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肛腸科 副主任醫師 賀天喜

  1、什麼是痔瘡?

  大家一定知道“吮癰舐痔”這個成語,戰國時期,莊子對宋國的使臣曹商出使秦國巴結秦王一事十分反感,嘲之曰:“秦王有疾延醫時,能破膿潰痤瘡者,可得車一乘;能以口舐痔癤者,可得車五乘。能治癒下,得車愈多。君所得不少,莫非為秦王舔痔乎?”說明那個時期人們對痔瘡這個疾病已經有所認識。

  痔瘡又叫痔核,專業名稱叫痔。我們先看看“痔”這個字的來歷和含義。早在30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可以查到其最早的原型,在春秋時期的一些醫書上出現一些不帶疒字旁的“寺”、“峙”等來記載描述這個病,經歷到戰國晚期的《五十二病方》才真正出現現在的這個“痔”字。

  明代的《醫學綱目》在解釋這個字的含義是說:“大澤之中有小山突出為峙,在人九竅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所以在中國古代,人們對痔的最主要認識是以肛門區域性突起為特徵的一類疾病。

  痔的英文詞有兩個,一個是來自於古希臘語的Hemorrhoids ,其含義是流血或出血。另一個是來自於拉丁文的pile,是球狀或突起之意。兩個詞分別從症狀和形狀方面加以描述。

  那麼肛門區域性的這種“突起”就一定是痔瘡病嗎?不是,2500年前中國古人為什麼用不帶疒字旁的“寺”、“峙”來表示。而幾乎是同一時期出現的Hemorrhoids雖然是指流血或出血,但當時也並不是作為病來看待,因為西方古代學者把痔出血看作是一種自身淨化的生命現象。1975年,美國學者Thomson在 42例正常人的直腸下端發現海綿體樣的突起組織,並呈3、7、11排列。他認為該組織不僅不是病,還可以起軟墊作用,有助肛門嚴密閉合,因此,他將其命名為“肛墊” 。

  那麼到底什麼是痔瘡呢?傳統的教科書說:“痔是肛門緣、肛管和直腸下端靜脈迂曲擴張形成的隆起組織”,這一定義在發病部位和疾病本質上給予了明確的界定。但自從Thomson的“肛墊”說出現後,這一定義被顛覆,專業書籍、行業組織紛紛對痔的定義進行了修正;

  如“肛墊組織異常併合並症狀者稱痔”、“痔是肛墊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流淤滯團塊”、“內痔是肛管齒線以上、直腸粘膜下血管性襯墊病理性擴張或增生隆起性組織 ”。我院的研究證實痔的四種病理改變,即靜脈血管顯擴張、血管內或血栓形成、組織水腫和炎症。

  從這些新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直腸下端、肛門區域性的一般性隆起所形成的肛墊不是病,也不是痔,只有當肛墊過度隆起、出現病理性肥大、移位或伴發出血才是病,才叫痔。

  2、痔瘡有幾種?

  痔瘡根據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見圖1、圖2、圖3)。在距肛門緣約3~4釐米處有一形如鋸齒狀的直腸黏膜和面板的分界線,叫齒線。以齒線為界,發生在齒線以上、直腸下端的叫內痔,發生在齒線以下的肛管和肛門緣周圍的叫外痔,在同一部位橫跨齒線上下的叫混合痔。

  內痔根據輕重程度可以分為三期,一期:排便帶血、無脫垂、齒線上粘膜呈結節狀隆起。二期:排便帶血、滴血或射血,內痔脫出,可自行回納。三期:排便時或咳嗽、勞累、負重引起腹壓增加時,均發生內痔脫出。

  外痔根據性質不同又分為結締組織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

  在一個人身上,這幾種痔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

  3、怎樣知道自己得了痔瘡?

  得了痔瘡最主要表現是大便出血,排便過程中滴血或排便結束時手紙染血,如果出血呈噴射狀,則基本可以確定是痔出血。血色鮮血,有一定週期性,出血日久可引起貧血,出現頭暈、氣短、疲乏無力、精神差等症狀。

  痔瘡發展到中期,除出血外,大便時會有柔軟的腫物(痔核)脫出肛門外,便後這種腫物可自行恢復原位。如果大便後這種腫物脫出肛門外不能自行回到原位,需用手推回,甚至在咳嗽、行走也會會脫出,則表明已經十分嚴重了。

  有些人還會出現肛門潮溼、瘙癢和便祕等症狀。

  如果肛門突然出現腫物並伴有劇烈的疼痛,多數是外痔發炎或形成血栓,或內痔脫垂嵌頓,但應注意與肛門直腸周圍感染性疾病區別。

  4、為什麼會十人九痔?

