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反反覆覆,使用各種藥物、理療都不見好。最近聽說有一種“掩蔽聲治療”,可是本來耳朵裡“嗡嗡”地亂響就夠令人煩躁了,再加個聲音還讓不讓人活了?NO,NO,NO,我們來講講1+1=0的道理。
人們在安靜的環境中聽一個聲音,即使這個聲音非常小,也可以聽到,這說明人耳對這個聲音的聽覺閾值(聽力下限)可以很低。但是,在傾聽一個聲音的同時,若存在另一個聲音(稱為掩蔽聲),就會影響到人耳對原來聲音的聽覺效果,導致聽不清甚至聽不到原來的聲音了。這說明由於掩蔽聲的存在,人耳對原來聲音的閾值提高了,靈敏度降低了。許多耳鳴病人都發現,在夜深人靜或者獨自沉思的時候,耳鳴最明顯;而在嘈雜環境中耳鳴會減輕或消失,這就是嘈雜的環境聲對耳鳴聲產生了“掩蔽效應”。
因此可以說,用另一個音量合適的聲音,能減輕甚至抵消耳鳴聲,做到1+1=0。
那麼,哪些患者適合採用這樣的治療方法呢?
一般來說,對於長期遭受耳鳴困擾的患者,如果可以找到病因,就要對因治療。如果找不到病因,而且患者因為耳鳴已經出現了焦慮、抑鬱、失眠等問題,就要對症去神經心理科諮詢,可能需要使用抗焦慮、抗抑鬱、鎮靜等藥物,來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心慌、氣短的症狀,需要去心內科尋求對症治療;有的患者因為耳鳴出現了食慾差、消化不良、胃潰瘍等症狀,就要去消化科治療。
如果耳鳴依然不肯離去,那麼就適合採用掩蔽聲治療。做這種治療時,醫生會先給患者做測試,找準耳鳴的頻率和響度,然後針對性的設計一個聲音,利用“掩蔽效應”,給患者佩戴掩蔽聲治療儀,緩解耳鳴對患者的影響。
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對耳鳴聲的感受會逐漸淡化,一般3個月、半年或者一年後,很多病人就能擺脫耳鳴了。其實,耳鳴聲並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掩蔽效應”使患者感受不到耳鳴的影響了。
這種方法無創、也不需要吃藥,特別是對於孕期或者哺乳期的耳鳴患者,不用擔心用藥對孩子造成影響。
這種治療方法要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年,直到耳鳴不再困擾患者為止。臨床上有相關的掩蔽聲治療儀,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後,在醫院或者去藥店挑選適合自己的型號。學會使用方法後,就可以在家自己治療了,一般每天都要做。注意定期複診,監測疾病進展情況。
還有一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掩蔽聲治療工具。有這麼一個患者,備受耳鳴困擾,有天在菜市場買魚,遇到一臺供氧機正給水缸裡的魚鼓泡供氧,這個患者忽然發現自己的耳鳴聲不見了。於是他在家裡買了一個魚缸,養魚的同時,供氧機鼓泡泡的聲音還能治療自己的耳鳴。當然,每個人對耳鳴的主觀感受都不一樣,患者要根據自己的耳鳴感受,尋求專業、合適的治療。
除此之外,還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轉移對耳鳴的注意力。其實,患者越是關注自己的耳鳴,越容易不知不覺中將耳鳴的感受放大。因此,調整好心態,不要過度關注耳鳴,不要總想著耳鳴有多煩,或許伴隨的焦慮、抑鬱、失眠等症狀會有所改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