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微創科 主任醫師 鄭昭敏

       腫瘤射頻消融治療的基本原理是腫瘤細胞對熱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細胞差,射頻發生器產生的高頻射頻波通過插入腫瘤組織中的電極發出射頻電流,再經輔助電極形成迴路,通過周圍組織中的分子摩擦和離子逸散而產熱,區域性溫度可達90~100℃而導致腫瘤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
  射頻消融治療腫瘤的機制有:
  ①高溫使靶區腫瘤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而直接殺滅腫瘤細胞;
  ②高溫影響腫瘤細胞質膜的相變及流動性,從而影響細胞膜的各種功能;
  ③高溫增加腫瘤細胞內溶酶體酶的活性,影響多種細胞器尤其是線粒體的正常功能;
  ④高溫使腫瘤周圍的血管組織凝固,形成反應帶,從而減少或阻斷腫瘤血供,防止腫瘤擴散;
  ⑤在腫瘤細胞發生凝固性壞死過程中,細胞膜等部位抗原暴露或腫瘤細胞免疫表型變化,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而殺滅或抑制腫瘤生長或擴散,即所謂的“內源性瘤苗”作用;
  ⑥導致腫瘤細胞發生凋亡。
  一、適應證
  接受腫瘤射頻消融治療的患者需滿足以下條件:
  1、病理組織學、細胞學明確的惡性腫瘤。
  2、簽署腫瘤射頻消融治療的知情同意書。
  3、肝功能Child-PughA或B級,或ChildC級經準備達到B級。
  4、無嚴重肝腎心肺腦等器官功能障礙、凝血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凝血酶原時間不超過正常對照的50%,血小板大於50×109/L。

  5、直徑≤5cm的單發腫瘤或最大直徑≤3cm的3個以內多髮結節,無血管、膽管侵犯或遠處轉移;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或有手術禁忌症的小肝癌;深部中心型小肝癌,手術切除後復發或者殘留小結節。
  6、中晚期肝癌因各種原因不能手術切除肝癌的姑息性治療。
  7、患者等待肝移植前控制腫瘤生長以及移植後復發轉移。
  8、大肝癌經肝動脈插管栓塞化療術後的補充治療。
  9、肝臟轉移性腫瘤化療前後輔助治療。
  10、肺部惡性腫瘤的姑息性治療。
  11、已有研究報道將射頻消融治療技術用於腎臟腫瘤、乳腺腫瘤、骨骼腫瘤等惡性腫瘤,但還缺乏足夠的循證醫學來支援。
  另外,由於區域性治療有一定的侷限,按照現有的技術水平不推薦對>5cm的病灶單純施行射頻消融治療。腫瘤距肝門部肝總管、左右肝管的距離應至少為5mm。對多個病灶或更大的腫瘤,根據患者肝功能狀況,採取治療前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或TAE)聯合射頻消融治療明顯優於單純的射頻消融治療;對位於肝表面、鄰近心膈、胃腸管區域的腫瘤,可選擇開腹或腹腔鏡下治療,也可以射頻消融結合無水酒精注射;此外射頻消融術後進行TACE或其他治療也有可能提高療效。
  二、禁忌症
  目前主要存在的禁忌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腫瘤位於肝臟髒面,其中1/3以上外裸的腫瘤。

  2、肝功能Child-PughC級,腫瘤發生遠處臟器轉移。
  3、瀰漫性肝癌,或合併門脈主幹至二級分支或肝靜脈癌栓。
  4、嚴重的黃疸,尤其是阻塞性黃疸,或肝臟顯著萎縮,腫瘤過大,射頻消融範圍需達三分之一肝臟體積者。
  5、近期1月內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6、嚴重的肝腎心肺腦等主要臟器功能衰竭。
  7、活動性感染尤其是膽道系統炎症等。
  8、不可糾正的凝血功能障礙及嚴重血象異常,有嚴重出血傾向者。
  9、頑固性大量腹水,惡液質。
  10、妊娠,意識障礙或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
  三、射頻消融的實施途徑
  射頻消融有多種實施途徑,主要包括:經皮、經腹腔鏡以及開腹,具體採用何種途徑主要取決於腫瘤的部位、大小和腫瘤生長方式。
  各種途徑的優缺點:
  ①經皮途徑:最適合於1~3個直徑≤3cm位於肝臟周圍的病灶,其優點是住院時間短及併發症率低;經皮射頻消融最常用的影像定位方法是B超,CT多用於病灶靠近膈頂或B超探查不清的患者。
  ②腹腔鏡途徑:多用於病灶位於肝臟表面或B超探查不到情況下。該途徑可準確地發現並治療肝臟病灶,並能發現腹腔內肝外轉移灶,也可安全地治療鄰近周圍臟器的肝內病灶,且手助腹腔鏡下可暫時阻斷肝內血管的血流,降低血流所至的熱衰減效應而增加消融效果。
  ③開腹下射頻消融:開腹下射頻適用於病灶較大的腫瘤(>5cm)、病灶較多、病灶鄰近胃腸腎等周邊臟器以及有腹部手術史而不能在腹腔鏡下進行的患者,該途徑優點是可更加精確的達到腫瘤部位,並可阻斷肝內血流而消除熱衰減效應,但患者所受痛苦較大,術後恢復慢,已不屬於微創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