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王志民

  孕婦治療應該比一般人要更小心,治療痔瘡的藥物很多,有些在緩解症狀方面效果很明顯,但這些藥物中常含有麝香、明礬、甘露醇及抗菌素等成分,這些成分對胎兒都是有影響的,孕婦絕對不可以使用這些藥物來治療痔瘡。比如,其中麝香容易導致流產,明礬會導致胎兒大腦受損,抗菌素會使胎兒面板形成色斑等。孕婦在孕期使用任何藥物時都要詳細閱讀說明,必要時諮詢醫生,切不可以為只有口服藥對孕婦有禁忌。

  雖然痔瘡可以做手術治療,但妊娠後期一般不宜手術。因為對孕婦痔瘡,孕晚期手術治療有引起流產或早產的可能;而孕早期使用麻醉藥和某些抗生素可使胎兒有致畸的危險,所以孕婦患痔瘡後應主要靠飲食調節和每天薰洗坐浴來治療,一般不採用手術。即使病情非常嚴重,也要等到產褥期後,才進行手術治療,如遇痔核脫出時則儘快予以回納,多臥床休息;必要時可在醫生進行系統的檢查、辯清情況後考慮注射療法、套扎療法、冷凍療法等。

  目前認為經治療後如症狀加重、嵌頓不能回納、有明顯痛苦時,仍應考慮手術治療,但宜儘量選擇在妊娠20~32周為宜。且因是妊娠期,組織脆弱,容易出血,所以手術過程中要加以注意。妊36周以後由於肛門會陰部組織流血、水腫 、脆弱,傷口通常難以完全癒合,故不宜手術。分娩後手術,目前普遍認為區域性、全身都無妨礙,因此如需手術可以考慮。那麼孕婦能用痔瘡膏嗎? 一般來說,痔瘡膏都含有麝香等成份,會導致孕婦流產或影響胎兒健康發育,所以不建議使用。

  孕婦痔瘡如何治療?

  由於孕婦常常會出現排便費力或便祕,使直腸下端及肛門的痔靜脈叢血液淤積,便可誘發痔瘡或使其加重。痔瘡對孕婦的影響有哪些?痔瘡經常反覆出血,日積月累,可導致貧血,痔瘡嚴重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發育。女性孕期痔瘡的防治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許多原來會導致便祕、痔瘡的不良習慣要重視、改正:

  1、停止吃辛辣有刺激的食品,如酒、辣椒、花椒、胡椒、姜、蔥、蒜等。 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一面引起便祕,加重痔瘡。 多吃含纖維素、有潤暢通便作用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黃花菜、木耳和蘋果、桃、梨、香蕉、瓜類等。若有排便困難,可食用蜂蜜或一些含植物油的食物,如芝麻、核桃仁等。

  2、薰洗坐浴

  (1)可用大黃、黃柏、黃岑、苦蔘煎水,每日便後或早晚兩次,趁熱先薰後洗患處,每次15-20分鐘。

  (2)還可用艾葉、花椒、槐角或槐花、馬齒莧、無花果、側柏葉等煎湯薰洗坐浴。還可排便坐浴後用痔瘡寧栓等藥物。

  (3)促進肛門部位的血液迴圈,幫助靜脈迴流。孕婦每日用溫熱(約40℃)的1∶5000高錳酸鉀(PP粉)溶液坐浴。或者可做提肛鍛鍊,另外,孕婦也可在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

  (4)溫鹽水坐浴(注意不要用擠壓腹部的坐姿),有奇效。

  3、孕婦要避免對直腸、肛門部的不良刺激,及時治療腸道炎症和肛門其它疾患,不要大量飲用酒精類飲品。

  4、防止便祕和腹瀉:不要久忍大便,要養成定時良好的排便習慣,大便時不要在廁所看書讀報,避免久蹲廁所,久蹲容易引起肛管靜脈擴張或曲張,以免肛門區域性受到刺激但,每次蹲廁所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如果一次排不出來,可起來休息一會兒再去,排便困難時可用些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麻仁潤腸丸,果導片等,不宜用瀉藥,更不應用壓力較大的灌腸等方法來通便,以免造成流產或早產。

  5、孕婦痔瘡

  患者還應適當進行一些體力活動和肛門保健。孕婦應防止久坐不動,提倡適當的戶外活動。如散步、做操及打太極拳等。適量的體力活動可增強體質,促進腸蠕動而增加食慾,防止便祕。每日早晚可做兩次縮肛運動,每次30~40遍。這樣有利於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肛門周圍的血液迴圈,有利於排便和預防痔瘡。還可經常做肛門按摩來改善區域性的血液迴圈,方法是:排便後先用溫水清洗區域性,再用熱毛巾按壓肛門,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5次。

  6、若痔瘡發炎,痔核腫大、疼痛,最簡便的辦法是在清潔肛門後用溫熱水洗或熱敷,以此促進肛門部位的血液迴圈,消散痔核淤血,減輕症狀。如病情較重或患處感染的,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