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主任醫師 劉瑞芬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經避孕一年未妊娠者。女性不孕因素以排卵障礙和輸卵管因素居多,輸卵管因素中輸卵管阻塞或輸卵管通而不暢約佔女性不孕因素的1/2。近年來隨著慢性輸卵管炎、性傳播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的增多,輸卵管性不孕的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祖國醫學無本病的記載,其臨床表現主要是:不孕、下腹痛、白帶量多等,其症狀散見於“無子”、“斷緒”、“症瘕”、“月經不調”等論述中。目前,對於輸卵管性不孕的診斷大多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或輸卵管通液或腹腔鏡聯合輸卵管通液術等檢查來判定,但其治療仍是不孕症的難題。導師劉瑞芬教授從事婦科臨床工作30餘年,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對辨治此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筆者有幸隨師學習,受益匪淺,現將其經驗介紹如下。

  1、血瘀腎虛是本病發病的關鍵因素

  劉教授認為輸卵管性不孕血瘀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礎,瘀血阻滯衝任、胞宮、胞絡為本病的核心病機。明代李{《醫學入門・婦人科》曰:“女子之血,實所以宰生生化之機也,方其未成胎也,則此血周流而不息,應期而至,及其既成胎也,則此血榮養於內,以護其胎”。說明氣血周流不息的重要性。若瘀血阻滯胞宮胞脈,氣血執行不暢,胞脈閉塞或不暢,兩精不能相搏而致不孕,正如清代吳謙《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要訣》曰:“女子不孕之故,由傷其衝任也或因宿血積於胞中,新血不能成孕”。

  不論病因為外感邪氣,或情志不暢,抑或生活調攝失度,體質虛弱等,“瘀”均為引發本病不可或缺的病理因素。瘀血既是各種致病因素作用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瘀血阻滯衝任、胞宮、胞絡為本病的核心病機。

  腎藏精,主生殖,腎對於女子之孕育至關重要。《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說明生殖的根本在於腎,以腎氣、天癸作為物質基礎。女子在一定年齡階段,腎氣充盛,天癸成熟,任通衝盛,兩精相搏,合而成形,胎孕乃成。腎虧精血不足,則影響臟腑的濡養,臟腑功能失調,血行緩慢易成瘀阻;腎氣虧損,陽氣不足,溫煦失職,血行遲滯,瘀血阻滯胞宮衝任而致本病。反過來,瘀血阻絡,則腎失所養,化精乏源。血瘀為本病的核心病機,且貫穿於本病的始終。本病日久不愈,正氣受損,終將出現虛實夾雜之血瘀腎虛證,且血瘀腎虛證形成之後,血瘀與腎虛之間二者往往互相影響,互為因果,使血瘀腎虛證愈加頑固難治。

  綜上所述,劉教授認為血瘀腎虛是本病發病的關鍵因素。

  2、立活血化瘀、行氣通絡、補腎培元之法

  《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血實者宜決之”,初步形成了活血化瘀的思想。《丹溪心法》指出:“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強調疏通氣血鬱滯的重要性。血瘀是輸卵管性不孕重要的病理基礎,瘀血阻滯為本病的核心病機,且貫穿整個病程始終,活血化瘀必然為本病的基本治法。

  活血化瘀藥能改善血液的濃、粘、凝、滯狀態,促進盆腔微迴圈,加強卵巢和子宮的供血,促進炎症吸收,鬆解粘連,加速組織修復與再生;同時活血化瘀藥對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都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對免疫功能呈雙向影響,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強作用。現代醫學認為,活血化瘀中藥可使盆腔的血流加速, 增加了區域性組織的血液灌注量, 促進了組織的代謝, 從而有利於炎變組織的吸收、消散。

  氣與血在人體中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所謂“載氣者血也,而運血者氣也。”因此“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滑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瘀血內阻,“不通則痛”,所以輸卵管性不孕主要臨床表現除不孕外,多有下腹痛。瘀血形成後,又反過來會影響區域性乃至全身的氣血執行,加劇疾病的發展或產生其它病變,成為新的致病因素。病因和結果互相影響,《血證論》雲:“氣結則血凝,氣虛則血脫,氣迫則血走血瘀氣亦滯”。

  張景嶽對血瘀證也有獨到的見解,認為“血必由氣,氣行則血行,故凡欲治血,或攻或補,皆當以調氣為先”,強調了行氣活血的重要性。故臨證必須重視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且理氣通絡之品,能提高活血藥的療效,並起到止痛的作用。現代研究證實理氣藥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能對抗滲出性炎症及增生性炎症,抑制結締組織增生,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改善微迴圈 。

