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副主任醫師 蔡巖

  近視,是人類適應自然的產物,到了成年,有點近視不但無害,還有些好處。但有些孩子近視了,眼看著度數在不停地增加,每次換鏡,家長都會感到揪心,到底該怎麼辦,才能讓近視度增長的慢一些?

  度數不斷增加的原因很多,至少可以找出來以下七個,找準了就會有辦法。

  首先,不戴眼鏡會增加度數。

  為什麼?戴眼鏡能提高視力,視力達到0.6,能夠在遠處聚焦,放鬆睫狀肌。看近時,睫狀肌使勁,就像一根皮筋被拉長了。如果能讓它放鬆,可以好長時間保持同樣的長度。如果視力達不到0.6,沒戴眼鏡,看遠時成像模糊,不能在遠處聚焦,睫狀肌則無法放鬆。這種看近的狀態就會一直保持下去。想象一下,將一個皮筋拉開不放鬆,3個月後再放,就會發現它比原來長了些,再也無法回去了。用這個皮筋比喻假近視到真近視的變化,再形象不過了。3個月內近視度只長了0.25D,但長期下去也會每年1.00D。只有戴上眼鏡才有機會阻斷這一發展途徑。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在孩子剛剛出現視物不清時,一次睫狀肌麻痺驗光,徹底放鬆一次睫狀肌,就可能將假性近視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次用藥不僅可以得到屈光狀態的準確資訊,還有治療作用。每3個月一次睫狀肌麻痺,一些孩子甚至可以推遲一年以上再戴眼鏡。記住一點,視力達不到0.6,一定要戴眼鏡,而且需要一直戴在臉上。只用於上課,出門不戴的眼鏡,不僅沒有放鬆的機會,還可能會加重視疲勞。

  第二個重要的因素是隱斜視。

  隱性內斜視情況下,近用眼時間過長時,雙眼會向內錯開,出現了視物模糊。為了能夠看清楚,使點勁試圖讓雙眼看到一起。結果,越使勁內斜越厲害。這時候會表現出一系列視疲勞症狀,甚至出現一過性高眼壓。一夜之間就可能長近視0.30~0.50D。我們將隱性內斜視比作屋簷下的一堆乾柴,看書寫字近用眼,時間一長視疲勞出現,就像是劃了根火柴扔進柴堆。這種快速增加的近視就像房子失火了,自己在燃燒。怎麼才能防止這一危險?既不能搬走這堆乾柴,也不能制止孩子們看書寫字近用眼(劃火柴),但我們可以設高門檻,不讓火柴輕易扔過去。9歲以前的孩子,如果存在隱內斜,每天看書寫字的時間不能超過1.5小時;10歲以上的孩子每天近用眼時間不能超過3小時,這顯然不夠孩子學習用。我們使用了一種正球鏡加稜鏡的附加鏡,在閱讀時套在平時戴的眼鏡上看近,用上半輻原有的眼鏡看遠。這樣既保證了隨時都能減少調節,延長視疲勞出現的時間,又不會因長期戴用兩個度數的鏡片,增加不規則散光,降低最佳矯正視力(學生漸變多焦鏡戴久了常會出現)。這種眼鏡只用於隱內斜或存在隱內斜傾向的患者,肯定不會導致隱外斜了。

  有些隱性外斜視也可能導致近視度不斷增長。由於遠注視時雙眼不能同時使用,只用一隻眼睛,疲勞時間也會少於兩隻眼睛同時用的一半以內;看近積累的調節,看遠時有一隻眼就沒有機會放鬆。這兩個因素推動近視度增加,戴鏡後調節集合訓練,是解決這一近視增長途徑的有效方法。

  什麼是調節集合訓練?很簡單,就是看遠看近訓練。具體的作法是用手指指向遠處的目標,這個目標最好是9秒之內剛好能辨認清楚,看清後再將手指漸漸移近至眼前30cm處3秒鐘,每天15分鐘。由於現在孩子們看遠時間不夠,我們主張訓練時間延長到40分鐘,分幾次完成都可以。這是在前蘇聯一位眼科學會的主席倡導下完成的一項大工程。他讓五萬人蔘與訓練,五萬人對照,作了五年。最終結果,兩組之間近視眼的發病率沒有顯著差異,但高度近視在兩組間的差異卻很大(約23倍)。也就是說,作這個訓練的孩子有一大批避免了高度近視。到目前,這也是在近視眼預防與控制方面唯一有詢證醫學依據的訓練方法。其他模擬這一訓練所設計的儀器,均未獲得有效的證據。因為桌面上的裝置,無法模擬自然條件。

