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科 副主任醫師 伏彩霞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青少年期最常見的精神疾病。起病於青春期,15~25歲為發病高峰期,佔56%~62%,據中國和美國的調查,青少年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比例在0.5%~0.7%之間,男女人數接近。換句話說,每兩百個中學生當中,最少有一個存在精神分裂症的症狀。與青少年時期開始承受壓力有一定關係。當然,與遺傳傾向、病毒感染等諸多因素均有關。

  早期發現該病有助及早診治,改善預後,早日康復。該病早期症狀不顯著,以下是可疑點:

  一、人格改變,一反過去性格脾氣的常態,或在原有孤獨內向性格基礎上,更為反常的孤獨、退縮、怪僻、不易接近,不願與外界主動接觸交往,甚至閉門不出。

  二、生活習慣反常,不修邊幅,不講衛生,生活懶散。

  三、學習成績無故明顯下降,學習熱情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雖經家長和老師指出,教育輔導,仍然沒有改進。

  四、無緣無故出現類似神經衰弱症狀:失眠、頭痛、頭暈、頭腦模糊、疲乏等症狀,經過心理治療和一般用藥無效。

  五、情感變態,六親不認,興趣索然,有不通情理的行為,或表現情感遲鈍淡漠、易怒、易激動,甚至莫名其妙自傷或傷人。

  六、行為無意義或違反常理,如對鏡自賞、無端痴笑、自言自語,對異性亂加追求,做出不知羞恥的行為等。

  七、出現幻覺或妄想。自訴外界無聲時能聽到人語、無外界刺激作用能看到人物形影、面板有異常感覺(蟲爬感、下身異樣等)。對他人無端猜疑,感到別人一言一行有意針對他,嘲弄或加害他。甚至走到馬路上也感到許多人注意他,或認為有人跟蹤、監視他。或者產生怪誕不經的思想,自責自罪,一切解釋均無效。

  八、脫離現實的胡思亂想,整天陷入無法自控的“思維自動化”狀態。

  九、進行無實際意義的理論研究(“純理論化”症狀),對人生哲理,宇宙規律無目的鑽研,有時達到棄學離校,閉門不出的沉湎程度。

  十、對自己的親生父母突然發生懷疑,認為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解釋無效,堅信不渝。

  對懷疑有早期症狀的患者,應該進一步讓其寫下自己的思想、心理體會,收集患者寫的文字資料如日記、信件、作文等,讓專科醫師分析,便於作出診斷結論。當然,精神分裂症診斷是一件非常慎重嚴肅的事情。切忌患者和家長忌醫諱藥,卻認為是中了邪,到處求神拜佛,貽誤了及早治病的時機。如果確診為精神分裂症,必須由精神科醫師負責系統治療為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