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內科 主任醫師 盧彥達

  目前鼻咽癌公認的有效根治性治療手段為放射治療或以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隨著放療裝置的更新及放射治療技術的不斷改進,特別是調強適形放療技術、影象引導放療技術等精確放療技術應用於臨床以來,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但是放射治療在治癒腫瘤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損傷正常組織和器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鼻咽癌放療時照射體積大、放療療程長,併發症較多。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或減少放射治療晚期損傷,放療中併發症及時、正確的處理及放療後的功能鍛鍊指導顯得更為重要。下面就鼻咽癌的放療併發症及防治措施總結如下。

  1 聽力下降、耳聾

  1.1 臨床表現

  鼻咽癌放射治療在改善由於腫瘤壓迫而引起的耳塞、耳鳴、聽力減退等症狀的同時,也可引起放射性中耳炎和中耳積液。特別是再次照射時其損傷更為嚴重,早期臨床表現主要為耳痛、耳悶及耳道滲液,合併感染者出現流膿液、耳鳴、平衡失調、對噪聲異常敏感等。放射數月後至數年,隨著血管、結締組織的進行性變性和纖維化,可導致鼓膜穿孔、耳道粘連閉鎖,耳蝸毛細胞逐漸壞死,聽小骨硬化,故晚期臨床表現為感音性、傳導性或混合性耳聾。據文獻報道鼻咽癌根治性放療後2
年,耳聾發生率可達55%。

  1.2 防治措施

  第一,儘量減少耳部的照射劑量。第二,放射性中耳炎穿破鼓膜溢液時,要保持引流通暢,避免進髒水、髒物,早期使用抗菌類滴耳液。第三,3%的過氧化氫行外耳道沖洗,保持區域性清潔,切記壓力不可過大。第四,不要隨意自行掏挖耳道,減少中耳外源性感染。第五,放療中或放療後用1%麻黃素滴鼻和堅持每天沖洗鼻咽腔,去除鼻咽分泌物,減少咽鼓管的阻塞。第六,及時治療鼻咽部急慢性炎症,以免細菌通過開放的咽鼓管造成乳突感染。第七,保持外耳清潔,洗澡、游泳時用無菌棉球堵住外耳道,加強自身鍛鍊,注意保暖,預防感冒,減少感染機會。

  2 放射性嵴髓病

  2.1 臨床表現

  多在放療後1~3年內出現,輕者表現為低頭或抬腿時從頸部向四肢放射性的觸電感或麻木感,嚴重者可自下向上發展,從感覺障礙到運動障礙,導致肢體癱瘓。

  2.2 防治措施

  第一,儘量使用放療新技術,如調強適形放療,減少嵴髓的照射量。第二,一般持續4~6個月可自行消失。第三,放射性嵴髓損傷治療常規採用類固醇治療為主,輔以脫水(甘露醇)、維生素治療。第四,中醫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及滋補肝腎等中藥治療。

  3 鼻腔粘連、萎縮性鼻炎

  3.1 臨床表現

  鼻腔和鼻竇照射後黏膜充血、腫脹、腐爛出血及白膜形成,引起鼻甲與鼻中隔緊貼,加上鼻道充滿黏稠膿性或膿血性分泌物,致使竇口阻塞,從而導致鼻腔粘連、鼻孔閉鎖、鼻竇炎、萎縮性鼻炎等放療後併發症。鼻咽癌放療後鼻腔粘連和鼻竇炎一年半的累積發病率約為30%和90%。臨床表現為放療後持續鼻塞伴流涕、嗅覺減退或喪失,放療後鼻腔粘連雖不直接影響其預後,卻明顯降低其生存質量,發生如張口唿吸、頭昏、精神萎靡、失眠、疲乏等症狀。

  3.2 防治措施

  第一,放療中、放療後堅持用0.3%的雙氧水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鼻咽腔,每日2 次。第二,適當使用血管收縮藥滴鼻改善鼻腔引流。

  4 放射性口腔乾燥症

  4.1 臨床表現

  鼻咽癌根治性放療後,涎腺(包括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口腔及口咽的小涎腺)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唾液分泌量顯著性減少且變得黏稠,患者自訴有持續性的口乾,有時產生燒灼感,味覺減退,唾液不足不但直接影響口腔正常功能(如說話、咀嚼、吞嚥、睡眠等),並可改變口腔內正常菌群叢,易致牙周病和齲齒、念珠菌感染或者是潰瘍性口角炎以及不常見的急性假膜性白色珠菌感染。