  第三個因素是大散光。

  一般超過1.50Dc的散光,被稱作大散光,大散光戴鏡時,很難將矯正狀態與眼球狀態作到完全一致。因為鏡片是規則的,人眼的散光越大越難規則。有人統計,每增加1.50Dc的散光,就可能有20%的點,出現眼球與戴鏡不匹配。這時只能考慮中央匹配,偏離中央不是過矯就是欠矯。發育中的兒童,對過矯戴鏡會很敏感(下面還會提到)。當然,欠矯也會有另外的問題。通過一種硬性透氣性隱形眼鏡(RGP)就可能解決這一問題。RGP可以通過淚液鏡消除一部分散光,還可以讓角膜表面變得規整一些,提高視覺質量。雙非球面的RGP效果更好,他不僅可以使鏡片在眼球上相對穩定,解決一部分角膜散光,還可以矯正中央度數大於周邊度數的近視,不會出現周邊過矯。但散光太大,或不在角膜上,這種RGP也無能為力。

  第四個因素是屈光參差。

  屈光參差戴鏡後,由於鏡片度數相差太大(雙眼屈光度不等就屬於屈光參差,一般超過2.50Ds才會引起戴鏡不適)、放大率不同(成像在視網膜上像徑差>5%),雙眼的成像不能在中樞融合,放棄了同時視。常常固定一隻眼看近,另一隻眼看遠或雙眼交替使用。只用一隻眼看近,時間一長,這隻眼近視度就會不斷增加,很好理解。雙眼交替注視為什麼還會漲近視呢?一是有一隻眼睛一直得不到放鬆,二是單眼注視的疲勞時間不會超過雙眼同時視的一半。視疲勞出現後還沒有完成作業,再堅持,很快就會發現近視度又增加了。解決的辦法有三個:一是角膜塑形(後面還要提到)、二是RGP、三是角膜屈光手術。RGP由於貼近角膜,可以讓人接受20.00D以上的屈光參差。角膜屈光手術,可以允許更大的屈光參差。現在眼科界,對屈光參差的孩子,已經放寬了角膜屈光手術的年齡限制。

  第五個因素是近用眼時間過長。

  一次近用眼時間過長或每天累計用眼時間過長都可能出現視疲勞。視疲勞狀態下繼續近用眼,不僅僅使近視度加深,還可能出現一系列更為嚴重的問題,像高眼壓、乾眼症、視網膜病變等等。良好的用眼環境下,正常人每天近用眼的時間可以最長6小時,超過這個用眼時間也會得近視。9歲以前不能超過3小時,6歲以前不要超過一個半小時。隱斜視、大散光、屈光參差等條件下,可能會出現雙眼乾擾或單眼注視。雙眼不能正常使用,或只用一隻眼睛時,有個經典的比喻叫“二減一小於一”。由此看來,眼睛有問題,近用眼時間至少減低一半以上。怎麼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用眼環境,解決隱斜視、屈光參差、大散光等。如果沒能完全解決,只能限制用眼時間。有問題的孩子,在解決問題之前,只能將近用眼的時間控制在正常人的一半以下(3小時)。年齡小於等於9歲,再減半(1.5小時)。這樣,孩子學習時間肯定不夠。為了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首先應該解決以上問題。同時還要注意,每次看書寫字的時間不能超過40發分鐘。

  第六個因素是旁中心離焦。

  什麼是旁中心離焦?簡單的說就是周邊近視度戴大了。人的眼球不一定都能長成正球形,後極部中央有些平,有些尖。平的可能中央度數小於周邊,尖的可能中央度數大於周邊。一般在人群中,各佔三分之一。戴鏡後按周邊度數配鏡肯定看不清。按中央度數配鏡雖然看清了,但周邊度數戴大了。還在發育的孩子,眼睛很快會適應眼鏡,周邊就會漲度數,周邊漲了,中央不會不漲。這樣水漲船高,近視度就會不停地增加。即使不看書、不寫字,也會。有些不規範的鏡片,周邊部度數明顯地大於中央。這些鏡片即使用於中央與周邊一致的孩子,不看書不寫字,也會導致近視逐步加深。怎麼解決旁中心離焦?四個辦法:一是角膜塑形鏡,二是雙非球面RGP,三是周邊度數遞減的框架鏡,四是嚴格的限制周邊近視度較大的劣質鏡片用於少年兒童。

