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男科 主任醫師 秦國政

  如果我們把腎比喻成一個“鍋爐”,身體燃燒後產生的“煤渣”(代謝物)都必須經過鍋爐排除。一旦鍋爐出現問題,廢物排不出去,不僅會損毀“鍋爐”,整個系統也會崩潰。

  西方醫學認為,腎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腎臟生理功能失調,其功能不能在體內正常運轉,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並會影響其他臟器的功能發揮,甚至失去生命。腎臟是一個排洩器官,能保證人體的水和電解質的平衡,我們大家都聽說過腎功能衰竭,又叫尿毒症,就是腎臟排洩功能異常導致的疾病。

  腎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它是一個內分泌器官,分泌很多激素,這些激素可以調整機體的血壓,還可以調節正常的骨骼發育。所以,腎臟在人體生理功能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醫藥學理論中的腎與西方醫學理論中的腎,不是兩個完全一樣的概念。西方醫學理論中的腎,是一個解剖學上的實質器官,是產生尿的器官,是一個人體的排汙工廠、廢水處理站,人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多種代謝產物,主要通過腎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

  每天大概體內迴圈的四分之一的血量要通過腎臟來過濾的。換句話說,每一秒當中,心臟泵出的血量有四分之一要到腎臟裡面去迴圈,腎臟會把經過迴圈後留下的代謝的產物、有毒物質排洩出來。

  中醫藥學理論中的腎,有時雖然是指一個臟器,但更多的時候是一個功能概念,相當於西醫泌尿、生殖系統功能的概括,與人的生、長、壯、老、已整個生命過程息息相關。這是兩套不同的醫學理論、兩套不同的解釋系統,不能混為一談。

  所以,今天我將分別從中、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不同角度,對腎的生理、病理、預防和保健等幾個方面作一個全面的介紹,期望能對大家今後的養腎、保腎有所指導和幫助,使大家都能正確的呵護自己的腎,能生活得更長久,更有質量。

  一、腎的形態結構

  腎臟,老百姓俗稱的腰子。正常情況下人體有兩個腎臟,形狀像一個大的芸豆一樣。成人腎臟長9~12 cm、寬5~6 cm、厚3~4 cm、重120~150克。兩個腎臟的形態、大小和重量大致相似,左腎較右腎略大。右腎外型較粗短,左腎較瘦長。腎臟表面光滑,可分為上下兩端、前後兩面、內外側兩緣。

  前面(外側緣)較隆凸,後面較扁平;外緣呈弧型,內緣中部凹陷構成腎門,是腎盂、腎動脈、腎靜脈、神經、淋巴管、輸尿管出入的門戶。這些出入腎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合稱腎蒂,其排列順序是腎靜脈在前、腎動脈居中、輸尿管在後下方。右側腎蒂較短,故右側腎切除術較困難。由腎門凹向腎內,有一個較大的腔,稱腎竇。腎竇由腎實質圍成,竇內含有腎動脈、腎靜脈、淋巴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組織等。

  腎臟位於腰部脊柱兩側、上腹部後腹膜的後方,緊貼於腹後壁。它的後方是非常強韌的腰大肌,前方是腹腔的臟器,所以相對於其他臟器,如肝臟、腸道等,它的位置相對比較隱匿。腎是暗紅色的實質性器官,是主要的排洩器官。由於右側有實質性器官肝臟佔據空間,大多數人右腎位置比左腎低1~2cm。

  如果我們用顯微鏡觀察,可見到每一個腎臟主要由約100萬個具有相同結構與機能的腎單位和少量結締組織所組成,其間有大量血管和神經纖維。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兩部分組成。在腎的內部可分為腎實質和腎盂兩部分。在腎縱切面可以看到,腎實質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皮質,內層為髓質。腎皮質新鮮時呈紅褐色。由腎小球和曲小管所構成,腎髓質新鮮時呈淡紅色,由10-20個錐體構成。

  二、腎的生理病理

  正常腎臟的生理功能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排洩機體代謝終末產物

  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同時,會產生一些代謝廢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腎臟通過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分泌,把這些機體代謝終末產物從尿液排出體外,從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體積大的成分如紅細胞、白細胞等仍留在血管內繼續迴圈,體積小的成分如水分、鈉、糖等經腎小球濾出流進腎小管內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途中時,幾乎所有的營養成分和99%水分被腎小管重吸收回到體內,剩下機體的代謝廢物和很少的水分則形成尿液經輸尿管、膀胱而排出體外。

  因此,當人體內水分過多或不足時,由腎臟擔負尿量的調節工作,以保持體內水的平衡。同時,腎臟通過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不僅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還能調節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三)調節血壓

  腎臟通過分泌腎素、血管緊張素、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質,對血壓進行調節,使血壓保持相對穩定。

