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女 54歲患者於2012年8月29日因乳腺癌手術,其後化療8次,後經體查見心包積液,右側肺膜積液,右側胸膜積液,雙側胸膜增厚,子宮直腸窩積液,子宮壁肌瘤,主動脈球突出,二型糖尿病,及視網膜病變二期等多種病變,併發高血壓。大生化檢查見:血糖10.09mmol/Lg,正常值為(3.5~5.5)mmol/L;甘油三酯2.64mmol/L,正常值為(0.55~1.7)mmol/L;總膽固醇6.77mmol/L,正常值為(2.8~6)mmol/L;尿素434umol/L,女性正常值為(90~357)umol/L;谷丙/穀草轉氨酶0.6,正常比值為0.8~1.5;r-谷氨醯轉肽酶57U/L,正常值為(3~50)U/L;高密度脂蛋白0.84mmol/L,正常值為>1mmol/L;低密度脂白4.61mmol/L,正常值為<4.14mmol/L。
2013年4月7日於我院脾胃病科門診,時症見乏力,動則汗大出,畏寒,口乾,納差,胃脘不舒,不納生冷,左手微腫,膝關節腫脹疼痛,伴胸悶心慌多年,多夢,帶下量多,大小便調,舌淡紅,苔白少津,脈細數。
辯證為氣陰兩虛,水溼內停。化療多耗氣傷津,損傷陰陽。其症乏力,汗大出,納差,胃脘不舒,不納生冷,畏寒皆為氣虛之候。而口乾,苔白少津,候陰虛。其細數之脈象亦候氣陰兩虛。患者素體偏胖,左手微腫,膝關節腫脹疼痛(關節腔積液),心悸(水氣凌心),帶下量多則咎之於水溼內停,亦和其體查所見多種體腔積液。故當從益氣生津,利水滲溼立法論治,方見:
南五味子10g 生黃芪20g 車前子10g 炒白朮10g 蒼朮 10g 麥冬30g 柴胡 10g 陳皮12g 紅參 10g 白芍10g 山藥 10g 荊芥 10g 炙甘草 6g 姜半夏10g 炒麥10g 防風10g 大棗10g 生薑6g 牛膝10g
本方有完帶湯化載,本為傅山先生為治脾虛肝鬱,帶脈失約,溼濁下注而立,然吳師亦驗次方對氣虛溼停療效顯著。加南五味子、炙黃芪、麥冬益氣生津,斂陰止汗,防風加強柴胡、荊芥升散之力,姜半夏溫中化痰,大棗、生薑益脾胃、和營衛,牛膝補肝腎、強筋骨,炒麥芽健脾消食,亦有疏肝解鬱之功。
患者先後複診5次,處方亦有輕微調整。時值五診,累計服上方28劑,諸症均愈,已無明顯症狀。體查見胸腔、腹腔積液消失,心包積液微量,血壓正常(服中藥期間停服降壓藥),大生化檢查僅見3項指標偏高(較原來下降),分別為:血糖降至7.13mmol/L(服中藥期間停服降糖藥),甘油三酯降至2.33mmol/L,r-谷氨醯轉肽酶降至51U/L,其餘均恢復正常。舌淡,苔微黃,脈弦數,囑服原方7劑,以鞏固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