  4.2 防治措施

  第一,使用放療新技術,減少唾液腺照射體積及劑量,吳柳青和王伯鈞研究鼻咽癌患者調強適形放療後2
年腮腺分泌指數可恢復到原來的95.2%,而常規放療後發生永久性腮腺功能損傷,基本喪失分泌功能。第二,當唾液分泌減少時,口腔很容易感染,此時特別要注意口腔的清潔衛生,堅持漱口,每日6~8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第三,吸菸、喝酒會加重口乾的症狀,因此患者應戒菸、戒酒。第四,平時可以咀嚼口香糖、含花旗參、山楂等來刺激唾液分泌。第五,用金銀花、菊花、麥冬等中藥泡水喝,減輕口乾、咽乾不適症狀並採用活血化瘀、養陰生津的中藥輔助治療。第六,儘量避免飲用太甜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可樂。第七,用餐時可以小口地喝一些湯或水以代替唾液,幫助吞嚥。可以選擇一些質地較軟、較細、容易吞嚥的點心,如布丁、果凍、蒸蛋等。第八,放療過程中聯合使用保護劑氨磷汀治療可以明顯減少放療引起唾液腺實質的損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5 放射性齲齒

  5.1 臨床表現

  放射治療後唾液分泌量減少,使口腔自潔功能減弱,細菌數量增加,從而導致齲齒髮生。據報道鼻咽癌放射治療後放射性齲齒的發生率為49.2%,而且距放療後時間越長,出現放射性齲齒的機會越大。

  5.2 防治措施

  第一,放療前一定要潔牙、修補齲齒,拔除病牙,包括殘根牙、死髓牙、部分阻生或萌生不全牙,儘量治療各種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及牙齦炎。放療前拔牙應允許牙床有一定時間的癒合,一般以拔牙後1周左右放療為宜。文獻報道放療前做過口腔處理的患者放射性齲齒的發生率為17.2%~48.7%,明顯低於未做口腔處理者(88%)。第二,放療中及放療後必須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堅持漱口,每日至少6~8次,清除食物殘渣。含漱劑可選用朵貝爾溶液、洗必泰液、5%碳酸氫鈉溶液或生理鹽水含漱。第三,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氟有促進牙齒再礦化、提高牙組織的硬度和抗酸蝕作用,增加牙齒的抗病功能,對預 防放射性齲齒有顯著的療效。張燕群和元萍報道由於放療引起的涎腺破壞多不可逆,口乾常常持續存在,因此,接受放射治療的頭頸部腫瘤患者,需要終身採用防齲措施。第四,注意合理的營養結構,少吃糖類甜食,忌食辛辣食物,戒菸、戒酒。

  6 放射性骨髓炎(放射性頜骨壞死)

  6.1 臨床表現

  頜骨受到一定量的照射後,可使頜骨內動脈發生炎症反應,內膜腫脹,血管栓塞,骨膜纖維性變,導致區域性血供和營養障礙,骨的活力降低,易於發生無菌性放射性骨壞死。下頜骨因其有較高的骨密度和較少的血管供應,90%以上的放射性骨壞死發生在下頜骨。一般多發生在放療後的2~3年。初期有持續性刺痛或劇痛,牙齦腫脹,牙槽溢膿,牙齒鬆動、脫落。嚴重時有頜骨缺損,頜面畸形。後期表現為慢性骨髓炎,有骨面暴露,在口腔黏膜及面部面板形成瘻管,長期流膿,久治不愈。並可同時伴有張口困難,甚至牙關緊閉。部分患者可發生病理性骨折、口腔上頜竇瘻。

  6.2 防治措施

  第一,制訂合理的放療計劃,避免各照射野間的劑量重疊,儘量減少靶區周圍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第二,放療前潔牙、修補齲齒,對不能修補的齲齒或殘根應拔除,拔牙和放療之間的間隔應不少於1周。第三,行高壓氧和全身支援治療,並適當使用抗生素。高壓氧治療,現已被推薦為放射性骨壞死的最有效的常規輔助治療方法。

