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副主任醫師 馬任飛

  【概述】

  包蟲病(echinococcosis)是人類感染棘球絛蟲的幼蟲而引起的疾病。以肝包蟲病多見。當人吞食了細粒棘球絛蟲的蟲卵後,蟲卵內的六鉤蚴在胃腸道脫殼而出,穿過腸壁隨血流至肝、心、肺以及全身的組織和器官,發育成棘球蚴(又稱包蟲)而致病。

  腦包蟲病(cerebral echinococcosis)又稱腦棘球蚴病,是狗絛蟲(細粒棘球絛蟲)的蚴蟲侵入顱內,形成包蟲囊腫所致。本病主要見於畜牧區,在我國西北、內蒙、西藏、四川西部、陝西、河北等地均有散發。佔包蟲病的1%~3%。

  【病因與發病機制】

  犬絛蟲寄生於犬的小腸內,蟲卵隨糞便排出,汙染飲水和蔬菜。人及羊、牛、馬、豬等為中間宿主。蟲卵在人的十二指腸孵化成六鉤蚴蟲後,穿入門靜脈,隨血至肝、肺、腦等處,數月後發育成包蟲囊腫。腦包蟲病常為單發,多位於大腦中動脈供血區,額頂葉,但亦可見於小腦、腦室和顱底等處。多數包蟲於數年後死亡,囊壁鈣化,少數可繼續生長,形成巨大囊腫。

  【診斷要點】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增高;癲G發作及侷限性神經系體徵。病程呈緩慢發展。顱內壓增高後出現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局灶性體徵取決於囊腫所在部位,常見的如單癱、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癲G亦常為部分性發作。幼兒額頂區包蟲病尚可出現對側、偏側發育障礙,患側顱骨隆凸或區域性顱骨變薄變軟。

  影像學檢查

  顱骨平片可見一週邊卷渦壓跡,甚至出現顱骨缺損、弧形鈣化囊壁或鈣化斑。CT掃描可見低密度區的巨大球形囊腫。MRI的表現與CT相似,其內容物的訊號改變和腦脊液相似,還可顯示於囊和頭節,在T1加權像時表現為高訊號影,鈣化則不易顯示。

  鑑別診斷

  根據生活於牧區,有與犬、羊接觸史,肝或肺部有包蟲病,再出現腦局灶症狀和(或)顱內壓增高,即應考慮本病。包囊液皮內試驗、血、腦脊液包囊蟲補體結合試驗陽性有助於確診;CT與MRI對定位有價值。本病特別應與表現極相類似的腦腫瘤等鑑別。

  【治療概述】

  藥物治療

  對包蟲巨大囊腫,手術為根治的惟一方法。可在兩層囊壁之間注入鹽水漂浮法小心地完整摘除內囊。如不慎將囊液外溢,則可引起過敏性休克及頭節移植復發。

  此外,尚有建議可用以下藥物:

  ①硫苯咪唑(fenbendazole):每次750mg,每日2次,連用42d;

  ②甲苯咪唑(mebendazole):每次400~600mg,每日3次,連用21~30d;

  ③阿苯噠唑(albendazole):每次400mg,每日2次,連用30d;

  ④吡喹酮:亦可用於不能手術或術後復發者。

  對症治療:對癲G發作及顱內壓增高者亦應分別給予抗癲G藥物及脫水劑。

  【預防】

  在流行區應避免與犬密切接觸,對感染的犬給予治療或捕殺,以減少傳染源;對病畜屍體應予深埋或焚燬,切勿隨意棄置;注意飲食衛生,飯前洗手,防止犬糞汙染食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