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矯形科 副主任醫師 武建潮

  正畸治療被認為是嚴重牙周病多學科聯合治療中的重要措施。但是何時可以開始正畸治療,治療中如何評估牙周狀態等仍然依靠醫生的臨床經驗判斷。今天閱讀了一篇日本學者在AJODO上發表的一篇臨床病例報告,作者應用了一種新方法評估侵襲性牙周炎的病因及狀態,從而能更準確地指導臨床治療,值得學習與借鑑。 

  一般我們臨床上評價侵襲性牙周炎的病因及狀態的方法是臨床及放射檢查,主觀性較強。新方法是這樣的:除了常規的臨床檢查外,作者還做了ELISA檢查血清病原微生物抗體滴度和PCR檢查病原微生物。作者認為此方法不光適用於侵襲性牙周炎,也適用於嚴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微生物抗體滴度及PCR檢查好處不光是能明確牙周炎的主要病原體變化,還能定量確定牙周病嚴重程度及常規牙周治療的療效(抗體滴度高則病情嚴重)。一句話,在正畸開始前、中、後階段,定量檢查病原微生物的變化,是指導正畸能否開始及順利開展的有效手段。

  來仔細看一下這個病例的初始資料:

  可見12,21,22,24,33,34,35,36,42,46骨喪失嚴重。

  A:標準牙片上可見12,21,22,24,33,34,35,36,42,46骨喪失嚴重;B:臨床牙周袋及探診出血檢查,21的牙周袋深度達12mm; C顯示的是該患者針對不同病原微生物抗原的抗體滴度,提示該患者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是一種伴放線放線桿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該細菌是侵襲性牙周炎常見致病菌。

  牙周科醫生拔除了其牙周病嚴重的左側門牙(21),並對其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和抗感染治療。一年後建議患者到作者處就診,探討正畸治療的可能性。

  當時情況是這樣的: 

  (注意上圖中左側門牙21是臨時牙,估計是用粘結劑粘在鄰牙上)

  根據患者的口腔情況,作者制定了正畸治療計劃,擬拔除12,34及46遠中根,在正畸治療過程中定期進行牙周維護及抗體滴度及PCR監測。

  整個治療過程中抗體滴度及PCR監測情況:

  說明:A圖顯示放線菌抗體在正畸各個過程中的量,B圖是3中細菌(包括致病放線菌)的PCR監測。牙周基礎治療後抗體滴度減小,在做了牙周翻瓣手術後,抗體滴度降到最小,牙周狀態達到最佳!雖然經過最初的牙周治療後,牙周狀態好轉,但是抗體滴度仍然偏高,作者沒有立即開始正畸治療,而是建議患者接受牙周翻瓣手術。

  看一看牙周翻瓣手術及術後的牙周:

  牙周情況有很大改善。左下6(36)很明顯。於是作者開始正畸治療。

  治療結束時:

  治療效果還不錯。只是因為部分上前牙牙周附著實在太少,鬆動明顯,作者給她做了固定烤瓷牙保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