宮寧顆粒、龍血竭片等止血定痛藥物,止血而不留瘀,改善患者之不適。

  臨症加減消Y方時主要以參考月經為主,結合患者體質綜合調理:經量過多者加三七粉、茜草、烏賊骨等以加強化瘀止血之功;經行腹痛者加元胡以增行氣化瘀定痛之效;平素兼有肝鬱氣滯症狀者加柴胡、木香;溼邪較重者加薏苡仁、澤蘭等淡滲利溼化瘀藥。對於因經血過多導致繼發性貧血者予以益氣維血顆粒、生血寧片等成藥補充鐵劑而不礙胃,與中藥相得益彰,明顯改善乏力、頭暈等貧血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