  雖然說“十人九痔”有些誇張,但痔瘡的發病率高是公認的,那麼人體為什麼會這樣容易患上痔瘡呢?一般認為是內外因多種因素結合的結果。

  痔瘡的出現,其內部一定會出現兩種病理改變,一是血管擴張,一是固定這些血管的組織出現問題,如老化、彈性下降或斷裂。血管的擴張程度決定痔的大小,固定組織出問題會導致痔脫垂。所以凡能導致這兩方面變化的因素都是痔瘡發生的原因。

  5、痔瘡出血怎樣辨別?

  一位給別人看了一輩子病的醫學專家當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時悲痛地說:“我要是早對便血引起重視,就不會這樣了”。事實上,兩年前在他剛出現便血時如果不當痔瘡去治,而及時做相應檢查,及時手術,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結果。

  其實,又何止這位醫學專家,這樣的教訓臨床還有許多,許多人都認為便血只不過是痔瘡,忍忍或用點藥就過去了,沒必要去“大動干戈”。

  便血是不下數十種肛門及消化道疾病的訊號,我們可以根據便血的方式、多少、顏色及伴隨症狀綜合分析作出自我判斷。

  痔瘡是便血最常見的原因,這種便血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後,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呈點滴而下,也有噴射而出,出血量可大可小,便後自止,有些還呈現出一定週期性。一些患者在排便用力怒掙時,有小腫塊由肛門內向外凸出,但無肛門疼痛。

  肛裂也可以出鮮紅血,滴出或手紙擦血,但與痔瘡不同的是常在排便後有肛門劇烈痛疼。

  腸道腫瘤中,直腸癌由於位置較低,其引起的便血與痔瘡出血最為相似。便血呈鮮紅色,成滴狀附於大便表面,但大多在血中或便中混有粘液和暗色血塊,並伴有惡臭,呈持續性。在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增加,出現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根據這些可以初步與痔瘡加以區別。

  直腸息肉,兒童便血多由這種疾病引起。息肉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無痛、量少,一些患者在大便的表面帶溝槽,息肉生長到一定長度可隨大便脫出肛門外。

  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類大腸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並伴有下腹痛、發熱、便頻及裡急後重等症狀,成年人多見。

  此外,一些比較少見的疾病,如腸傷寒、腸結核、腸套疊等,也會有便血的症狀發生。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機制紊亂、膠原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如鼠疫、斑疹傷寒等,都會出現便血。但在這些疾病中,便血僅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因此,鑑別起來並不困難。

  6、痔瘡能根治嗎?

  許多痔瘡患者在接受治療前總會問:“以後還會復發嗎?”,一些醫生為了能留住患者總會說:“不會,一次就根治了”。

  有這樣一勞永逸的方法嗎?痔瘡其實就是肛門直腸區域性的血管擴張與移位,只要是造成這種改變的因還存在,就難免還會再生,手術等方法解決的只是已發生的病變,但並沒有消除發病的原因,所以可以治癒,但根治、保證以後永不再生很難。

  一些患者聽說根治不了就選擇乾脆不治,這也是錯誤的。這裡我們不用“復發”,用“再生”這個詞。首先再生的發生率很低,即使再生,也會經過一個較長的週期。其次,再生不是手術治療之過,如果因此而放棄治療其實是在因噎廢食。

  科學的態度是出現問題及時解決,然後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預防的措施,這樣才會真正根治。

  7、痔瘡有哪些非手術療法?

  非手術方法範圍很廣,可分為三大類:一般藥物、藥物介入及物理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範圍內可以緩解或消除症狀,有的甚至能起到治癒目的。

  (1)一般藥物療法

  通過藥物的內服外用來對症治療,可以暫時緩解症狀,減輕痛苦。主要用於輕度痔瘡或較重的痔瘡而不宜手術的患者。

  經常便血者,可服用地榆槐角丸、雲南白藥或荷葉丸等中成藥;用槐花泡水代茶飲;用太寧栓、普濟痔瘡栓等納肛或用九華膏、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外敷也可。便血較多服四物湯加地尉炭和仙鶴草,或用安絡血及維生素K。貧血服富血鐵。

  痔瘡反覆脫垂者,便後用五倍子、明礬、朴硝、荊芥各10克煎湯薰洗,然後輕輕將其送回肛內。如還納困難,可先用石臘油或九華膏外敷,再慢慢推揉送回肛內。痔瘡脫垂者還可配合服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丸等。

