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其實就是腸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說,是長在腸管內的一個肉疙瘩。很多有腸息肉的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醫生,這個會不會變成腸癌?
研究發現如果息肉繼續生長會變為腺瘤,而腺瘤繼續發展可能就會變成癌。據統計,有80-95%的大腸癌都是從腸息肉一步步“進化”過來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一般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但有的人進展很快。
如今,很多人都習慣於把粗糧從膳食攝入名單上勾去。“去粗”的直接後果就是脂肪、蛋白攝入超標。粗纖維攝入不足的另一個結果則是便祕。大便就是人體的“垃圾”,如果不能每天清除,較長時間累積在腸道的話,糞便內的有害物質就很容易對腸黏膜造成傷害,從而導致“自身中毒”乃至誘發癌變。
對此,日常生活中應多食富含粗纖維素的食物如蘆筍、芹菜、韭菜、白菜、蘿蔔等。這些綠葉蔬菜可刺激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從糞便中帶走致癌及有毒物質。另外還需多吃含澱粉類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含鉀豐富,可維持腸道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也有利於大便的暢通,從而起到防治結腸癌的作用。像大米、玉米、小麥,土豆、山藥、地瓜,香蕉、火龍果,全麥麵包、燕麥片、玉米粥、大棗粥,這些都是含澱粉較多的食品。但是像炸薯條、炸薯片、含人造黃油高的小吃,大家千萬要少吃。
另外,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大腸癌家族史或曾經長過息肉者;長期吃高脂肪、加工肉製品、低纖維飲食;年齡大於50歲的人)需要注意自己有沒有做過腸鏡,什麼時候該複查了。
建議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肛門指檢。若有陽性結果再做一次腸鏡,若沒有陽性發現,則5年複查一次腸鏡即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