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吳耀祿

  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有增加趨勢,但其為消化道疾病,常以消化不良,胃腸炎,或慢性結腸炎,痔瘡、肛瘻等誤診、漏診或延遲就診。因此,如發現一下情況,請及時到較大醫院普外科就診,並可要求做相關檢查。

  一、大便性狀和習慣改變:

  1、便血。

  2、膿血便和粘液便。

  3、大便習慣改變:大便習慣改變包括便祕、腹瀉或二者交替,排便不盡,排便困難等。

  4、大便形狀改變:肛腸腫瘤在生長到一定大小時常使大便形狀改變,表現為大便變細變形。

  二、腹痛和腹部不適:是肛腸腫瘤的常見症狀,原因如下幾個方面:

  ①腫瘤區域性侵犯;

  ②腫瘤所致的腸道刺激;

  ③腫瘤所致腸梗阻、穿孔等。

  三、腹部腫塊。

  四、急慢性腸梗阻:當腫瘤生長到一定大小後,可以阻塞腸腔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症狀。特點是常呈進行性加重,非手術方法難以緩解。

  五、慢性消耗性表現: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可以出現不明原因的慢性消耗性表現,如貧血、消瘦、乏力等。

  六、急性結腸穿孔和腹膜炎表現。

  七、腫瘤轉移引起的臨床表現:

  1、腫瘤區域性浸潤引起的症狀:腰部及骶部的痠痛,脹墜感;坐骨神經和閉孔神經痛;陰道流血和血尿,腫瘤累及兩側輸尿管時出現尿閉、尿毒症。下肢水腫等。

  2、腫瘤血道播散引起的症狀:轉移最常見的部位是肝、肺、骨,臨床上可出現相應的症狀。

  3、種植播散引起的臨床症狀:慢性腹痛,腹水等。

  4、淋巴道轉移的臨床症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如出現上述情況可要求作如下檢查:

  一、直腸指檢是主要的檢查方法,因為大腸癌中大部分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在直腸癌中75%可通過直腸指檢發現腫塊。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以及有慢性腹瀉、便祕、痔漏患者,每年要檢查一次,尤其出現便血、便頻、大便中有黏液以及裡急後重等排便習慣異常者,均應做直腸指檢。

  二、大便隱血試驗簡便易行,費用低廉,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檢查一次,可作為大腸癌大規模普查的初篩方法。如陽性,則進一步做纖維結腸鏡檢查。大便隱血試驗還可檢出胃潰瘍、胃癌、大腸息肉等消化道疾患。

  三、乙狀結腸檢查有條件者從50歲開始檢查第一次。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經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應常規進行纖維結腸鏡檢查。 如果確診為大腸癌,那也並不可怕,早期患者,如進行了正確的治療,可以得到治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