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放療科 主治醫師 袁光輝

  醫學中把應用計算機輔助斷層技術進行顯像的裝置統稱為ECT,它是醫學影像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ECT的中文名稱為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是其英文名稱縮寫而成(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實際上又包括兩大類裝置即SPECT和PECT,SPECT是以放射r 射線的放射性核素做為發射體的顯像裝置,稱為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英文為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由於以前國內沒有PET,因此人們習慣上把SPECT簡稱為ECT,因此上面我們所討論的ECT實際應該稱為SPECT。SPECT並不是一種很新的裝置,其由Kuhl等人於1979年研製成功。經過多年不斷的改進,SPECT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產生了許多不同型號、不同檔次的產品,但是其顯像的基本原理沒有變化,總體上仍屬於比較低端的核醫學裝置。目前國內很多三級以上醫院都已經配備SPECT,數量達300臺以上,主要用於全身骨骼、心肌血流、腦血流、甲狀腺等顯像。
  ECT的另一類裝置PECT是以發射正電子的放射性核素做為發射體,稱為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其英文名稱為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即我們通常所說的PET。PET是核醫學領域中最先進的顯像裝置,被視為核醫學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是最高水平核醫學的標誌。PET所應用的顯像劑如C-11、N-13,O-15等都是人體組織的基本元素,易於標記到各種生命必須的化合物、代謝產物或類似物上而不改變它們的生物活性,且可以參與人體的生理、生化代謝過程,因而能夠深入分子水平反映人體的生理、生化過程,從功能、代謝等方面前面評價人體的功能狀態,達到早期診斷疾病、指導治療的目的。定性準確和一次性完成全身顯像的特點極大地促進了其在腫瘤、腦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心臟病等方面的應用。我國於1995年由山東淄博萬傑醫院引進國內第一臺PET,其後增長較為緩慢。

  PET的先進性顯而易見,但其最大的缺點是解剖結構顯示不夠清晰。因此人們嘗試把擅長功能顯像的PET與擅長顯示解剖結構的全身CT結合起來,於是在2000年世界上第一臺同機一體化PET/CT在美國CTI公司研製成功,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最偉大的發明創造。由於PET/CT是目前最先進的PET與最好的多排螺旋CT的完美組合,達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一舉成為目前最豪華的醫學影像診斷裝置。PET與CT的同機組合極大地提高了臨床醫生對PET的認知度,所以一經問世便在世界範圍內高速增長。2002年第一臺PET/CT在國內安家落戶,目前PET/CT在國內已經呈獻快速發展的趨勢。
  總體上講,SPECT與PET相比二者可以說具有本質的區別,資料表明,SPECT的最高探測效率僅為PET的1%-3%左右,影象質量遠不能與PET/CT相比,診斷效能上差距較大。二者一種是普及型的低端產品,價格較低;一種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高檔次的醫學影像診斷裝置,價格昂貴、投資巨大,很難普及和推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