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理科 副主任醫師 徐欣

  兒童離別焦慮發生在六歲以前,指的是兒童與所依戀的人離別時產生過度焦慮,過分地憂慮主要依戀者可能全遭到傷害,或害怕他們一去不回;擔心會與主要依戀者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或拒絕上幼兒園、學校(不是由於幼兒園或學校的原因);沒有主要依戀者,不願或拒絕就寢;持久而不恰當地害怕獨處,沒有依戀者的陪伴就害怕呆在家裡;反覆出現與離別有關的惡夢;當預料即將與依戀者分離時,馬上會出現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可以表現為哭叫、發脾氣、痛苦、淡漠或退縮;部分患兒分離後會反覆出現軀體症狀:噁心、嘔吐、頭疼、胃疼、渾身不適等。
  對於分離性焦慮症,兒科醫師應當用發育程序的觀點看待這個疾病。正常的分離性焦慮最早發生於嬰兒6~8個月的時候,至3歲後,當小兒理解與依戀的人分離是暫時性的,這種正常的焦慮便消失了。所以5歲前小兒診斷此病應謹慎,30個月前的小兒則不作此病的診斷。
  分離性焦慮症表現為小兒與親人分離時深感不安,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多數小兒常無根據的擔心親人會離開自己發生危險或意外的事故,因而不願離開親人,不去幼兒園或拒絕上學,即使勉強進學校,也是哭哭啼啼或有掙扎,有的小兒還會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症狀,出現嘔吐、腹痛、頭痛等,病程持續數月至數年。

  1、寶寶每天都有自己的日常生活規律,一旦父母離開,由別人帶的,肯定會打亂孩子的生活習慣。所以家長如果有事外出或者出差的話,最好是把寶寶託付給讓寶寶覺得很熟悉的人,好比外婆,奶奶,爺爺等。而且最好是提前一兩天把寶寶帶去爺爺奶奶家,讓寶寶先適應一下環境,順便也告訴老人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以及作息時間,這樣慢慢來寶寶就會適應分離。如果是長期的出差,最好是每天都能讓寶寶都聽到你的聲音,每天給寶寶打幾通電話就可以。畢竟孩子以前一直跟家長生活在一起,突然不在身邊了,孩子會很不習慣,也會很想念爸爸媽媽。
  2、每個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寶寶,但是很多父母也嬌慣了自己的孩子。其實應該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安全感,讓孩子多表達一些自己的感受以及意見,家長努力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同樣也可以教導孩子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千萬不要孩子一不聽話,就嚇唬孩子說:你要是再不乖,就把你送到幼兒園。或者說:再不聽話,就送你去姥姥家。其實孩子之前什麼都不懂,可家長這樣一說,就會讓孩子以為,幼兒園或者是姥姥家都是很可怕的地方,從此以後一去幼兒園或者是姥姥家,孩子都會哭鬧不停。作為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所以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的孩子剛上幼兒園跟父母分離的時候,肯定會非常的不高興難過,這個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去上班賺錢,並不是不要你了,你長大了要上幼兒園了,以後會有很多小朋友跟你一起玩。

  3、如果孩子一直都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家長們的工作再忙,建議每週父母都應該帶孩子出去轉轉,讓孩子慢慢的瞭解外面的世界,這樣一來,孩子以後出去就不會有恐懼害怕的心理。畢竟父母的關心是最重要的,因為孩子心靈幼小,如果父母不夠關愛關心寶寶,孩子是不會快樂的,對外面的世界也同樣不會有幸福感,日後面對社會也就不會有足夠的勇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