  7 張口困難

  7.1 臨床表現

  多因顳頜關節障礙及咬肌纖維化引起。臨床主要表現為張口時顳頜關節處發緊、疼痛、門齒距逐漸縮小,甚至牙關緊閉,言語和進食困難,不能進行口腔及咽部檢查。關鍵在於預防。

  7.2 防治措施

  第一,使用調強適形放射治療技術,可以減輕顳頜關節的損傷,鼻咽癌外照射劑量應掌握在70
Gy左右為宜。第二,在放療前、中、後,及時、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相關部位的各種炎症病灶,可以減少放射性顳頜關節障礙的發生。第三,囑患者在放療期間和放療後每天堅持開、閉口腔練習,每日至少3
次,每次20 個,進行雙側顳頜關節部位按摩等。第四,用木製開口器練習張口動作。

  8 放射性頭、頸部軟組織纖維化

  8.1 臨床表現

  照射野內的軟組織受到一定量的照射後可以發生退行性變,出現肌肉萎縮和纖維化變硬,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狀。臨床表現為放射治療1~2年後,患者可出現頸部、峽部、軟顎、會厭等硬化,頸部活動障礙,頭面部腫脹,嗆咳,誤咽嗆入氣管,不能自主的陣發性頸肌、舌肌、咬肌痙攣抽搐,因而出現反覆發作的一過性斜頸縮舌、牙關緊閉。放射性頭、頸部軟組織纖維化一旦發生,治療起來難度大,效果差,因此,重在預防。

  8.2 防治措施

  第一,放療中或放療後保護照射野面板,穿純棉衣服,避免化學(區域性塗抹或敷貼刺激性化學藥物、清潔劑、化妝品)及物理(烈日暴晒、冷熱敷、衣領摩擦、搔抓)刺激等。第二,放療中或放療後堅持做頭頸部功能保健操,進行張閉口練習、頸部肌肉轉動、顳頜關節按摩等。

  9 神經系統的放射性損傷

  9.1 臨床表現

  鼻咽癌放射治療時部分大腦顳葉、腦幹、顱神經等均遭受放射線或輻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常見的臨床表現如下。

  9.1.1 神經精神性症狀

  記憶力減退、遲鈍、失眠、短暫的思維停頓或意識喪失,部分患者表現異常興奮,講話多,近於激動情緒。

  9.1.2 內分泌紊亂症狀

  月經紊亂、閉經、性慾減退、陽萎、乏力、畏寒等症狀。

  9.1.3 外周神經性損傷症狀

  某一支顱神經麻痺,如舌肌萎縮,吞嚥困難,眼外展神經麻痺。

  9.2 防治措施

  第一,使用調強適形放射治療技術,減少照射野周圍正常組織照射量。第二,使用神經細胞輔助藥物,常用的有腦活素、腦復康、胞二磷膽酯、維生素B1、B6、B12及維生素E等。第三,有條件的地方可行高壓氧治療,每週2~3次,每次1~2h,對腦細胞的恢復很有幫助。

  10 放射性面板損傷

  面板晚期反應延遲至數月或數年才表現出來,主要是真皮發生延遲反應,表現為面板乾燥、變脆、變薄,輕微的損傷即可造成難以癒合的潰瘍,血管與淋巴管壁增厚甚至閉塞。

  10.2 防治措施

  放療結束後繼續保持放療區面板清潔,穿純棉衣服,避免化學(區域性塗抹或敷貼刺激性化學藥物、清潔劑、化妝品)及物理(烈日暴晒、冷熱敷、衣領摩擦、搔抓)等因素刺激。

  11 放射性面部、頸部皮下水腫

  由於面頸部組織受照射後淋巴迴流不暢,深部毛細血管水腫閉塞、受阻引起面部、頜下部、頸部水腫,區域性不紅、不痛、不熱,無功能障礙,水腫隨體位而變化,早晨起床較重,活動後減輕,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在發生後10個月左右開始緩解,1~2 年左右症狀可消失。若水腫較重並誘發感染,引起急性蜂窩織炎時則應積極處理,最好靜脈給予大劑量抗生素。

  小結

  調強適形放療可以對腫瘤靶區進行高劑量精確的照射,而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照射量顯著減少,很好地保護了正常組織器官,從而提高區域性控制率,減輕放射治療帶來的併發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由於鼻咽癌解剖位置和周圍淋巴結分佈形式以及其周圍有許多重要組織器官(如嵴髓、垂體、腮腺、顳下頜關節、眼球等),使射野設計在頭頸部腫瘤中最為複雜和困難,是最適宜應用調強放療治療的惡性腫瘤。行調強適形放療及正確地處理放療中的併發症、堅持功能鍛鍊可減輕或減少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的晚期損傷,減輕鼻咽癌的放療後遺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