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病內科 副主任醫師 張永

  一、肝的生理病理特點

  肝位於腹部,橫膈之下,右脅之內。肝在五行屬木,性喜條達而惡抑鬱,通於春氣,主動,主升。肝開竅於目,藏魂,其華在爪,在體合筋,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洩,主藏血。

  (一)肝主疏洩

  肝主疏洩,是指肝具有調暢、疏通全身氣機,令其暢達、宣洩的作用。肝主疏洩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調理疏通氣血津液:氣的升降出入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也是臟腑功能正常發揮的前提和保障。肝的疏洩功能正常,氣機調暢臟腑功能才能保持協調平衡,氣機的調暢又是推動血液、津液執行的基本條件,故肝的疏洩功能正常,才能保證機體的氣血津液執行流暢,經脈通利。

  肝的疏洩功能失常可分為疏洩不及和疏洩太過兩種情況:前者是指肝氣失於疏通暢達而導致氣機不暢,亦可稱之為“肝氣鬱結”,主要表現為肝經循行部位如胸脅乳房少腹部位的脹、痛、不舒,“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機不調,血脈不利,容易發生月經不調、經閉、Y瘕、積聚等病證。

  疏洩太過是指肝氣上升、躁動太過,潛降不及,形成肝氣上逆、肝火上炎、肝陽上亢等病理變化,常見表現如頭痛頭脹,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胸脅脹滿等,血隨氣逆還可出現吐血、衄血等。

  2、調暢情志活動:肝的疏洩功能與情志活動密切相關,人體正常的情志活動主要依賴於氣血的正常執行,肝的疏洩功能正常,氣機調暢,血脈流通,對保持心情開朗舒暢至關重要。肝的疏洩功能失常,多易導致情緒失常,如肝氣鬱結常表現為悶悶不樂,抑鬱寡歡;氣鬱日久則化火,肝火上炎則表現為急躁易怒,易於激動。

  反之,外在的精神刺激,如暴怒或抑鬱等也會導致肝的疏洩功能失常,從而表現出肝氣鬱結或肝氣橫逆的病理變化。

  3、促進膽汁分泌、調解脾胃消化功能:中醫學認為膽藏精汁(即膽汁),來自肝,“肝之餘氣,洩於膽,聚而成精”。膽汁的正常排泌依賴肝的正常疏洩。另一方面,肝又通過其調暢氣機的功能來調節脾胃的消化功能。生理上“脾氣以升為健,胃氣以降為和”,脾升胃降的氣機執行方式是脾胃消化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基礎。

  而脾升胃降的協調平衡又依賴肝氣的調暢,換言之,肝主疏洩是脾升胃降的前提和保障。肝失疏洩,不但會影響膽汁的正常排泌直接影響消化功能,如出現口苦、黃疸、厭食、腹脹等症狀,而且還會導致脾不升清、胃不降濁,從而出現肝脾不和(脅肋脹痛或不舒,腹痛腹瀉,乏力倦怠)或肝胃不和(脅肋脹痛或不舒,噯氣,反酸,胃脹,便祕等)。因此,臨床治療脾胃病時常常選配疏肝理氣的藥物,正是此意。

  4、調節女子月經和男子洩精:肝的經絡繞陰器耳循行,且與衝、任二脈相通,“衝為血海”、“任主胞胎”。女子的月經與排卵,男子的洩精也都與肝的疏洩功能密切相關。肝失疏洩,常會導致月經不調、遺精、早洩等病證。

  (二)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貯藏血液的功能。有三方面的含義:第一,是指肝有調節血量的作用,“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即是說人體各組織器官的血液量常隨不同的生理需要而發生相應的增減。肝藏血功能的正常對於維持機體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人體臟腑、肢體都需要在血的充分濡養下才能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

  第二,是指肝有防止出血的作用,肝體柔和,可使血不妄動而內藏。第三,是指肝通過藏血對其疏洩功能有制約作用,肝血充沛,肝體柔和,陰能潛陽,制約肝氣肝陽的亢逆,從而維持其正常的疏洩功能。

  肝的藏血功能失常也被稱為“肝不藏血”,臨床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藏血量不足,失於濡養而出現功能減退,如目失所養則視物不清,乾澀,夜盲;筋脈失養則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二是藏血功能減退而發生出血,如嘔血、便血、血崩等。此外,肝血虧虛,肝體失柔,陰不潛陽,還可導致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病證。

  (三)體陰用陽

  生理情況下,肝氣主升主動,向上、向外、變動不居;病理情況下,以陽證、熱證、實證多見,如肝氣鬱結、肝鬱化熱、肝火上炎、肝氣上逆、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虛證僅有肝陰不足、肝血虧虛,相對少見。肝陰、肝血是維持肝主疏洩功能正常發揮的內在物質基礎,稱為“肝體”,肝的功能活動稱為“肝用”,物質基礎的缺乏必然導致功能活動的異常。

  然而,由於肝所特有的主升主動、向外向上、變動不居的生理特點,所以陰血不足導致的功能異常多表現為陽證、熱證、實證,但這只是表象,內在基礎是虛損,肝陰肝血越是不足,肝氣肝陽越易鬱結、亢逆,如果錯誤地將“體用失調”判斷為純實證,一味疏肝、清肝、平肝、抑肝、鎮肝、伐肝,或可取效於一時,終究是徒傷正氣,加重病情。因此,中醫治療肝病特別強調“體用同調”,養肝體而暢肝用,令肝血充沛,肝體柔和,陰平陽祕,肝氣肝陽自然升降有度。

  (四)善幹他髒

  “肝者,幹也,善幹他髒”,肝為風木之髒,變動不居,肝經循行所過之處,聯絡臟腑眾多,加之五臟分屬五行,相互之間生剋制化,存在複雜的關係。病理狀態下,肝病極易通過經絡、五行關係影響到其他臟腑,導致合併出現他髒病變;其它臟腑的疾病也會循經感傳,影響到肝,如脾胃溼熱,燻蒸肝膽,會發生肝膽溼熱證;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因此肝病最易傳脾造成肝脾同病或肝胃不和;心主血。

  屬火,肝藏血,屬木,木生火,在五行屬母子關係,思慮過度,心血暗耗,導致心血虧虛,子盜母氣,也會影響到肝藏血的功能,最後形成心肝血虛證;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肝藏血,腎藏精,肝腎二經多處交匯,精血互化,肝腎同源,腎精虧虛,可導致肝陰不足,出現形體消瘦、肝區隱痛、腰膝痠軟、失眠健忘、口燥咽乾等證,常用“肝腎陰虛”來進行概括。

  因此,肝臟有病,有善幹他髒、相兼為病的特點,造成相關臟腑功能失常,出現兼證,如心肝血虛、肝脾不和、肝胃鬱熱、肝膽溼熱、肝腎陰虛等等。在慢性肝病階段,甚至會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時出現肝鬱脾虛、肝腎陰虛、瘀血阻絡、肝膽溼熱等並存的複雜狀況,單純的肝氣鬱結證、肝陰不足證反而較為少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