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羅奮

  除食管外,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都可發生類癌,位於闌尾者佔1/3,多見於女性,很少轉移。位於胃者佔2%,其餘則位於十二指腸、結腸(多見於男性)、膽囊及梅克爾憩室等處,也可發生在支氣管及卵巢,但較少見。發生在小腸者,惡性程度大,並可轉移到肺、骨骼及其他腹腔內器官。伴有類癌綜合徵的支氣管類癌,預後差。類癌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闌尾部位的類癌發病年齡多在30~40歲,其他部位的類癌多發生於50~60歲。

  類癌細胞可產生多種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其中最主要的是5-羥色胺、緩激肽、組胺及前列腺素等。5-羥色胺來源於食物中的色胺酸。在發生類癌後,食物中的色胺酸有60%在類癌細胞中轉變為5-羥色胺,因此在類癌患者血液中的5-羥色胺有明顯的增加。

  依據發作性面板潮紅、腹瀉及尿中5-羥吲哚醋酸增多可診斷。緩激肽是引起臨床表現的另一種比較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在類癌組織中有大量的血管舒緩素,這是一種蛋白水解酶,作用於激肽原,生成賴胺酸緩激肽(胰激肽),在胺肽酶的作用下,賴胺酸緩激肽又轉變為緩激肽。緩激肽引起面板潮紅,面板溫度不高,為冷型。5-羥色胺引起的面板潮紅、面板溫暖,為熱型。若已有肝臟轉移,一方面因為產生的5-羥色胺過多,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進入肝靜脈而進入體迴圈。再者肝臟因廣泛類癌的侵犯使清除的功能降低。因此,在有肝臟轉移後,類癌綜合徵即可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