  (四)促進骨髓造血

  腎臟通過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骨髓造血,生成紅細胞。

  (五)維持骨骼的正常結構與功能

  腎臟還能通過調節體內的鈣磷代謝,以維持骨骼的正常結構與功能,並參與免疫功能的調節。

  如果腎功能受損,腎的排洩和調節功效將會降低,從而引發多種疾病。如腎分泌各種活性物質的功能失調,會引起血壓升高、貧血、骨骼病變;過濾和重吸收功能失調,會引起體內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腎功能損害嚴重時,排洩功能障礙,尿素、尿酸、肌酐等機體代謝終末廢物不能排出體外而瀦留體內,便會發生尿毒症而危及性命。

  三、腎臟常見疾病及其危害

  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威脅全世界公共健康主要的疾病譜群之一,其患病率甚至高於某些常見癌症。“發達國家普通人群中約6.5%-13.1%患有不同程度的腎臟疾病,其中美國的腎臟病人數已經超過2000萬,醫院每年收治腎臟病人高達100多萬。”國際著名腎病專家、美國腎臟病學會前任主席威廉・米奇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得了腎病未去就醫的人要比收治的病人多得多。

  (一)腎臟疾病高發的原因

  1、不良的生活方式

  如某些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食鹽等)進食過多、體力活動過少、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和吸菸、酗酒等因素,會腎臟疾病促使發生。或者因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謝性疾病,在此基礎上繼發腎臟疾病。

  2、感染的原因

  一些感染如肝炎、結核病、艾滋病、血吸蟲病等也會引起腎臟疾病。

  3、濫用藥物或不規範用藥

  如應用有腎毒性的止痛劑、馬兜鈴類藥物等。

  (二)常見腎臟疾病及其危害

  腎臟疾病通常表現為慢性過程。慢性腎臟病包括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間質性疾病、腎血管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性腎損害、感染性腎損害以及先天性和遺傳性腎臟疾病、腫瘤、結石等多種腎臟疾病,在我國目前仍以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腎結石最為多見,其次為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以及多囊腎等。

  為了便於臨床診療工作的開展,我們可以簡單地把腎臟疾病分為兩大類,一類叫腎內科疾病,第二類叫腎外科疾病。

  腎臟的內科病有兩大類。第一類內科病最常見的是通常所說的腎炎,也就是腎小球腎炎。腎臟裡面有很多微小的細微結構,由腎小球組成,通過腎小球濾過形成尿液。當這些細微的超微結構出現了問題,濾過功能發生障礙以後,就會導致一系列很嚴重的病變。

  首先會出現高血壓,同時因為機體大量的蛋白的流失,機體會出現浮腫,如眼瞼、下肢會出現浮腫,這是腎炎的一個表現和危害。還有一個常見的腎內科病叫糖尿病腎病。糖尿病非常常見,長期的糖尿病引起了血管、神經的變化,導致腎小球裡面這種細微超微結構的變化,它也會導致內科腎腎病的發生。

  腎外科的病也是兩大類。非常常見的是腎結石。腎臟的石頭由於我們人身體體位的變化掉到輸尿管裡去了。1cm的石頭掉到輸尿管裡面以後,輸尿管會發生劇烈的痙攣。如果長期堵塞了輸尿管,就會引起腎積水,久而久之如果不處理的話,積水壓迫腎,整個腎臟功能也就消失了。

  還有一個疾病就是腎臟的腫瘤。腎臟腫瘤又分為兩種,良性的和惡性的,良性的叫腎臟的良性腫瘤,惡性的我們俗稱就是腎癌。瘤是良性的,癌是惡性的。早期腎癌沒有任何的臨床的症狀。

  腎臟腫瘤會有什麼表現呢?晚期的腎臟腫瘤病人往往會有血尿,尿液呈粉紅色,或者茶色,如不伴有感染,血尿的時候不會產生疼痛;其次,有的時候病人尤其比較瘦的病人一摸腹部,往往會在腹部摸到腫塊;第三,病人往往會感覺腰疼,這種情況往往見於腫瘤晚。所以不要等到出現這種所謂的“腎癌三連症”以後,再到醫院就診,那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不論是腎內科疾病,還是腎外科疾病,如果失治、誤治,都會引起腎功能衰竭,即大家俗稱的尿毒症。

  (三)如何早期發現腎臟疾病

  慢性腎病早期可以完全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很少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而不被早期發現。要想知道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和如何早期發現腎臟疾病?方法很簡單。一是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二是自己細緻觀察,三是感覺不適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到醫院進行體檢時,務必要腎功能檢測和尿常規檢查,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更應該如此。自己觀察,主要是要經常注意自己的小便、血壓等有無變化和身體眼瞼或下肢有無浮腫等。一旦發現小便、血壓異常,或身體浮腫,或腰部疼痛,應該及時就診。

  例如,如何早期發現腎小球腎炎呢?方法非常地簡單。排尿的時候,要注意有沒有泡沫尿,或者看看身體眼瞼、下肢有沒有浮腫,血壓高不高。如果發生這些現象,應該到醫院做一個尿常規檢查,看看尿液裡面有沒有蛋白和有沒有紅細胞,如果有,就應該考慮是患上腎小球腎炎了。

