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洪震

  手足徐動型(不隨意運動型)佔腦癱發病型別第二位,本型以難以用意志抑制肢體不自主運動為主要特徵,包括顏面肌肉在內,侵及全身,因為發聲,構音器官也多受累,故常伴有語言障礙。病因為新生兒窒息,核黃疸病史者大多為手足徐動型腦癱。因為上肢比下肢損害重,不少孩子用腳來書寫。病變在大腦深部基底核,錐體外路部分為主,約佔腦癱20%。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異常發育的主要症狀:

  一、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

  小兒腦癱症狀中,運動發育落後表現在粗大運動和(或)精細運動兩方面。判斷運動發育是否落後的指標很多,每個動作在不同年(月)齡中表現又不一樣,但一些主要指標在臨床應用時應熟練掌握。

  正常小兒3個月時能抬頭,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兩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 6-7個月時會獨自坐在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個月時會爬,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動。1歲時能獨自站立,l歲-l歲半時能行走。腦癱小兒在上述年齡階段一般都不能達到正常小兒水平。

  腦癱小兒在新生兒時期常表現為動作減少,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正常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而且為交替的蹬踢。腦癱小兒踢蹬動作明顯減少,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正常4-5個月的小兒上肢活動很靈活,腦癱小兒上肢活動也減少。正常小兒在l歲以內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痙攣型腦癱偏癱型則表現為經常只利用一隻手持物或觸物,另一側手的活動減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狀。

  二、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後肢體,瞭解其肌張力。小嬰兒可握住其前臂搖晃手,根據手的活動範圍瞭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還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根據足活動的範圍判斷其張力,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範圍大,張力高時活動範圍小。

  檢查肌張力時還可以通過“牽拉試驗”來了解,此項檢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兒雙手,將其從仰臥位拉成坐位,觀察頭後垂的情況可瞭解頸背部肌肉張力。

  檢查肌張力時要注意,一些年齡較大病程較長的患兒,由於關節攣縮,以致關節活動受限,不要誤認是肌張力增高。

  三、姿勢異常

  腦癱患兒異常姿勢多種多樣,與肌張力異常及原始反射延遲消失有關。手足徐動型及共濟失調型表現與痙攣型不同,在第一年內,常安靜躺著,幾乎沒有自主運動,仰臥位時其姿勢與痙攣型相反,表現為下肢屈曲,髖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時,能控制頭在正中位。

  四、反射異常

  痙攣型腦癱小兒深反射(膝跳反射、二頭肌反射、跟腱反射等 )活躍或亢進,有時還可引出踝陣攣及Babinski徵。腦癱小兒神經反射常表現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