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腎病科 主任醫師 郭兆安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在全球發病率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巳成為全球最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2007年發表的由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支援的一項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1999-2004年結果分析表明在美國CKD是一個正在增多的疾病。在我國北京市18歲以上城、鄉人群中CKD的患病率為13%。CKD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會最終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據統計,全球因慢性腎功能衰竭進行透析人數不斷增加:1990年為42.6萬,2000年為106.5萬,預計2010年將達到200餘萬人。但佔全球人口80%的發展中國家和欠發展國家,卻佔透析人數的10%,這些國家的大多數終末期腎衰患者得不到透析救治的機會。在中國,據北京、上海兩個大城市的不完全調查,每年進入血透的新患者人數均在4000例左右。同時,儘管透析和移植能拯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生活素質,但不管透析或腎移植,病人及其家庭以至社會,都要承擔鉅額的醫療費用。在中國仍有不少尿毒症患者得不到及時的透析,能夠接受腎移植的患者就更加少。

  特別是農村、西部地區的病人還得不到透析、移植治療,而死於尿毒症。因此積極探討CRF的非替代治療,減輕病人痛苦,緩解高額治療費用給家庭、社會帶來的沉重負擔,已成為廣大醫務工作者面臨的艱鉅任務。

  慢性腎功能衰竭可由多種病證發展而來,病程冗長,病機錯綜複雜,既有正氣的耗損,又有實邪蘊阻,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治療上要分清標本虛實,正虛邪實的輕重進行辨證治療。本課題組經過多年臨床積累總結得出慢性腎衰主要病機為脾腎兩虛、濁瘀阻滯,據此以健脾補腎、瀉濁祛瘀為治則,擬定祛毒顆粒。

  本課題通過臨床和實驗研究,從分子生物學水平闡明瞭中醫健脾補腎、瀉濁祛瘀法治療CRF的療效和機理,證實健脾補腎、瀉濁祛瘀法具有抗腎間質纖維化、抗腎小球硬化的作用,能干預慢性腎衰的長期(1-6年)病程,延緩慢性腎衰的進展,為本病的中醫治療提供了一種有效方法。本課題達到預期目的。

  一、實驗研究

  1、祛毒顆粒對單側輸尿管梗阻大鼠腎間質纖維化的干預作用 目的:觀察祛毒顆粒對單側輸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腎間質纖維化的干預作用,並探討其作用機理。

  方法:將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隨機分為5組:假手術組、模型組、尿毒清組(對照組)、祛毒顆粒低劑量組(低劑量組)、祛毒顆粒高劑量組(高劑量組),每組18只,除假手術組,其餘各組用單側輸尿管梗阻法(UUO)建立腎間質纖維化動物模型,術前1天起各組給予相應濃度和劑量的藥物,分別在術後第3d、7d、14d分批處死大鼠,檢測大鼠尿N-已醯-β-氨基葡萄糖苷(NAG)酶、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變化,梗阻側腎組織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HE染色觀察腎組織病理變化並半定量計算腎小管損傷指數(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 index, TII),Masson染色測定腎間質膠原面積,免疫組化法檢測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TGF)、Ⅰ型膠原(ColⅠ)、肝細胞生長因子(HGF)、骨形成蛋白(BMP)-7在腎組織的表達。

  結果:與模型組及對照組相比,祛毒顆粒能明顯降低UUO大鼠術後14天的尿NAG酶、Scr、BUN(P<0.05);對梗阻側腎組織HE染色進行TII評分發現,不同時間點,2個試驗組大鼠腎小管損傷指數低於模型組和對照組(P<0.05~0.01);Masson染色測定腎間質膠原面積,2個實驗組大鼠腎間質膠原面積少於模型組和對照組(P<0.05~0.01);免疫組化法染色發現,與模型組和對照組相比,2個試驗組大鼠CTGF、ColⅠ在腎組織的表達下調(P<0.05),HGF、BMP-7在腎臟組織的表達上調(P<0.05)。

  結論:祛毒顆粒具有改善腎間質纖維化的作用,其機制可能與下調UUO大鼠致纖維化因子CTGF、ColⅠ在腎臟的表達,上調抗纖維化因子HGF、BMP-7在腎臟的表達有關。

  2、祛毒顆粒對5/6腎切除大鼠腎臟皮質MMP-2、TIMP-2、ECM及足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

  目的:觀察祛毒顆粒對5/6腎切除大鼠腎皮質基質金屬蛋白-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物-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 蛋白表達、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積聚和足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