  再如,當發生腰部疼痛或無痛性血尿的時候,應該及時到醫院去看一看,做一個B超,拍個片子。看看腎臟裡面有沒有外科疾病,有沒有腎臟的結石,有沒有腎臟的腫瘤,以便能及早發現疾病,及早進行治療。腎臟腫瘤只要是1cm以上的,B超都可以發現。結石只要是0.5cm以上的,B超檢查也都可以發現。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患有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謝性疾病的人,患有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菌素等腎毒性藥物的人,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以及患有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高凝狀態和高蛋白飲食、吸菸、過度飲酒、低出正常體重、年齡65歲以上的人,往往是慢性腎病的高危人群,更應高度警惕,務必定期或不定期對腎功能和尿常規進行檢查。

  四、腎及腎臟疾病的保健

  (一)普通人群的腎臟保健(未病先防)

  沒有腎病的人,不要以為腎病與自己相距很遠,或認為自己不會得腎病,從而忽視對腎臟的保健。腎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發生病變,將會給我們的生活、生存、生命帶來諸多麻煩。因此,正確的理念是未病先防,防患於未然,從一下幾方面對腎進行保養,預防腎病的發生。

  1、飲水不應過少

  若飲水過少,尿液排出量也會相應減少,一些代謝廢物和毒素就會停留在體內。充分喝水,就可以稀釋尿液,排出毒素,保持清爽的身體。

  2、飲食不應過鹹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用鹽“安全線”是每天6克。如果人體每日對鹽的攝入量大大超過這個標準,將導致體內鈉的含量增加,形成鈉水瀦留,鈉平衡失調則導致腎臟疾病發生。

  對於口味重的人,應多吃水果和蔬菜,適當地運動。

  3、不宜暴飲暴食

  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飲食攝入過剩,攝入的食物最終都會產生廢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這些廢物大多經過腎臟排出,飲食無度無疑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4、不宜憋尿

  有些人因工作忙而長時間憋尿或者有尿意也忍著不排尿。如果長此以往,尿液在膀胱裡瀦留太久,非常容易繁殖細菌,而細菌會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

  5、不宜多喝碳酸飲料

  人體內的酸鹼度為7.2,碳酸飲料飲用後體內酸鹼度明顯改變。腎臟是調節人體內酸鹼度的主要器官,長期過度攝取碳酸飲料,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增加腎臟損傷的概率。

  6、不宜濫用鎮痛藥物

  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服用一些消炎鎮痛藥物,如去痛片、消炎痛、撲熱息痛、阿司匹林等,容易引起腎損害。

  7、不宜濫用腎毒性中草藥

  有腎毒性的中草藥有:雷公藤、關木通、牽牛子、蒼耳子、罌粟殼、生草烏、使君子、青木香、廣防己等。其中,雷公藤導致的腎損害最大;其次,是關木通,關木通傷腎的原因,是含有腎毒性物質馬兜鈴酸。這些藥物應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適應症和用藥的劑量。

  (二)高危人群的腎臟保健(防微杜漸)

  正如前面談到的,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紅斑狼瘡、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高凝狀態等疾病的人,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菌素等腎毒性藥物的人,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以及長期高蛋白飲食、吸菸、過度飲酒和體重低出正常標準、年齡65歲以上的人,往往是慢性腎病的高危人群,更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重視腎臟保健,以便防微杜漸。

  1、應積極控制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堅持藥物治療;

  2、合理飲食,堅持相對應的低鹽、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飲食;

  3、密切觀察自身的血壓、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標,嚴格控制在正常範圍以內;

  4、至少每半年一次檢測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及腎功能,以便發現早期腎損害。

  (三)早期腎病人群的保健(既病防變)

  一旦發現早期腎病,更應該高度重視腎臟的保健,做到既病防變,即從以下幾方面重視腎臟保健,儘量延緩腎病的發展程序,避免病情加重或併發其他疾病。

  1、積極治療原發性腎臟疾病,控制蛋白尿水平。尿蛋白越多,對腎臟的損傷越大。應維持尿蛋白每日排洩少於0.5g,或尿蛋白/尿肌酐<30mg/g.Cr。

  2、低蛋白飲食:低蛋白飲食具有保護腎功能,減少蛋白尿等作用。通常每日每公斤體重可攝入0.6―0.8克蛋白質。

  3、積極治療腎功能損害導致的併發症,如糾正腎性貧血,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如高血鉀、高血磷、低血鈣)和酸中毒等代謝異常。

  4、儘量避免使用或少用腎毒性藥物:如果繼續使用或過量使用去痛片、消炎痛、撲熱息痛、阿司匹林等西藥或腎毒性中草藥,往往會加重病情。

  5、堅持治療和隨訪:在藥物治療的維持期應注意觀察血和尿的指標。實際上人體感覺的異常要比尿液及血液指標的改變晚數月至數年。因此,每一位腎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應定期複查,長期隨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