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輔助生殖中心 副研究員 呂自力

  婚後生育是人之常情,誰都希望能順利地生一個健康的孩子,但實際上約有10%的孕婦要流產掉。流產有時是優勝劣汰的結果,例如胎兒有各種各樣的畸形,主要是由於染色體數量和結構方面的異常無法生存,當然也就自然流產了,這是好事。但有時是可以避免的一過性失調,例如內分泌因素中的黃體功能不健。黃體能分泌黃體酮,這是維持子宮內膜有充足血供,以利胚胎種植且不被排斥的重要激素,黃體功能不健,則黃體酮分泌不足,經補充黃體酮以後,可望逆轉。據報道,在孕早期的習慣性流產中黃體功能不健者佔15%~20%,有些專家的報告資料中這一數字竟高達30%。一旦出現陰道見紅等流產先兆,醫生常找不到確切病因,而姑且用黃體酮保胎。近年來,有一些書刊介紹在孕早期用黃體酮治療可能導致胎兒畸形,主要是女性胎兒的外生殖器男性化,所以將其列為禁忌,由此引起黃體酮保胎安全性的紛爭。下面我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精卵相會路坎坷,沿途乞討保生存

  人們常見的雞蛋就是卵子或受精卵(已受精)。打碎一看:受精卵如豆芽,而很大的蛋黃部分是為胚胎備足營養用。而人類精子、卵子和受精卵肉眼無法辨認,形態細小,缺乏足夠的營養物質儲存,從女方輸卵管壺腹部處受精到種植到子宮腔中去要歷時一週的旅程,此間必須不斷地從周圍體液中吸取營養,這時子宮內膜所分泌的液體營養豐富,特稱“子宮乳”,是受精卵賴以生存的源泉,而子宮乳的質量和黃體酮分泌密切相關,黃體功能不健時黃體酮分泌不足,胚胎難以存活。

  黃體功能責無旁貸

  月經週期中自卵巢排卵後即形成黃體,直徑1~2釐米,色黃如野菊花狀,能分泌孕激素(主要是黃體酮)和雌激素。一旦黃體功能不健,則黃體酮分泌不足,子宮內膜因得不到支援,不但子宮乳分泌減少,子宮內膜也因血供不足使種植在子宮內膜的胚胎營養匱乏而枯萎,最終導致流產。此外,孕激素還有抗排異作用,因為胚胎的一半來自父方,對孕婦來說是異物。另外,它尚具抑制子宮收縮作用,保障胚胎在子宮中安然無恙地發育。

  研究事實善點撥

  孕期用孕激素保胎的安全性問題喚起了婦產科醫師的關注,1994年美國最新第四版《孕期和哺乳期用藥》中,著名學者Briggs列舉了1985年265例因孕早期流產出血用過口服羥基孕酮20~30毫克/天或肌肉注射孕酮500毫克/周,或兩者兼用者,與對照組1
146例相比較,結果兩組畸形率並無差別(分別為12.00%、12.
39%)。黃體酮是天然內分泌激素,將更為安全。另外,1985年亦有988例孕產婦用過各種孕激素,主要是黃體酮和17羥孕酮,或孕中晚期用孕激素,均未見畸形率增加。

  孕激素林林總總,貴在選擇

  孕酮類藥物有天然製劑的黃體酮,於1934年就已應用於臨床。20世紀50年代起有合成製品,不但作用較強且可以口服。合成製品可分兩類,一種由睪酮類藥物經加工後製成,如婦康片(炔諾酮),除具有較強的黃體酮作用外尚有部分睪酮作用。此類孕酮禁用於保胎,因睪酮可使女性胎兒的外生殖器男性化。另一種由孕酮類藥物經加工製成,如婦寧片(甲地孕酮)、安宮黃體酮(甲孕酮)。此類孕酮除可能產生溶黃體作用外,還可使子宮內膜的腺體發育不良,子宮乳分泌不足,因此也限制了其在保胎方面的應用。此外,對採用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或試管嬰兒超排卵後常併發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OHSS)的病人的保胎,不宜再使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免加重OHSS症狀,應以黃體酮保胎為宜。通常保胎到孕10周(從末次月經算起),此後孕激素由胎盤產生,胎盤體積大,功能旺盛,也就不愁分泌不足。注射用的黃體酮針劑有10毫克、20毫克、50毫克三種,前兩種小劑量常用於補充性保胎,而50毫克甚至100毫克僅用於無黃體功能的替代性治療。如我院去年有一絕經3年的57歲婦女,經借卵試管嬰兒獲孕並分娩一健康男嬰。因自己已絕經,卵巢無排卵,當然無黃體功能,因而接受國產黃體酮100毫克/天治療,連續用藥近3個月。

  近年來,國內外有用黃體酮栓來治療黃體不健和先兆流產,每栓25毫克,陰道早晚各塞一次。實驗證明所用栓劑中的1/4量可經陰道吸收,且不經肝臟而直接進入體迴圈,避免被肝臟滅減藥效,亦免於針劑肌肉注射的痛苦和可能感染。

  可見,臨床上應用天然黃體酮針劑或栓劑保胎是合理和安全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