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肺病科 主任醫師 陳憲海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秋季是收穫的季節,人們在這個金色的季節裡盡情享受著“秋高氣爽”的愜意和事業成功的喜悅。可能有些朋友會忽視一個問題,秋季這一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同時也是很多疾病發病或加重的季節。

  遵循中醫“天人相應”和“治未病”理論,採取科學的養生方法,才能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加重,真正地享受健康的幸福生活。

  根據中醫理論,就四時與五臟的關係來講,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髒”,不耐寒熱,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故更易被秋燥所傷。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要順應自然規律,遵循養生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

  初秋時節,氣溫雖然有所下降,但酷暑的餘威還不時呈現出來;人們剛剛經過溼熱的暑天,體內的溼濁還未完全消除。儘管有“秋冬進補”的說法,但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助溼生痰,影響肺的宣降功能,還可能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因此,在初秋,以“清補”為要。所謂“清補”,就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清肺、健脾、利溼的食物或藥物,一方面,可以起到補益調理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後遺症”。

  例如,有一味中藥,也是常用的食物--蓮子,其性平、味甘澀,入心、脾、腎經,具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之功效,既能祛餘暑,又能滋補強身,是秋天適時補品,中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按照五行學說,培土可以生金。因此,健脾的食物對肺臟是有保護作用的。其食用方法很多,如銀耳蓮子羹、百合蓮子羹等都很受大眾喜愛,並且,銀耳、百合都是補肺潤肺常用的食品,同時,也是常用的中藥。再如,蓮藕,也是大眾非常熟悉的食物。

  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養血,對慢性肺病的咯血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民間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確是養生經驗的總結。而用具有良好化溼濁、健脾胃作用的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最適合在初秋時節食用。至於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氣、又養陰、通調肺脾腎的山藥,更是我們山東人喜愛的清補食品。

  雖然說燥為秋季之主氣,但初秋時節,降雨增加溼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黴變。誤食黴變的食物會造成消化道的病變。但大家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是,黴菌孢子會引起肺的嚴重疾病―黴菌性肺炎。特別是老年人、小兒、患有慢性疾病者以及免疫缺陷的人群,更易患病。從這個角度來講,立秋時節,保持環境清潔、通風,注意衛生消毒;防止黴菌孳生是秋季養肺的一個重點。

  立秋養肺還要注意科學使用空調。儘管秋老虎不時來襲,但和夏季相比,初秋的晝夜溫差相對較大。所以,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人在旅途,車廂內空調溫度較低,而人們路途勞頓,若在途中瞌睡,更容易感受寒邪,引發肺病。在這裡提醒初秋時節經常外出的朋友們,一定要備件“避寒”的長袖上衣。

  “春捂秋冬”反映的古人的生存智慧。“秋凍”是說秋季氣溫稍降,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即將到來的冬季低溫的適應力。同樣道理,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溫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著風,很容易傷風感冒。

  “秋凍”並非人人適宜,老年人、兒童、慢性病特別是慢性呼吸病、心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凍”,即使一般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凍”的適度,盲目“秋凍”不可取。

  中醫特別關注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前面說過,在多事之秋,悲憂最易傷肺,而養肺的方法也有多種,“笑”便是有效的一種。中醫有“常笑宣肺”的說法。而現代研究也證明,笑對機體來說的確是一種最好的“運動”,尤其是對呼吸系統來說,笑能使肺擴張,改善通氣功能,清潔呼吸道,使呼吸更通暢。

  總之,肺為“嬌髒”,需要主人的呵護。而立秋又是養肺護肺的重要時點。真誠地祝願朋友們身體健康,自由呼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