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術後定期複查是儘早發現結直腸癌術後區域性復發及遠處轉移的關鍵措施,而只有儘早發現問題並正確治療才能提高治療效果和延長病人生存時間,因此結直腸癌術後規範隨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為結直腸癌術後復發和轉移大多數發生在治療後2年以內,約佔80%,因此2年以內需要密切複查,需要3月複查一次,少數病人復發轉移發生在治療後3-5年,約佔10-20%,因此術後3-5年僅僅需要6月複查一次即可。大多數腫瘤在治療後5年內不復發則再次復發的機會就很少了,所以就已經接近治癒,約等於臨床治癒率,故5年後僅需1年複查一次就足夠了。
根據結直腸癌術後復發轉移規律2015年衛生部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對結直腸癌治療後推薦的隨訪方案如下:
1、病史和健康體檢,每3-6個月1次,共2年,然後每6個月1次,總共5年,5年後每年1次。
2、監測CEA、CA199,每3-6個月1次,共2年然後每6個月1次,總共5年,5年後每年1次。
3、腹腔和(或)盆腔超聲檢查每3-6個月1次,共2年,然後每6個月1次,總共5年,5年後每年1次。胸部X線檢查每6個月1次,共2年,2年後每年1次。
4、胸腹和(或)盆腔CT或MRI檢查每年1次。
5、術後1年內行腸鏡檢查,如有異常,1年內複查;如未見息肉,3年內複查;然後5年1次,隨診檢查出現的大腸腺瘤均推薦切除。如術前腸鏡未完成全結腸檢查,建議術後3-6月行腸鏡檢查。
6、PET/CT不是常規推薦的檢查專案。
說明:高危是指病理報告提示淋巴/血管浸潤、分化差等危險因素。無以上高危因素即歸屬為中危。
然而僅僅掌握以上隨訪複查方案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幾個細節問題尤其需要引起重視,細節的忽視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
第一,雖然結直腸外科醫生均知道結直腸癌術後1年複查一次腸鏡,但是凡是術前因腫瘤梗阻電子結腸鏡檢查未完成全結腸檢查者建議術後3-6月行腸鏡檢查卻經常被忽略。筆者臨床工作中屢次碰到結直腸癌術後1年到數年再查電子結腸鏡發現結腸癌病例,而且發現時往往不是早期,顯然結直腸癌術後結直腸癌隨訪的不規範導致這些讓人扼腕嘆息的情況發生。因為臨床上結直腸多發癌佔6%-8%,如果術前沒有完成全結腸鏡檢查則對全結腸整體情況把握並不全面,因此有可能漏診,通過術後早期電子結腸鏡檢查可以儘早發現其他病灶,或者切除息肉預防再發腸癌。除了術後3月電子結腸鏡外還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措施避免漏診。首先結直腸癌患者術前均行全腹部增強CT,術前仔細閱片,排除已知結腸癌病灶之外的多發病灶,其次術中應該對全結腸進行探查也可發現其他病灶,這兩種方法發現多發病灶具有前瞻性,可以術中同期處理,對患者最有利,因此非常重要。術後3月電子結腸鏡檢查其實也只是補救性方法,顯然不及前瞻性診斷意義重大。
第二,結直腸癌術後隨訪胸部X線及腹盆腔部超聲檢查應該被胸腹盆腔CT取代。結直腸癌術後隨訪檢查的目的只要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術後遠處轉移及區域性復發,顯然胸部X線及腹盆腔部超聲對早期診斷遠處轉移及區域性復發的價值非常有限,因為胸部X線對肺部小直徑佔位性病變無法診斷,腹盆腔部超聲檢查受主觀及客觀因素影響很多,因此只有增強CT檢查才能在結直腸癌術後遠處轉移和區域性復發的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2016年NCCN指南中已經沒有推薦在結直腸癌術後隨訪中使用X線及腹盆腔部超聲檢查。
第三,在結直腸癌術後複查時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非常重要。結直腸癌術後複查不僅僅是驗血和各項檢查,病史及體檢也非常重要,通過病史可以針對患者各種術後併發症並及時處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體檢同樣在診斷疾病及治療併發症中發揮重要作用。
直腸指診可以儘早發現直腸腫瘤區域性復發,筆者在臨床實踐中多次通過直腸指診發現腸鏡檢查忽略的區域性復發,因此結直腸外科醫生都應該練成“一指神功”,同時在直腸癌術後進行有效的直腸指診還可以及時處理直腸癌術後吻合口狹窄等吻合口併發症,特別是低位直腸癌術後行保護性造口的患者尤其要重視術後定期直腸指診及時處理術後吻合口狹窄,對於吻合口狹窄早期處理非常簡單,而一旦狹窄加重完全閉合則增加處理的難度。另外腹部體檢可以早期發現FAP患者術後腹壁硬纖維瘤後給予早期手術治療,一旦疾病進展則失去手術時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