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治醫師 谷曉廣

  澱粉樣蛋白沉積是由於澱粉樣蛋白(amyloid)在全身細胞外組織間隙中沉積,從而破壞細胞和器官功能的疾病,在不同的澱粉樣變性生化型別中,病因學機制可能會不同,繼發性澱粉樣變性為蛋白前體的代謝障礙,而遺傳性的澱粉樣變性會出現不同的蛋白。具體因素如下。
  理化因素(25%)
  在動物實驗中,可用細菌毒素如大腸埃希桿菌內毒素,以及抗毒素,血清,核酸,血漿球蛋白,甲膽蒽,膠狀硫,硫脲嘧啶,黏多糖及γ射線等理化因素來製造澱粉樣變性的模型,不過最常用的是酪蛋白,將10%酪蛋白5ml給兔子做皮下注射,每週2次,3個月後即可發生澱粉樣變性。
  免疫因素(20%)
  澱粉樣物沉積多伴有慢性或複發性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如結核,瘤性麻風,梅毒等疾病,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病率差別很大,據報道,印度約3/4(150/200)的繼發性澱粉樣變性繫結核病引起,而北美極少,瘤性麻風伴發澱粉樣變性以非洲,印度,東南亞,南美等地多見,發病率為3%~33%,其他如慢性骨髓炎,燒傷,截癱伴褥瘡,慢性腎盂腎炎,血吸蟲病,囊性纖維化等疾病也較常併發此病,皮下注射海洛因(二醋嗎啡)致慢性化膿性面板感染,以及有報道繼發性澱粉樣變性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關,這些都支援了澱粉樣物是抗原-抗體反應之結果,抗原-抗體複合物的直接沉積,或是過量的抗原-抗體反應時,澱粉樣物是抗體合成中的副產品,有的研究還指出,在這過程中補體起重要作用,此外,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可見澱粉樣變性,最常見的是類風溼性關節炎,有報道1000例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隨訪10年後有3.1%因併發澱粉樣變性而死亡;其次為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進行性硬化症,Still病,銀屑病關節炎,Reiter綜合徵,結節性多動脈炎,舍格倫綜合徵(乾燥綜合徵),Behcet病,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及Wipple病等。有學者認為,澱粉樣物是一種生理性物質,正常人體記憶體在微量,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多,一旦T細胞功能減退而B細胞功能亢進,則澱粉樣物產生就過多,會導致病理改變;或者是B細胞功能有缺陷,產生異常輕鏈,因其溶解度低而易沉積於組織中,造成澱粉樣變性,實驗表明,胸腺先天性發育不全時,澱粉樣變性的誘發時間縮短,說明了T細胞功能在發病中的重要性。

  遺傳因素(15%)
  臨床上,澱粉樣變性常見於某些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地中海熱,家族性澱粉樣物多神經病變,家族性澱粉樣物心肌病,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如Alzheimer病,Down綜合徵和遺傳性大腦出血性澱粉樣變性等,因而認為澱粉樣變性與遺傳有一定關係。
  腫瘤(5%)
  有不少惡性腫瘤患者常併發澱粉樣變性,如Hodgkin病,惡性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結病,重鏈病,以及直腸,肺,肝,腎及食管的癌症都可發生繼發性澱粉樣變性。
  其他因素(5%)
  長期血液透析致AH蛋白過度增加亦可伴發繼發性澱粉樣變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