  若痔瘡發炎腫痛,服五味消毒飲、止痛如神湯,區域性用祛毒湯或花椒鹽水外洗。分泌物多服萆解滲溼湯。感染時服三黃液或使用抗生素。

  經常便祕的患者,可服用麻仁潤腸丸、防風通聖丸、通便靈、液體石蠟等潤腸通便藥物,或用乳果糖和杜祕克來軟化大便,也可用番瀉葉、枇杷葉、杏仁各3克每日泡水代茶飲。

  (2)藥物介入療法

  將藥物注入或插入痔內使痔萎縮或脫落,可以起到治癒效果。主要適用於輕中度內痔。

  枯痔療法:是將一些有腐蝕作用的藥物製成釘劑,將這些釘劑插入痔核內使之枯萎脫落。此方法在我國70年代臨床使用較普遍,由於治療過程中易引起區域性壞死感染大出血,現在已很少使用。

  注射療法:是將藥物製成注射劑直接注入痔內,或硬化萎縮,或壞死脫落來起到治療目的。注射的藥物按特性可分為硬化劑、壞死劑和軟化萎縮劑(芍倍注射液)。由於該方法痛苦小、療程短,對於單純的輕中度內痔,還可以達到治癒效果,所以在臨床被廣泛使用。但應注意選擇安全性高的藥劑,掌握好操作要領,術後還要防止感染,避免出現出血、壞死,防止直腸狹窄的發生。

  (3)物理療法

  利用聲、光、電、熱、磁等物理學效應,使區域性組織蛋白凝固、電凝止血、電灼切割、組織變性、壞死脫落萎縮,部分可以達到治癒效果。目前主要適用於外痔的治療。現大致有液氮冷凍、鐳射、微波、紅外凝固、多普勒、電子(低頻、高頻、射頻、電容場、電離子透入、電動振盪)等。

  需要強調的是,物理療法最多隻能用於輕度的痔瘡或作為手術中使用的一種器械,應嚴格掌握使用技巧和適應症,否則不僅痛苦大,還會出現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千萬不要被那些“不住院、不手術、無痛苦”的廣告語迷惑。

  8、痔瘡有哪些手術療法?

  很多患者“談手術色變”,一聽說要手術,本能的就產生恐懼感,其實也大可不必,患者最擔心的疼痛和術後肛門失禁問題在正規的專業科室、醫院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對真正嚴重的患者,手術是道繞不過去的坎。手術是目前臨床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絕大多數的患者最終還是要依靠手術來獲得治癒。

  手術治療的原理是通過手術刀切除或用線結紮病灶,將痔瘡去除,可適用於各種痔瘡。手術的最終效果還要視具體術式和術者的臨床經驗和熟練程度而定。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術式有外痔切除術、外痔剝離術、內痔結紮術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等,應用時要掌握好適應症和操作技巧。

  9、痔瘡應該怎樣預防?

  雖然痔瘡發病率高,但若能針對病因進行積極的預防,是可以防患於未然的。

  ①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煉,增強全身體質,並保持樂觀的情緒。

  ②多食蔬菜、水果。大便時不要看書,不要久蹲不起或過分用力。晨起喝一杯涼開水有助於防止便祕。

  ③避免久坐、久站、久行,積極治療心、肺、肝臟方面疾病。

  ④及時治療腸道和肛門周圍的炎症。要避免大量飲酒、吃辣椒等,勤用溫水坐浴,勤換內褲。

  ⑤做肛門保健操和自我按摩。這裡介紹一種便後和睡前保健操。便後操是在便後先清洗一次肛門,然後用右手食指尖壓在肛門緣處,輕輕推肛門向上,同時收縮肛門,然後放鬆,如此重複30次。睡前操是在睡前,兩膝跪在床上,兩肘著床,頭低垂,腰部下彎,臀部稍高,挺身收腹深吸氣,同時有力地收縮肛門,然後放鬆。如此重複30次,能有效地疏散區域性充血,對年老體弱、久病者更適用。也可每日做半小時提肛運動或直接用食指按揉肛門。

  10、目前關於痔瘡有哪些誤區?

  誤區一:痔瘡會癌變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痔瘡就是痔瘡永遠變不了癌,就像騾子變不了馬一樣。這一誤區出現一是一些醫療廣告的誤導,恐嚇你去接受他們的治療。二是痔瘡確實容易和直腸癌混淆,把直腸癌出血當成痔瘡出血去治,等發現是直腸癌時還認為是痔瘡變的。

  雖然痔瘡不會癌變,但出現便血一定不能大意,及時檢查明確病因才最為重要。

  誤區二:痔瘡出血是小事

  小李有痔瘡多年,最近每次便後都有出血,今天他像往常一樣排完便剛想站起來,突然眼睛一黑,一頭栽倒在地上,好在家人及時發現了他,把他送到醫院急診搶救。當他醒來時,醫生告訴他是嚴重貧血造成的。他不明白,痔瘡出血還會有這樣的後果?