  輸卵管性不孕遷延日久,氣血中最易傷氣,臟腑中最易傷腎,因此治療時補氣或益腎以扶正祛邪是常用的治法。一方面通過扶助正氣補充本病遷延不愈、反覆發作對機體正氣的消耗,改善一系列虛弱的證候;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正氣旺盛,抗邪力強,則病邪難以侵入,防止本病的復發,並且可以推動血液的正常執行,對活血化瘀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根據以上治法,劉教授凝聚30餘年臨床經驗,創制了通管種子方,該方由丹蔘、赤芍、生蒲黃、炒靈脂、川斷、菟絲子、連翹、香附、炮山甲、蜈蚣、路路通、王不留等組成。其中以丹蔘、赤芍合用為君,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且赤芍能清熱涼血,防止瘀久化熱。生蒲黃、炒靈脂二藥相須為用,其活血化瘀、散結止痛力倍增,為治血瘀作痛之經驗藥對,蘊含失笑散之意;連翹功擅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且能清解血中餘毒,防瘀久化熱,又可利用宣散之力通調氣血。

  以上三藥共為臣。菟絲子與川斷相合,補肝腎,與君臣藥相伍取扶正祛邪、活血補腎之效;香附、炮山甲、蜈蚣疏肝理氣通絡止痛,王不留、路路通活血通絡,又能增強理氣之功。以上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以奏活血化瘀、行氣通絡、補腎培元之功。尤其適用於本病遷延日久、虛實夾雜之血瘀腎虛之證,臨床療效卓著。中藥口服一般連用3個月經週期,經期停用。劉教授常囑患者用炮山甲3g、蜈蚣1條研末沖服或裝膠囊服用效果更佳,v若炮山甲入湯劑一般需9g以上w,併為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

  3、隨證加減

  劉教授在辨治輸卵管性不孕時以活血通絡補腎為基本治法,並注重隨證靈活加減。若熱證明顯時,證見口乾,白帶量多色黃,尿黃便幹,舌紅,苔黃,脈數,可加用清熱藥,如敗醬草、紅藤、黃柏等;若溼證明顯時,證見小腹重墜,白帶量多色白質稀,口膩,納差,舌苔白膩,脈滑,造影顯示有輸卵管積水或B超有盆腔積液、囊性包塊等,則兼顧祛溼,可加用祛溼藥如生苡米、雲苓等,或用活血利水藥如益母草、澤蘭、馬鞭草等;

  若伴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有子宮肌瘤或盆腔炎性包塊者,可加用軟堅散結的藥物,如浙貝、鱉甲、牡蠣等,既能化瘀,又不增加離經之血的血量,對三稜、莪術等破血消Y之類不用或慎用;若伴月經量多或經期延長或月經先期或經間期出血者,可加化瘀清熱固經止血藥,如茜草、烏賊骨、三七、地榆、山茱萸等;若伴月經後期或月經量少,可加養血溫經通經藥,如雞血藤、紫石英、川牛膝等;若伴五心煩熱、口渴咽乾,可加養陰生津藥,如麥冬、石斛、生地等。總之,根據臨床表現,隨證加減。

  4、綜合治療提高療效

  劉教授臨證時注重採用綜合療法以提高治療本病的療效:

  ①用丹蔘、赤芍、連翹,皁刺、紅藤、透骨草、制乳沒、敗醬草等組成的活血清熱散結通絡的中藥濃煎100-150ml保留灌腸;

  ②保留口服或灌腸中藥藥渣,粗布包,熱敷小腹部正中及兩側,或配合神燈理療效果更佳;

  ③用口服或灌腸中藥藥渣再煎泡腳;

  ④電腦中頻離子匯入;

  ⑤康婦消炎栓等肛門納藥;

  ⑥靜脈滴注丹蔘注射液或喜炎平等;

  ⑦經淨三至七天,可用慶大黴素、地塞米松或喜炎平等藥物宮腔注藥;

  ⑧必要時配合手術治療。

  5、調暢情志,把握氤氳之時,提高受孕機率

  本病患者多因病程較長、纏綿難愈,多有較重的思想經濟負擔,劉教授認為,對本病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調暢情志,進行心理疏導。例如:在臨床診治中應認真傾聽患者的訴求,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說明治療方案等,或舉例說明成功病案,增強患者信心;治療期間囑患者避孕,以免異位妊娠的發生;若治療後患者一側輸卵管通暢,另一側通而不暢,則根據B超監測通暢側卵巢排卵情況以指導患者受孕。

  《證治準繩》雲:“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於一時辰間此的候也順而施之,則成胎矣。”月經具有周期性、節律性,週期第14~15天,也稱氤氳之時,或稱“的候”、“真機”時期(即西醫所稱的“排卵期”),是重陰轉陽、陰盛陽動之際,正是種子的時候。故在B超監測輸卵管通暢一側排卵的情況下指導患者同房,可大大提高患者受孕機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