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劉海波

  在人群中右束支阻滯的患病率為1.15%~3.19%。在一項對855例男性患者隨訪30年的前瞻性研究中50歲人群中的右束支阻滯的發病率為0.8%,77歲為9.9%80歲為11.3%。研究提示,束支阻滯與年齡非常相關,是能影響心肌的緩慢進展的退行性疾病的一個標誌。
  右束支阻滯可見於正常人但較少。以兒童和青年人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較常見。約1%的正常青年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患者可見於先天性心臟病,以房間隔缺損尤為多見,也可見於室間隔缺損伴雙心室擴大肺靜脈畸形等;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患者約有1/3可出現。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常出現於以下的病理生理情況:
  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②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
  ③部分慢性肺部疾患,輕度的右心室肥厚或擴張;
  ④部分健康人,多為青年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可能是由於右束支遠端纖維受損所致而室間隔及右心室的除極正常。
  右束支傳導阻滯的發病機制:
  正常心臟的右束支不應期比左束支約長16%,在各支的不應期中,右束支最長依次為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後分支>左間隔分支。在傳導速度上左束支與右束支正常相差約在25ms以內,QRS波形正常。當右束支不應期延長,傳導速度比左束支慢25~40ms時QRS時限可稍加寬,呈部分傳導阻滯的圖形改變,即產生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如超過40ms(多在40~60ms)或右束支阻滯性傳導中斷時,則QRS波時限就明顯增寬(時限≥120ms),即產生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右束支傳導阻滯的臨床表現:
  右束支傳導阻滯本身不產生明顯的血流動力學異常故臨床上常無症狀。如出現症狀則多為原發疾病的症狀。
  右束支傳導阻滯的診斷:
  1、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V1、V2導聯(或V3R、V4R)的QRS波呈rSR′型或寬大有切跡的R波V5、V6導聯S波顯著寬大,QRS時限≥0、12s。V1、V2導聯ST段壓低T波倒置;V5、V6導聯ST段抬高T波直立。ⅠaVL及Ⅱ導聯多為寬大不深的S波。
  2、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除QRS波時限<0、12s外其餘與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特點相同。
  右束支傳導阻滯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及基礎疾病的治療。因為右束支阻滯本身對血流動力學無明顯影響,臨床上常無症狀,可不需特殊處理。
  預後:
  右束支傳導阻滯在一般無器質性心臟病的人群中甚為多見,單獨存在時預後良好合並有明確器質性心臟病的室內阻滯患者,其預後與損害的廣泛程度及心室功能有關。
  預防:
  1、積極治療病因,如針對冠狀動脈疾患、高血壓、肺心病、心肌炎等進行治療,可防止室內阻滯的發生和發展。
  2、適當勞逸,飲食有節,按時起居,適當參加體育鍛煉。臨床上常無症狀,可不需特殊處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