  方法:將55只Wistar大鼠隨機取10只為正常對照組,餘用5/6腎切除法建立慢性腎功能衰竭(CRF)動物模型,將造模成功後的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尿毒清顆粒組(簡稱對照組)、祛毒顆粒低劑量組(簡稱低劑量組)、祛毒顆粒高劑量組(簡稱高劑量組),每組10只,分別給與相應濃度和劑量的藥物,實驗期間測定大鼠的尿蛋白、腎功能,治療12周後觀察其腎臟病理改變,PAS染色評價腎小球硬化程度,免疫組化法檢測腎小球Ⅳ型膠原(ColⅣ)、纖連蛋白(FN)和MMP-2、 TIMP-2蛋白表達,電鏡觀察足細胞超微結構。

  結果:祛毒顆粒能明顯減少5/6腎切除大鼠尿蛋白量(P <0.05),改善腎功能;減輕腎臟病理損害;PAS染色顯示,祛毒顆粒治療後腎小球陽性面積與腎小球總面積比值、腎小球硬化指數明顯下降(P<0.01);免疫組化檢查顯示祛毒顆粒能抑制了FN、ColⅣ在腎組織的表達(P<0.01),下調TIMP-2蛋白表達,增加MMP-2活性,減輕ECM積聚;電鏡觀察顯示,祛毒顆粒能減少足細胞脫落,減輕足突融合,保護足細胞形態。結論:祛毒顆粒通過調整5/6腎切除大鼠腎皮質MMP-2、 TIMP-2的表達,促進ECM降解,減輕ECM集聚,保護足細胞,起到減輕腎小球硬化的作用。

  二、臨床研究

  1、祛毒顆粒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研究 目的:觀察祛毒顆粒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臨床療效。方法:將中醫辨證符合脾腎兩虛、濁瘀阻滯的CRF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給予祛毒顆粒,對照組給予尿毒清顆粒,均為每次1袋,1日3次。

  觀察兩組治療前後24h尿蛋白定量、N-已醯-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yl-β-glucosaminidase ,NAG)、血紅蛋白(Hemoglobin ,Hb)、血漿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UN)、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視黃醇結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及中醫症狀積分,計算CCr,每月觀察記錄1次,共觀察3月。結果:剔除無效病例後,試驗組122例,對照組121例。

  治療後兩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NAG、PTH、Fib、Scr、BUN、UA、β2-MG、RBP較治療前下降(P<0.01),Hb、Alb、CCr較治療前升高(P<0.01);治療後同期比較,試驗組上述指標改善優於對照組(P<0.05)。祛毒顆粒對中醫症狀的改善亦優於對照組(P<0.05)。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優於對照組(90.16%vs66.94%),X2=24.3, P<0.01。

  結論:祛毒顆粒能有效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 具有改善腎功能、減少尿蛋白、升高血漿白蛋白、糾正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及凝血、改善臨床症狀等作用。

  2、祛毒顆粒干預慢性腎功能衰竭病程的臨床研究 目的:觀察祛毒顆粒對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程的干預作用,並探討其機制。方法:將符合CRF診斷標準的CRF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給予祛毒顆粒,對照組給予尿毒清顆粒,均為每次1袋,1日3次。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壓、24h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血紅蛋白(Hemoglobin ,Hb)、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UN)、尿酸(UA)每3月觀察記錄1次,每例患者觀察12月以上。以血肌酐倒數(1/SCr)為縱座標,以病程時間(月)為橫座標,觀察各組斜率和迴歸係數(b)並比較其差異,分析血壓、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血紅蛋白的變化對病程的影響。

  結果:完整病例試驗組77例,對照組75例,試驗組觀察時間長於對照組(42.8±18.5月vs 34.2±12.7月),P<0.01;48月試驗組未到達觀察終點35例,佔45.45%,對照組24例,佔32%,試驗組未達到觀察終點比率比對照組減少13.45%, P<0.01。根據血肌酐倒數(1/Scr)和時間繪製迴歸直線,試驗組b值為-0.00258±0.00132,對照組b值為-0.00386±0.00167,試驗組斜率明顯小於對照組(P<0.01)。

  治療後,試驗組血壓、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低於對照組(P<0.05),血漿白蛋白高於對照組(P<0.05)。結論:祛毒顆粒能延緩CRF病程,其機制可能與降低血壓、減少尿蛋白排洩、升高血漿白蛋白等因素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