  什麼是角膜塑形?為什麼角膜塑形能夠解決旁中心離焦?角膜塑形是一種夜間配戴的硬性透氣性隱形眼鏡,可以通過上皮移行,短期改變角膜屈光力,解決-6.00D以內的近視。角膜塑形鏡只改變中央3mm區域的屈光狀態,5mm過度區,再往周邊還是原來的度數,不像戴框架鏡後中央和周邊部都是一樣的度數,甚至周邊更高。解決了周邊過矯,就能對這一因素引起的近視度不斷加深起到控制作用。

  雙非球面的硬性隱形眼鏡為什麼也能對這種旁中心離焦的近視起到限制作用?隱形眼鏡可以作到並保持度數大的區域位於中央,而對周邊度數小的區域則不會產生過矯。對這種旁中心離焦的近視,作用就非常理想,而且不受度數限制。但需要白天一直戴鏡,丟失率高於夜戴。

  隱形眼鏡不能戴怎麼辦?周邊度數遞減的框架鏡是怎麼回事?管用嗎?隱形眼鏡有許多禁忌症,如果不能戴,對中央屈光度大於周邊的孩子,只能選擇這種周邊調整的近視鏡了。許多設計的鏡片都能做到中央度數大,周邊度數小。但孩子的適應能力有限,而且不能總將視軸放在正中央。當視軸偏離正中央時,不僅看不清楚,中央度數大的地方又會落在周邊度數小的地方,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只能起到角膜塑形鏡三分之一的作用。

  還要注意兒童用鏡片的測量,即使孩子眼睛中央與周邊度數相等,也要注意眼鏡會不會導致周邊過矯。堅決杜絕周邊近視度大於中央近視度的劣質鏡片用於兒童。

  在這幾種解決旁中心離焦的方法中,應該首選那個呢?有條件做塑形當然最理想;對做不了塑形的,因為度數過大,或散光超標,可以選擇雙非球面的RGP;因為角膜形狀、晶體散光、淚液或眼表等問題,無法接受隱形眼鏡的,只能戴那種周邊度數遞減的框架眼鏡。當然,這種眼鏡除了效果差一點之外,還有一點缺陷。就是戴久了,孩子看上去會不夠機靈。因為戴這種眼鏡後,總是用轉頭的方法找到鏡片中央最清楚的地方。

  又有個問題,怎麼才能發現旁中心離焦呢?目前有一種散瞳下週邊屈光度測量的裝置和像差圖都可以發現周邊部與中央屈光度的差。

  第七個原因是生長髮育因素。

  6歲到12歲的孩子,眼軸會增加2mm。眼軸每增加1mm,近視度就會增加3.00D。角膜、晶體的變化抵消了一部分。這3.00D的變化,幾乎存在於每個發育中的孩子身上。也就是說,在6歲之前,要有+3.00D~+4.00D的遠視,12歲之前還會有些遠視。在這個年齡段中,每年遠視減少0.50Ds。發展速度大於這個數,即使原來正常,也會過早得近視。除了先天性因素,極少出生後就有近視。出生後孩子的屈光狀態約在+2.00D~+3.00D之間;4~6歲約在+3.00~+4.00之間;12歲保留+1.00D的遠視。這是一輩子都保持好視力的人走過的屈光狀態。大部分近視都是出現在發育過程之中。如果過早地進入近視狀態,又沒有及時找到誘發原因,近視還會一直按照這個路子發展下去。6歲之前出現近視的孩子,幾乎100%的要到高度近視;9歲之前近視的孩子,大約80%的會出現高度近視;12歲之前的近視,還有大約60%的進入高度近視的行列。知道了這些發育階段應該表現的狀態,就可以預測以後的發展趨勢,同時還有辦法儘早地採取各種干預措施。

  當然,造成近視度增加的因素遠不止這七項,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照明因素、形覺剝奪因素、成像因素、調節因素、調節紊亂因素、藥物因素、病理性因素、晶體因素、空虛性因素等等等等,已證實的約有20多種。以上七中只是已經找到解決辦法的因素,也是大部分近視發生發展的因素。只有通盤考慮,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想用一個辦法解決所有問題,只能是個美好的幻想。說一個辦法好,覺得無所不能,就有可能走錯了道路。對一種因素引起的近視發展有用,不一定對另一種有用。對別人有用的辦法,如果與你不對症,不僅耽誤了有效控制的機會,還可能走錯了方向,越走越遠。就像隱內斜與隱外斜。近視度不斷增加,大部分是由於多種因素同時作用的結果,只有找全了,並且同時擋住了所有的誘發因素,才可能將近視度增加限制在最小範圍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