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內科 主任醫師 盧彥達

    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只有早Ⅰ期(T≤2釐米,無淋巴結轉移)的病人才有治癒的可能。如果病人為T≥4或5釐米,其區域性復發和遠處轉移的機率會增加,所以Ⅰ期,ⅠA期的病人五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而ⅠB期的就降到85%-95%之間,到Ⅱ期就60%-70%,Ⅲ期肺癌病人則只有25%。所以現在認為肺癌不單是胸外科疾病,它是一種需要胸外科、腫瘤內科、呼吸科和放療科共同配合來應對的疾病。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放療科盧彥達

  近年來在開展早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的臨床研究。那傳統的治療是什麼呢?就是經驗治療,選一個標準方案就開始給病人做化療,一個方案用於所有病人。現在發現,以同一種方案治療,很多病人其實都在陪綁治療,那麼應該如何選擇方案呢?主要是應用基因篩查方法,選出能夠從術後輔助治療中獲益的病人來治療。例如,通過這種基因篩查,可以選出對鉑類藥物或對紫杉群類藥物敏感的病人而進行化療。由於微創外科手術的推廣使用,患者術後恢復快,確保術後輔助治療(特別是輔助化療或放化療)能夠如期足劑量進行,以前傳統手術後想做化療者常因術後有併發症而不得不放棄。

  另一方面,由於手術後肺癌標本常規檢測肺癌相關基因,使術後輔助化療和靶向治療更具有針對性,更加體現肺癌個體化治療,最大限度避免或減少肺癌術後患者的過度治療。這是目前全球一個比較重要的臨床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術後輔助治療,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以增加4%-15%,但同時要做好定向的高度選擇的個體化治療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有一個很著名的9633研究,就是關於鉑爾定加泰素方案治療的研究,上文提過腫瘤小於2釐米或3釐米者不能從術後輔助治療中獲益,千萬不要過度治療。只要病灶小於3釐米就不要做術後輔助治療,手術之後完全可以無礙生存。如果病灶大於5釐米經含鉑兩藥的泰素加卡鉑方案治療可降低27%的死亡率,儘管此時差異還沒有顯著意義;但當病灶大於7釐米即T3時,術後輔助治療可降低48%的死亡率,差異有顯著意義。

  胸外科醫生不做術後輔助化療沒關係,但一定要把切除的腫瘤送檢,做相關的基因檢測之後再將患者交給腫瘤內科來化療。隨著術後輔助治療的豐富,從化療到放療再到靶向治療,現在已經有很多研究術後輔助治療的研究專案,如力比泰加鉑類治療方案的研究。目前,從專業醫學網站中就可以瞭解到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輔助治療,臨床註冊的研究就已經接近130項。我們期待著如E1505號研究、 MAGRIT臨床研究和SELECT臨床研究等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希望外科醫生都樹立起綜合治療的理念,配合、幫助腫瘤內科做好術後的輔助治療,因為標本在我們手裡,醫生的依從性也在我們手裡。如果一個外科醫生說:“放心吧,手術給你切的很乾淨,不用做輔助治療了”,內科醫生無論怎麼說,病人也不會聽的。

  肺癌就是肺癌,它不是胸外科的疾病,不是放療科的疾病,也不是腫瘤內科的疾病,我們現在提倡多學科綜合治療體系,希望成立肺癌診療中心,其中既有外科又有內科和放療科。胸外科醫生要參與多學科的綜合治療,同時參與臨床的多中心研究。特別是目前我國衛生部已經出臺了胸外科的臨床路徑管理,其中包括肺癌和食管癌的臨床路徑管理;2011年出版發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版,要求各個地區的胸外科、腫瘤內科和放療科嚴格遵守肺癌治療規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