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鮑秀蘭

  隨著寶寶的成長,6個月後僅依靠母乳餵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了,如果不及時新增輔食,寶寶的生長髮育就會減慢或者停滯,也容易引起各種營養缺乏或感染性疾病,不利於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何時新增輔食?

  建議開始引入非乳類泥糊狀食物的月齡為6月齡,不早於4月齡。此時嬰兒每次攝入奶量穩定,約180m1
/次,生長髮育良好,提示嬰兒已具備接受其他食物的消化能力。

  能吃什麼東西?

  1、第一階段(6月齡)食物:應首先選擇能滿足生長需要、易於吸收、不易產生過敏的穀類食物,最好為強化鐵的原味米粉,米粉可用奶液調配;其次引入的食物是根莖類蔬菜、水果,主要目的是訓練嬰兒的味覺。食物應用勺餵養,幫助訓練吞嚥功能。

  2、第二階段食物(7—9月齡):逐漸引入嬰兒第二階段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等動物性食物和豆製品。引入食物應以當地食物為基礎,注意食物的質地、營養密度、衛生和製作方法的多樣性。

  3、第三階段(10—12月齡):此階段嬰兒可給予碎狀、丁塊狀、指狀食物,新增動物肝臟、動物血、魚蝦、雞鴨肉及牛、羊肉等。嬰兒可學習自己用勺進食。

  食物轉換的方法

  嬰兒食物轉換期是對其他食物逐漸習慣的過程,引入的食物應由少到多,首先餵給嬰兒少量強化鐵米粉,由1一2勺到數勺,直至一餐;引入食物應由一種到多種,嬰兒接受一種新食物一般需嘗試8一10次,約3—5日,至嬰兒習慣該種口味後再換另一種,以刺激味覺的發育。單一食物逐次引入的方法可幫助及時瞭解嬰兒是否出現食物過敏及確定過敏源。

  種類,應按“澱粉(穀物)——蔬菜——水果——動物”的順序來新增。

  質地,應按“液體(如米糊、菜水、果汁等)——泥糊(如濃米糊、菜泥、肉泥、魚泥、蛋黃等)——固體(如軟飯、爛麵條、小饅頭片等)的順序新增,從一種質地過渡到另一種質地。

  按從單一到多樣,由少到多的順序,一開頭只是試吃,在餵奶之後試吃一點,然後逐漸增加。

  魚蝦、貝殼類食物容易過敏,應比普通肉類晚點再新增。深海魚蝦比淺水魚蝦好些,受汙染少。注意一定要買活的魚蝦。

  食物轉換的意義

  食物轉換有助於嬰兒神經心理髮育,引入過程應注意食物的質地和培養兒童的進食技能,如用勺、杯進食可促進口腔動作協調,學習吞嚥;從泥糊狀食物過渡到碎末狀食物可幫助學習咀嚼,並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嬰兒進食的興趣,又有利於促進手眼協調和培養兒童獨立進食能力。在此過程中應該給寶寶足夠的空間“玩飯”“搶餐具”,不要怕髒亂。

  常見問題

  寶寶缺鋅需要補嗎?什麼食物含有鋅?

  足月新生兒在出生頭6個月內,因為嬰兒體內儲存鋅較多,初乳也含有較高的鋅,大致可以維持鋅的需要量。但是6個月以後,嬰幼兒需要通過輔食來獲取鋅的補充,所以輔食和強化鐵鋅的米粉,是補鋅的首選,瘦肉、動物內臟(肝泥)、海魚(魚肉泥)、蝦類等都有豐富的鋅。

  各類輔食新增的比例應該是多少?

  沒有絕對要遵循的比例,可以靈活安排,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主食是奶,每天應進食母乳或配方乳600-800毫升,穀類40-110克,蔬菜25-50克,水果25-50克,蛋黃15克或雞蛋50克,魚/禽/畜肉25-40克。

  怎樣判斷輔食的新增是否足夠?

  孩子吃完後不哭不鬧,睡眠也很好;定期測量身高、體重、頭圍等,資料都在正常範圍內——這就知道輔食的新增是足夠的了。6個月前每月帶孩子體檢1次,6個月到1歲期間可每兩個月帶孩子體檢1次;1歲後可以每三個月體檢1次,直到入幼兒園。

  孩子已經可以吃飯了,還要喝奶嗎?

  2歲可以吃固體輔食的孩子也應該每天喝400毫升奶。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且還可保證鈣、鋅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D等維生素的攝入。千萬不要認為能夠進食成人食物後,固體食物完全可以替代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