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呂學明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

濟南軍區總醫院神經外科  呂學明 13188873256

     重型顱腦損傷, 傷情複雜嚴重, 死亡率高。但隨著神經外科的高速發展, 生命支援系統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此類患者生存率顯著提高, 大部分患者雖然倖存下來, 但常遺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諸如意識、運動、感覺、言語、認知功能、排便排尿等方面的障礙。這些障礙都可以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給病人及其家庭帶來痛苦和困難, 同時也給國家造成很大負擔。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以往認為是不可能恢復的 , 但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 神經康復學家Bathe A 和Kennard 早在20 世紀30 年代就提出腦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組論。認為中樞神經損傷不是由於再生, 而是由於殘留部分通過功能上的重新組織, 以新的方式代償已喪失了的功能。在此過程中, 康復訓練是必要的  。而且, 人們很難將受傷後急性期的護理與康復治療相分離,在病人尚處於救命階段, 如忽視了存活後將會面臨的問題時, 很多本可避免的殘疾將會出現。因此,早期的康復措施對病人今後的功能恢復具有關鍵性意義  。濟南軍區總醫院神經外科呂學明

    早期康復治療的特點 (1) 早期康復治療可以縮小神經元壞死的範圍並激活早期“即刻基因”,因此, 康復介入應該越早越好。國外受到重視和廣泛應用的是在損傷早期, 有作者認為顱腦損傷從一開就應該有康復的介入, 在急性期評測損傷的嚴重性及預測預後情況, 為進一步的康復治療提供依據。(2) 術後的早期康復應該以恢復神經系統的生理平衡為主, 以臨床藥物治療為中心, 同時應用其他的康復治療手段, 所有的治療措施應以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價為基礎。(3) 早期康復的工作不是某一專科的治療而是全面的多學科的聯合治療, 應該在神經外科醫師指導下進行, 對病人的處理應有治療、康復、護理三者結合。(4) 早期康復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降低病死率, 更重要的是提高促醒成功率, 為恢復期的功能康復打下良好基礎。

      重型顱腦損傷病人常常傷後立即陷入昏迷, 甦醒時間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 因此, 昏迷期就應進行康復干預。

«        在促醒處理的同時, 及早進行被動性康復處理避免了廢用狀態的進一步發展, 為醒後功能的恢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在促醒後及早用主動性康復處理取代被動性處理, 促進肢體功能進一步恢復。昏迷期病人要注意肢體的擺放和被動性功能運動, 這些直接影響病人甦醒後的運動功能, 防止產生廢用綜合徵和誤用綜合徵;

«        吞嚥功能訓練直接關係到病人的進食,採用冰鹽水刺激咽喉部, 促進吞嚥功能恢復;

«        高壓氧可提高腦部氧供, 通過提高血氧濃度, 增加血氧張力, 擴大組織內氧的有效彌散半徑, 從而改善腦細胞的代謝, 另外, 在高壓氧下, 腦細胞供氧改善的同時腦血管可以收縮, 使腦水腫得以控制, 有利於減輕腦組織的繼發性損害。此外, 通過恢復和維持細胞“泵”功能, 消除損傷腦細胞內鈉、水瀦留, 亦可減輕腦水腫, 同時也可促進可逆細胞的恢復, 促進損傷區毛細血管的形成和側支迴圈的建立, 改善腦幹功能, 啟用網狀上行系統, 從而促進患者早日甦醒。聲樂、光電, 以及各種感覺刺激, 運動功能促進技術等有利於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 降低患者的覺醒閾值, 從而調節大腦皮層網狀系統不正常的抑制狀態, 改善意識障礙, 保護正常腦細胞和腦幹功能, 促進病人的甦醒。

«        重型顱腦損傷病人手術後部分腦細胞受損,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在結構上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組織能力或可塑性, 在條件適宜時, 部分神經元可以再生, 應用神經促通技術, 促進腦部術後的功能代償和功能重組, 在康復治療中, 通過運動功能的訓練, 可使感受器接受的傳入衝動促進大腦皮質功能的可塑性發展, 使喪失的功能重新恢復, 可以使肢體正常的運動功能模式形成, 達到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 從而避免了廢用綜合徵和誤用綜合徵的發生, 保證了術後肢體功能的恢復。

«        對癱瘓肢體的理療可改善癱瘓肢的血液迴圈, 降低肌張力,促進功能恢復, 延緩和防止肌肉萎縮。鍼灸療法對人的整體功能與區域性功能均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針刺可促進損傷的周圍神經再生。

因此, 對重型顱腦損傷病人進行早期康復治療能夠最大限度地恢復其功能, 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有利於患者重返社會。

濟南軍區總醫院神經外科 呂學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