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腎藏精,而精血又是維持女性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不僅女性的生理活動與臟腑功能關係緊密,婦科疾病與臟腑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對於婦科病的治療,還可通過通暢督脈的方式來搞定,一起來看看吧!

  通暢督脈法是通過祛風散寒除溼,調理氣血等法疏通督脈經氣,治療督脈阻滯所致疾病,如產後身痛、經行頭痛、脊柱強直、昏厥、癲癇等。

  一、病因病機:風為陽邪,輕揚開洩,易襲陽位,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溼為陰邪,易損傷陽氣,故風寒溼三邪客於督脈,凝結阻滯,使督脈氣血執行不暢,不通則痛,產生的病證常以疼痛為主要表現,一般以實證及虛實夾雜證常見督脈與腦的聯絡,早在《內經》中就有論述,《素問·骨空論》指出,督脈“入絡腦”,《難經·二十八難》也有督脈“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的論述,認為督脈與腦密切相連。頭為諸陽之會,五臟六腑之氣皆上榮於頭,足厥陰肝經循顛絡腦,與督脈“會於顛”,肝為藏血之髒,經行時氣血下注胞宮、衝任而為月經,陰血相對不足,外感病邪侵入督脈,致使經氣循行不暢,氣機不宣,脈絡不通,不通則痛,因而經行頭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產後氣血不足,元氣虧損,百脈空虛,營衛失調,腠理不密,若起居不慎,風、寒、溼邪乘虛侵襲督脈,致腰背疼痛。《難經》曰:“督之為病,脊強而厥。”風、寒、溼稽留關節、肢體,使氣血凝滯,執行不暢,進一步瘀阻經絡,可致肢體疼痛。加之產後氣血耗損,臟腑虛衰,抗病力弱,外邪容易乘虛而入,常出現虛實夾雜的複雜證候。

  二、疾病及其辨證:經行頭痛是每遇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以頭痛為主要症狀的病證,經後輒止,以伴隨月經週期出現頭痛為辨病依據。臨床上有虛實之分,首以頭痛的時間、性質辨虛實。一般而言,經前脹痛、掣痛、刺痛為實,經後空痛、隱痛為虛。其次,以頭痛的部位辨受病的臟腑經絡。大抵痛在後頭,屬太陽;痛在前額,屬陽明;痛在頭側連耳,屬少陽;痛在顛頂連目,則屬厥陰受病。治療本病以調氣血、平肝陽為主,並結合經期不同的時間以及所屬臟腑經絡,靈活施治。治以調理氣血,通暢衝督為主,使氣順血和,清竅得養,則頭痛自止。產後身痛是以肢體筋骨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著、腫脹、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變形或累及臟腑為特徵的一類疾病。本病以內傷氣血為主,兼風寒溼瘀,臨床表現往往虛實夾雜。辨證首以疼痛的部位、性質為主要依據,結合兼症與舌脈。邪入督脈兼血虛者,症見肢體關節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產後惡露量少,色淡,乳汁稀少,舌淡,脈細弱。風寒侵襲督脈者,症見肢體及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宛如針刺,屈伸不利或痛無定處,或遇熱則舒,伴惡寒畏風,舌苔薄白,脈濡細。邪入督脈兼血瘀者,肢體及關節疼痛較重,痛有定處,發硬,屈伸不利,伴小腹疼痛,惡露量少,色暗,有血塊,舌暗,苔白,脈弦澀。邪入督脈兼腎虛者,症見產後腰痠,足跟疼痛,伴頭暈耳鳴,舌淡暗,苔白,脈沉弦細。

  三、用藥經驗:督脈經氣阻滯所致疾病的治療,治療時不僅要從臟腑辨證用藥,還要重視引經之藥運用的配合,達到標本同治、兼顧整體與區域性症狀的目的,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神術散”為主方,祛風散寒除溼,通暢督脈,主治經行頭痛、產後腰背疼痛、脊柱強直、昏厥、癲癇等。韓冰教授集古代醫家之理論,結合自己多年臨床經驗,總結治療督脈經氣阻滯相關疾病常用苦辛芳香之品,常用藥物有:藁本、細辛、羌活、防風、荊芥、葛根、制天南星、白果、蒼耳子、柴胡、當歸、川芎、桔梗、枳殼等,其中藁本、細辛為治督脈病引經藥。方中主藥羌活辛苦性溫,氣雄而散,善行氣分,能散能行,功徹上下,遍達肢體,配當歸、川芎治頭痛、脊強而厥。細辛不僅引藥入督脈,還可治療少陰頭痛、偏正頭痛,故為撥亂反正之要藥。防風辛甘性溫,太陽經本藥,又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可隨諸經之藥所引而入,為治風祛溼之要藥,治一身盡痛,配白芷可加強止痛之力,加藁本散督脈風寒而治頭顛痛和脊強而厥。全方配伍使督脈通暢,經氣執行,外邪得散。臨證加減:若症見惡寒、背痛,甚則發痙等寒邪閉阻督脈較重者,可加荊芥、葛根、麻黃;若見倦怠睏乏等溼邪較甚者,加蒼朮、威靈仙、秦艽;若見頭痛、癲癇、口吐涎沫等痰氣阻滯督脈之症,加制天南星、貝母、竹茹、枳殼;若見突然昏僕、不省人事、高熱、抽搐等肝風化火,擾及督脈之症,加天麻、羚羊角、菊花、生地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