  像小李這樣的情況筆者在臨床經常會見到,這些人認為痔瘡不是大病,上醫院治療又害怕疼痛,即使總是出血,也認為是小事而不去醫院治療。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痔瘡出血決不能小視,一個人痔瘡出血如果持續超過10天,就可能出現貧血,而貧血一旦出現,單靠自身恢復則需要數月時間。

  貧血對人體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不僅會象小李那樣有嗜眠、衰弱、乏力、疲倦、心悸、氣促、頭暈、眼花、耳鳴等,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對兒童及青少年來說,會厭食偏食、發育不良、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差、入睡困難、易發生各種感染、易發燒、感冒、腹瀉、頭暈、頭痛等。對女性來說,還會出現莫名其妙地煩躁,容易發怒,嚴重者會出現痛經,月經不調。對孕婦來說會影響胎兒某些重要器官如大腦組織、神經系統的發育。分娩時危險性也較大,貧血併發症是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誤區三:痔瘡手術天下第一痛

  很多痔瘡患者不敢走進醫院,最主要原因就是怕痛,甚至在網上有人說痔瘡手術是天下第一痛,這當然是在危言聳聽。

  產生這一誤區一方面是因為一些陳舊的、落後的治療方法確實損傷大、痛苦大,加上一些低水平的醫生或者說是庸醫的亂治。另一方面,一些醫療廣告為了宣傳自己的療法,用手術作對比,故意擴大手術的痛苦。

  人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由於排便功能的需要,肛門區域性的神經異常豐富,對各種刺激異常敏感,所以相對來說,這一區域性無論是患病還手術治療,痛苦確實會稍大,但近年來隨著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和許多新的鎮痛方法的應用,痔瘡手術實現基本無痛已成為現實。

  誤區四:塗藥治療無痛苦

  這裡塗的藥不是一般的痔瘡藥,是一種能夠讓痔瘡脫落的藥物。一些廣告說這是一種無痛可以代替手術的先進方法。通常情況,人們一聽手術就害怕,現在說塗藥就可以,正好迎合了眾多痔瘡患者的心理,許多人以身試藥,結果怎樣呢?騙局。

  用藥讓痔瘡脫落的方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年代流行的中醫枯痔療法,這種方法是將腐蝕藥製成釘劑,使用時插到痔內使其壞死脫落,當時主要用於內痔,由於感染、出血等併發症較多,在臨床已慢慢被淘汰。塗藥治痔瘡的原理也是枯痔,通過藥物的腐蝕作用達到祛除痔的目的。事實上,該方法並非無痛也非安全,腐蝕潰爛過程中區域性會持續疼痛,同時由於塗藥的定位性差,往往是痔瘡和周圍的正常面板一起潰爛,造成肛門面板缺損和肛門狹窄。很多專家呼籲,臨床應該儘快淘汰這一方法。

  誤區五:高科技效果好

  近年來,治療痔瘡的高科技新名詞不斷出現,鐳射、紅外線、微波、多普勒、銅離子、HCPT、PPH等等,一些還冠以韓國、日本、美國等頭銜,似乎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打一場針對痔瘡的聯合國高科技戰爭。患者暈了,看著這些陌生的、誘人的新方法,心想,高科技前沿嘛,洋貨嘛,應該是好的,就信吧。

  原子彈威力大,但它分不清好人壞人,都會一起變成它的犧牲品。事實上這些所謂的“高科技”也並不是象廣告上說的神奇,在臨床他們惹的禍越來越多或者乾脆就不治病。象大出血、肛門和直腸狹窄、肛門面板缺損、直腸下墜、疼痛等等,患者深受其害。

  這其中有些是裝置本身的缺陷根本就不適合在治療中使用,如鐳射,現在臨床上已基本淘汰。有些是醫生不合理和超範圍亂用造成的,如PPH,本來只適用於內痔和直腸黏膜鬆弛的治療,而有些單位連肛裂、甚至膿腫和肛瘻都用。

  肛腸病有多種,就是一種病也有輕重程度不同,治療上也各有各的方法,例如,同樣是痔瘡,內痔和外痔的治療方法就截然不同。治病是個複雜的綜合工程,這裡面醫生起決定作用,一個醫生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多年的臨床經驗,再好的藥也會變成毒藥,再好的裝置也只能用來傷人。

  所以,美化一種方法和一個儀器裝置的廣告宣傳,要謹慎看待,絕不能盲從。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