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主任醫師 喻國凍

【摘要】目的 探討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內鏡術後定期隨訪的意義。方法2001年4月-2005年4月在我科接受鼻內鏡手術的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308例 (530側) , 除了424例 (68側) 患者的隨訪觀察過程不規則外, 其餘266例 (462側) 均進行了規律的隨訪與術腔清理。比較分析兩組病例不同隨訪經歷對疾病恢復過程的影響。結果 經歷規律、 定期、 及時複查處理的患者中, 僅15例 (27側) 出現息肉復發, 其餘均治癒; 未經定期複查的患者中, 37例 (57側) 發生鼻腔粘連, 26例 (32側) 息肉復發,31例 (54側) 竇口引流不暢。結論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內鏡手術後, 定期、 規律、 及時的術後隨訪和術腔清理與規範、 徹底的手術操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喻國凍

慢性鼻竇炎、 鼻息肉為臨床鼻科的常見疾病, 人群中發病率高, 且治療後容易復發,目前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在保守治療無效情況下采取積極規範的手術, 但只有嚴密、 規律的定期複查後, 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目的。現總結308例 (530側) 手術中規律、 定期隨訪266例 (266//308) 和因不定期或未隨訪42例患者 (42//308) 術後恢復及治療情況, 旨在瞭解慢性鼻竇炎、 鼻息肉術後定期隨訪、 複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一般資料

2001年4月2005年4月作者收集鼻內鏡手術

308例 (530側)。男198例 (365側), 女110例 (165側) ,男女比例約1.5:1; 年齡12-73歲, 平均39歲, 其中20-50歲患者219例 (71%) 。按1997年海口標準臨床

分型分期,I型1期8例 (13側) , 2期36例 (61側) , 3期45例 (80側);II型1期21例(36側),2期58例(98側), 3期(62例(110側);III型78例(132側)。

2 手術方法及術式

患者仰臥抬頭30 度, 常規消毒鋪巾, 在鼻內鏡下局麻者應用1%地卡因20毫升加腎上腺素8毫升棉片, 全麻者應用生理鹽水20毫升加腎上腺素8毫升行嗅裂、 中鼻道、 總鼻道收斂和-或麻醉。308例中,表麻237例, 全麻插管71例。鼻竇炎和鼻息肉依據患者鼻竇冠狀位和或水平位CT片所指示的範圍及部位作為手術指徵並指導手術, 手術採用Messerklinger術式操作,分別採取上頜竇、 前中篩竇、 全組篩竇、 單純蝶竇等開放術, 術中配合電動吸切器完成手術,其中根據需要同時已做中鼻甲成形術(12 例)、 鼻中隔矯正術(4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術 (30例)、額竇開放術(37例)和上頜竇根治術 (102例)。對非鼻竇炎或鼻息肉在Messerklinge術式基礎上行擴大切除術, 竇腔黏膜刮除術等。術後鼻腔填塞止血海綿及凡士林紗條。術後處理明顯出血者填塞止血海綿, 其餘部分用凡士林油紗條填塞鼻腔, 並予以補液加抗生素治療。術後第48h抽出鼻腔紗條,用生理鹽水500毫升加慶大黴素24萬單位或甲硝唑100毫升沖洗鼻腔鼻竇, 術後住院期間隔日用1% 麻黃素棉片收縮鼻腔1次, 並進行鼻腔清理,術後1周出院。術後出院按照 1月內每週 1次、1-2月每2周1次、3-6月每3周1次進行定期規律的經鼻內鏡複查並清理鼻腔。結果

依照1997年海口標準觀察患者鼻腔恢復情況, 術後1-2周鼻腔內有較多的血痂,2-3周鼻腔內有較多的結痂、 分泌物及新生肉芽; 術後1個月術腔分泌物及結痂均脫落, 有少量肉芽或水腫樣息肉增生,3月後鼻腔鼻竇大部分上皮化。其中經規律、 定期、 及時隨訪

(術後第1月每週1次, 第2月每2周1次, 第3-6月每3周1次) 的患者有266例, 隨訪6個月, 經鼻內鏡檢查有15例 (27側) 出現息肉復發外, 餘251例基本上見術

腔清潔, 無膿性分泌物, 上頜竇口開放良好, 篩竇和額隱窩開放好, 竇腔均上皮化, 無息肉復發。有42例患者因複查不規律, 有的僅複查過1次, 或因術後一段時間症狀未改善而複診 (往往已超過1月) , 有37例 (54側)發生了鼻腔粘連, &(例 (’&側) 息肉復發, ’%例 ("!側)竇口引流不暢, 膿性分泌物聚積在中鼻道內, 不同程度

的竇腔粘連 (中鼻甲與外側壁, 中鼻甲與鼻中隔, 下鼻

甲與鼻中隔之間) , 在術後6個月全部有復發現象。

討論

慢性鼻竇炎、 鼻息肉為臨床鼻科多發病、 常見病,過去慢性鼻竇炎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保守治療和鼻竇穿刺沖洗和置換療法, 鼻息肉採取圈套法切除術, 近年來, 隨著鼻內鏡的廣泛開展, 使得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等鼻腔疾病的治療得以提高到新的水平, 明顯

降低了複發率, 提高了治癒率, 但是, 就其鼻腔鼻竇疾病易復發的特點, 欲一次性根除疾病,決非易事, 需要規律、 充分的術前準備、 術中治療、 術後隨訪, 才得以提高治癒率, 否則, 不僅不能治癒原發病, 更為甚者, 加重原發病的危害, 增加併發症的發生。本研究266例經規律、 定期、 及時的複查患者中僅 15例出現息肉復發(15/266),而42例未規範隨訪的患者全部復發, 並由於未及時有效的術後隨訪, 除導致了疾病未愈, 還使原來的症狀有加重。隨著鼻內鏡手術的廣泛開展,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治癒率不斷提高。多數學者認為, 術後隨訪與手術治療對於治療效果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通過臨床資料顯示及其觀察, 我們認為, 要提高鼻內鏡手術的總體療效即提高其根治率應重視如下幾點: 良好的手術操作技術, 術中仔細操作到位。對於鼻中隔偏曲影響手術者應同時手術治療, 對中、 下鼻甲肥大影響鼻腔鼻竇引流者應同時行成形或切除手術, 對上頜竇病變嚴重者, 仍可採用上頜竇柯;陸入路手術; 建立嚴格的術後隨訪制度, 術後囑患者要及時遵醫囑複診, 規律、 定期、 及時清理術腔並做好複查記錄; 輔以糖皮質激素鼻內區域性用藥對鼻腔病變的恢復有重要作用。臨床研究表明, 鼻腔、鼻竇長期的炎性刺激導致其骨質和黏膜的毛細血管明顯增生; 炎性組織中的白細胞浸潤炎症遞質及細胞因子釋放增加。激素在這些炎症機制中都起著良好的抑制作用; 對患者術後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 如少食辛辣、 少抽菸等對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復都起著一定的作用。綜上所述, 鼻內鏡外科技術雖對鼻竇炎、 鼻息肉疾病來說是一項先進、 有效而又微創的治療方法, 但經手術後患者如果沒有規律、 定期而又及時的術後複查、 清理等處理, 則治療效果可疑, 強調了術後隨訪的重要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