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醫學影像科 主任醫師 張銳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PTE)發病率逐年升高。有報道顯示,>65歲的老年PTE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是年輕患者的3~10倍,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發病機理

第一,老年人血管壁彈性減退,血管內膜斑塊形成、脫落,血流緩慢等。

第二,老年人多合併各種基礎疾病,例如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惡性腫瘤、高脂血症等,均可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第三,老年人活動量減少,坐位或臥床時間明顯延長,這些都可促使靜脈血栓形成。

高危因素

絕大多數PTE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僅6%找不到原因。對老年人而言,發生PTE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幾種。

血栓性深靜脈炎和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此二者為PTE發生的主要原因。60%~85%的栓子來源於下肢靜脈和盆腔靜脈。

心肺疾病最常見於心房顫動、心力衰竭合併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也易合併PTE,右心房(室)附壁血栓脫落可致PTE。

腫瘤肺、胰腺、消化道和生殖系統的腫瘤易合併轉移性瘤栓、或腫瘤導致高凝狀態造成血栓阻塞肺動脈,其中肺癌最為常見。

其他長期臥床、肥胖、骨折、關節置換術後、外科手術(尤其腹部手術)後。

臨床特點

老年PTE的臨床特點為症狀多種多樣且缺乏特異性。由於反應比較遲鈍,且表現多不典型,常會導致誤診漏診。老年PTE患者常見的症狀有活動後呼吸困難、胸痛(多數為胸膜性疼痛,少數為心絞痛發作)、咯血、咳嗽、咳痰、暈厥。呼吸困難是老年PTE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暈厥在老年PTE患者中的發生率遠高於青年人。

不少老年PTE患者還表現有非特異性的症狀,包括持續低熱,精神狀態變化,無呼吸道症狀或類似呼吸道感染表現。常見臨床表現為發熱、呼吸變快、心率增加(>100次/分)、突發心房顫動、肺部可聞及哮鳴音、溼音和胸膜摩擦音。P2亢進、胸骨左緣第2肋間可聞及收縮期雜音等。頸靜脈充盈、搏動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所導致的腫脹、壓痛、僵硬、色素沉著和淺靜脈曲張等。

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包括動脈血氣分析、血漿D-二聚體、心肌肌鈣蛋白、腦鈉肽等。約11%~50%急性PTE患者心肌肌鈣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可用於急性PTE患者的危險分層及預後評估的獨立指標。腦鈉肽水平對於急性PTE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判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影像學檢查

胸部X線片胸部X線片敏感性、特異性均較低,但是對於評價老年患者的心肺情況及鑑別診斷(例如肺炎)有重要的價值。

心電圖為一把“雙刃劍”,尤其對於患冠心病、肺心病的老年人。要仔細觀察心電圖動態細微變化,密切結合臨床表現,避免誤診或漏診,提高心電圖診斷PTE的價值。

超聲心動圖通過直接徵象和間接徵象來觀察PTE患者肺動脈和心臟情況。並與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疾病鑑別。

下肢深靜脈檢查PTE患者50%~80%存在下肢深靜脈血栓(DVT),老年人DVT的患病率明顯高於非老年人,並與PTE關係密切。因此對懷疑PTE的老年人,進行下肢深靜脈超聲檢查很有意義。

肺灌注和通氣掃描肺灌注/通氣掃描對老年PTE的診斷有一定的侷限性。僅在患者對碘過敏或腎功能受損的情況下可考慮應用肺灌注/通氣掃描。

螺旋CT肺動脈造影(CTPA)在老年PTE的診斷中非常重要。由於造影劑碘對腎臟的潛在損害,對腎功能不好的老年人,特別是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不建議做CTPA檢查,可由肺灌注/通氣掃描替代。

肺動脈磁共振成像(MRI)其類似於血管造影,可顯示肺動脈第4級分支內的血栓。但其掃描時間長,老年PTE患者不能完全配合,且費用高,診斷意義與CTPA相比無顯著差異,因此目前應用不多。

肺動脈造影一直是診斷PTE的金標準,對於PTE診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僅在臨床高度懷疑PTE而靜脈超聲和CTPA檢查陰性時,或需要介入碎栓或外科手術取栓時可考慮。

老年PTE的治療策略

治療原則是度過危急期,縮小或消除血栓,緩解栓塞引起的心肺功能紊亂及防止PTE再發。

抗凝治療

雖然不能直接促進血栓溶解和減少深靜脈血栓,但可阻止血栓的進一步發生和發展,並可使致死性PTE發病率下降60%~70%,明顯減少複發性血栓栓塞事件。

初始抗凝治療目的是減少死亡及再發栓塞事件。採用靜脈注射普通肝素、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或磺達肝癸鈉。磺達肝癸鈉主要經腎臟排洩,腎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應慎用。

長期抗凝治療目的是預防致死性及非致死性靜脈血栓栓塞事件,防止血栓復發。目前長期抗凝的主要藥物為華法林。一般抗凝治療的療程至少3~6個月,使得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維持在2~3之間。抗凝期間需要嚴密觀察,及早發現出血徵象,及時處理;監測凝血指標以減少出血併發症。

溶栓治療

對高危PTE患者應立即應用肝素初始抗凝治療,之後進行溶栓治療。目前溶栓藥物有鏈激酶、尿激酶和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酶(rt-PA)。有報道顯示老年PTE患者(>70歲)和非老年PTE患者(<70歲)溶栓治療的有效率相似,並未見主要臟器出血併發症的危險性增加。因此對老年PTE患者應綜合評估臨床情況,權衡溶栓治療帶來的益處與可能的出血風險,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介入治療

若老年PTE或深靜脈血栓栓塞患者因存在禁忌證而不能接受抗凝治療,可以通過導管置入下腔靜脈濾器,以期在大的血栓栓子進入肺迴圈前將其截獲,從而防止復發。介入治療為有創治療,在老年患者中應權衡利弊。導管下碎栓與區域性溶栓要慎重選擇。

外科手術治療

鑑於內科治療的進展及外科手術治療的病死率高、老年患者不易耐受,目前老年PTE患者僅在下列情況下考慮肺動脈取栓術:肺動脈主幹或左右肺動脈騎跨栓塞,短期內危及生命者;溶栓治療失敗;溶栓治療有禁忌證。

老年PTE的預防

避免輸入對靜脈壁有刺激的藥物,儘早拔除深靜脈導管,積極治療靜脈曲張。長期臥床者應鼓勵其在床上做下肢的主動活動和咳嗽動作,下肢穿長筒彈力襪或採用間歇充氣加壓泵,鼓勵早期下床活動。

積極治療高凝狀態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有外周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尤其要保持排便順暢;糾正心房顫動等易患疾病。

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機械性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的方法例如腔靜脈濾器應謹慎應用,必要時建議使用臨時濾器,並保證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最佳的依從性,主要適用於高出血危險患者、致命性複發性PTE風險患者或作為抗凝的輔助措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