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綜合科 副主任醫師 王德輝

 ――王德輝解讀綜合醫院中醫科興衰

    綜合醫院的中醫科似乎總會陷入:發展-鼎盛-快速衰落這樣一個怪圈中。是中醫發展的侷限性所致,還是現行醫療體制使然呢?通過對很多綜合醫院中醫科的興衰深入分析。我個人認為現行的醫療體制是制約綜合醫院中醫科發展的根本所在,其核心之處我認為在於確診後的處理方面,我稱之為“後處理”。原因如下: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昌吉分院中醫綜合科王德輝

    第一:中西醫在後處理方面所需的平臺不同。西醫要想進一步發展更多的是要依靠硬體設施的支援,尤其是對大型醫療裝置的依賴。而中醫在醫療方面的發展,目前對大型裝置的依賴程度遠遠低於西醫,往往是一個名醫就能盤活一個半死不活的中醫科。在同一綜合醫院的住院病人中,針同一疾病,西醫和中醫在住院檢查方面都是相同的,但確診後的處理卻是截然不同。拿冠心病來說,西醫初診後,如果有大型影像裝置的支援,它們會繼續進行冠造檢查及介入之類的診療。反觀中醫,初診後,再好的大型裝置都是枉然。因此,中醫科在不同級別的綜合醫院中,技術層面上的差異真的存在嗎?我們真的比那些坐堂醫高明嗎?

    第二:後處理的經濟效益差異。在後處理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方面,西醫幾乎可以使用醫院所有能調動的醫療資源,因此經濟效益可觀,後處理的能力是西醫最掙錢、最能反映學科技術水平和能力的部分,因此醫院也大力扶持。中醫在後處理方面,就只有那點有限的治療手段,因此經濟效益差強人意,被綜合醫院裡西醫出生的領導當雞肋勢成必然。在經濟利益為主的現行醫療體制下,綜合醫院的中醫舉步維艱,只能在夾縫中苟延殘喘。

    第三:醫師的技術水平與經濟創收的關係。在後處理方面,西醫醫師的技術水平與創收呈正比關係,技術含量越高的後處理手段,經濟效益越可觀。在後處理能力與經濟的關係方面,中醫確是相反的,越是高明的醫師,直接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越差。比如,一個經驗豐富的中醫內科醫師,往往可以用簡單的處方在短時間取得良好的療效,但一個新手可能用非常大的處方經過長時間治療依然療效欠佳。又比如鍼灸,技術差的,療效差,但治療週期長,因此創收多;技術好的,療效好,治療週期短,因此創收少。當工作量與收入掛鉤時,技術精湛的中醫醫師很容易在心理上失去平衡,難道技術真的不值錢了嗎?中醫從業人員的技術價值在公立綜合醫院中如何體現?公立醫院的中醫人才向私立醫療機構流失的格局何時能夠改變?

    第四:中西醫後處理能力的差異。西醫在後處理方面充分借用現代科技的廣泛成果,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成果層出不窮,從巨集觀到微觀,無不用其極。反觀中醫發展,爭論遠遠大於發展,甚至依舊面臨生存的危機,依然要面對受保護尷尬處境,後處理能力依然沒有突破性的創新和發展,後處理手段依舊匱乏。如今中醫學術界更熱衷於探究中醫的本源和現實科學性,似乎取得了某些成果,但現實是我們的診療範圍越來越侷限。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中醫的後處理手段沒有根本性的發展,更多的停滯在過去,本質依然沒有擺脫經驗醫學的範疇。中醫還要被保護多久?中醫還剩多少有效的後處理手段?

    關注中醫,關愛中醫,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和復興而努力。有感於國家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所描繪的美好願景,期盼中醫事業抓住機遇,強化優勢,發掘潛力,開拓進取。

為此,對中醫的發展,我有幾點想法,或許亂彈。

     第一:中醫發展可以兩條路並行。在中醫發展方面,中醫現代化和傳統臨床實踐的一起發展,但目前我們更需要的是傳統臨床實踐,畢竟中醫學理論是從長期實踐中來的,臨床療效是中醫的生存至今的基礎,我認為可以大力推廣那些經得起臨床重複且療效較好的治療方法,穩步拓展中醫能有效治療疾病的領域,把工作做的紮實和卓有成效,也可以說是解決中醫目前的生存危機吧。只有更多的人信任中醫,自願接受中醫的治療,我們才有做研究的基礎。西醫講詢證,中醫更需要詢證,因為中醫理論本身就應該是詢證的結果。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中醫要發展,而不是保護。鍼灸的成功申遺,其實是鍼灸臨床實踐的成功,因為鍼灸療法更容易被有效重複。中醫還是大有有前途的!

    第二:走出理論研究的誤區。中醫理論本應該是對大量臨床實踐的總結和記錄。但現在很多理論研究已拋開對人這一主體的研究,進行純文理的研究,就像建造一座虛無縹緲空中樓閣。有時我們也抱怨,為什麼現代文獻經常引三大經典的內容做依據,我想這是因為那些文獻更可靠和有說服力。即使這有違辯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可我們依然在這樣做。中醫經典理論源於對自然人不同狀態下生物狀況的觀察和機能變化的規律總結,是大量客觀規律總結和少量主觀分析的結晶。割裂臨床的研究只會把中醫變成玄學和“常有理”的證據,是對中醫的極大傷害。因此發展中醫的正途在於迴歸自然,杜絕那些打著為中醫找出路而進行的文理研究。中醫真的傷不起了!

    第三:醫療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以贏利為主搞發展的醫療是影響中醫發展的桎梏。只要存在贏利,也許我們就要拋開以人為本的執醫根基。只要存在贏利,也許我們難免喪失大醫精誠的職業操守。贏利的醫療傷的不僅僅是國民的心,也極大傷害了醫學的健康有序發展,其導致的醫患對立和不信任正加大著醫療風險和執業難度。長此以往,我們的主業不是在看病,而是在捍衛國資的安全,也許賠錢少的就是名醫。中醫傷的更重!

    第四:溝通的力量。中醫講四診合參,這對中醫的診療和重要。良好的醫患關係是得到準確臨床資料的前提,越融洽的醫患關係,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內容就越真實和詳備,四診合參後的辨證施治就越準確。名醫都是善於醫患溝通的,這也是建立信任關係的紐帶。當面對一名怒氣衝衝的患者時,我們看到的是憤怒的表情,聽到的是滿腹的抱怨,感受的是深深的敵意,這時我們能做到只有溝通和建立信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想要的臨床治療。做一名出色的中醫,專業知識以外,就是要有高超的溝通能力和技巧,這時建立互信的必由之路。就是要讓病人達到真實狀態,然後再進行臨床觀察。現在的醫療機構,一線職工普遍不足,醫生常常疲於應付,對患者而言,有時醫患溝通甚至是一種奢求!醫生與病人的距離在拉大,臨床觀察和療效被醫生主導,臨床資料和結果真實性堪憂。近在咫尺有時也同陌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