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科 主任醫師 俞力

  一、何謂功能性胃腸病

  功能性胃腸病是指患者有胃腸病症狀,但檢查胃腸卻無器質性病變,所以又叫胃腸神經官能症。若進一步細分,以胃部症狀為主者叫“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以腸道症狀為主者叫“腸易激綜合徵”。

  二、功能性胃腸病的發病情況如何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據文獻報道,一些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罹患率更高,如美國女性發病率高達80%,主要發生在知識婦女。我國目前沒有具體統計資料,但據專家估算,在普通人群(特別是中老年人群)中,約1/3的人有與本病相關的症狀。另據上海市對數十家醫院統計,本病約佔消化系疾病就診總數的2/3,可見本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相當高。

  、本病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發生

  致病原因尚未徹底闡明,可能與以下因素中的一種或多種有關。

  1、精神因素:多有焦慮、抑鬱、心緒不寧、疑病症和恐癌症,少數有失眠、精神緊張、說話誇張等精神症狀。患者常會把自己的病繪聲繪色地形容得非常嚴重,終日憂心忡忡,以至影響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另外,本病也與精神受刺激或情緒波動有關,如工作量驟增、經濟負擔加重、工作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休息時間少、下崗失業、親人故去、人際關係緊張和家庭糾紛等。因為精神因素可通過自主神經系統影響胃腸道的運動、分泌及供血,導致本病的發生。

  2、遺傳:調查發現,在同一家庭中可有多人罹患,父母患本病,兒女也患本病者屢見不鮮,甚至有數代發病者。

  3、食物:有人對20多種食物分別進行觀察,發現酸性水果、新鮮色拉、香料、酒類、辣椒和濃咖啡是本病的誘因。

  四、得了本病會有哪些表現?

  以胃部症狀為主者(多見於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現為:

  1、神經性嘔吐:進食後突然發生嘔吐,嘔吐前無明顯噁心,嘔吐時無痛苦,嘔吐量較少(有時亦可很多),嘔吐後可照常進食,不影響食慾和攝入量。所以,雖然長期嘔吐,患者卻很少有營養不良。

  2、神經性噯氣:患者常有反覆連續性噯氣(可噯出高調聲音),誤認為是胃內有氣而造成的飽脹不適。

  3、神經性厭食:有些人因害怕發胖或為了減肥,有意識地節食,長期如此,可對食物產生厭惡感,且飢餓感消失。臨床表現為,進食量少,持續消瘦,晚期可出現惡病質。

  4、其他症狀:間歇性上腹隱痛、腹部不適、噁心、反酸、燒心、食慾不振、餐後腹脹、屁多、失眠、疲乏、胸悶、氣短、心悸、手足出汗、頭面部發熱和頭暈等症狀。腹痛與飲食無關,而與精神、情緒關係密切。

  以腸道症狀為主者(多見於腸易激綜合徵),主要表現為:

  1、腹痛型:多為脹痛或不適,也可有短暫劇痛,排便或排氣後緩解。

  2、腹瀉與便祕型:腹瀉型者大便呈糊狀或稀便,並有大量黏液,一日數次,常在清晨或後半夜發生(俗稱黎明瀉或五更瀉),腹瀉時無腹痛。便祕型者可數日無大便,排便時有痙攣性腹痛,可排出堅硬如石卵或羊糞球樣便。這兩種型別的排便形式常交替出現。

  3、餐後腹痛型:腹痛發生在進食後,排便或排氣不能緩解。

  五、這種病靠什麼方法才能診斷

  目前尚無特異性的診斷方法,主要綜合以下資料進行診斷。

  1、症狀:有上述某一種或多種臨床症狀;全身基本情況良好,不發熱,大多數無消瘦現象。

  2、檢查:胃鏡、結腸鏡、全消化道鋇劑造影未見胃腸道器質性病變(結腸鏡和全消化道鋇劑造影偶見腸管痙攣);肝、膽、胰B超、CT等檢查正常;多次(至少3次)大便常規檢查和培養、大便潛血試驗均陰性。

  3、既往史:無慢性胃炎、痢疾、腸道寄生蟲等消化道疾病史。

  4、精神狀態:可有精神過敏、急躁、緊張或抑鬱等表現。

  總之,本病的特點是主觀症狀多,而客觀檢查陽性發現少或無。

  六、如何防治本病?

  目前對於功能性胃腸病還沒有特效療法,常用的防治措施是:

  1、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心胸寬廣、情緒樂觀、性格開朗、遇事豁達,是預防本病的最好措施。

  2、治療心理障礙:凡可能引起本病的負性心理因素,均應儘量避免,特別對有恐病症或恐癌症者,要使患者明白本病是功能性疾病,絕對不會危及生命,使其消除顧慮,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

  3、治療神經功能紊亂:對精神緊張者可給予鎮靜劑,如艾司唑侖(曾用名舒樂安定)、柏子養心丸和谷維素等;對精神抑鬱者可應用阿米替林和氯米帕明等;對精神焦慮者可口服去慮平和阿普唑侖(佳靜安定)等。

  4、治療胃腸道症狀:對有腹痛者可用阿托品、山莨菪鹼、顛茄,必要時用雙環乙明或罌粟鹼;對腹瀉用複方地芬諾酯(苯乙呱啶)、洛哌丁胺(易蒙停)等;對便祕用比沙可啶(便塞停)、酚酞、開塞露、番瀉葉和麻仁潤腸丸等,並多吃蔬菜和水果;對燒心、反酸可用奧美拉唑(洛賽雷)、尼替丁等;對腹脹用多潘立酮(嗎丁林)、西沙必利等;對噁心嘔吐用甲氧氯普胺(滅吐靈)和三氯叔丁醇(氯丁醇)等;對消化不良用胃蛋白酶合劑、胰酶、香砂養胃丸等。

  5、飲食調節:少食多餐,進食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忌食過冷、過熱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姜、蔥、蒜、辣椒、芥末等)。

  6、中醫治療:以疏肝理氣、健脾化溼、調理脾胃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參苓白朮散和附子理中丸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