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主任醫師 朱良明

  食道平滑肌瘤:是發生於食管的起源於平滑肌細胞的良性腫瘤。食管良性腫瘤是罕見的,全部食管腫瘤中不足1%。將近三分之二的良性食管腫瘤是平滑肌瘤;其他大多是息肉和囊腫。因此,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見的食管良性腫瘤。
  腫瘤可發生於食管任何部位,國內報道以中段最多見,下段次之,上段最少,在頸段的極少,因頸段食管由隨意肌構成,在腹段的也不多,不易區別來自食管或賁門肌層。腫瘤絕大部分為單發,多發的僅約2%~3%,自2個至10多個不等,文獻上還提到有瀰漫性食管肌瘤病。腫瘤大小不一,2~5cm的最多見。約半數平滑肌瘤患者完全沒有症狀,是因其它疾病行胸部X線檢查或胃腸道造影發現的。有症狀的也多輕微,最常見的是輕度下嚥不暢,很少影響正常飲食。病程可達數月至十多年,即使腫瘤已相當大,因其發展很慢,梗阻症狀也不重,這點在鑑別診斷上有重要意義,與食管癌所致的短期內進行性吞嚥困難不大相同。
  檢查方法:
  1、上消化道鋇餐檢查
  2、電子纖維食管鏡檢查
  3、CT及磁共振檢查
  4、超聲內鏡檢查
  鑑別診斷
  1、縱隔腫瘤:體積較大的食管平滑肌瘤向壁外生長時可造成縱隔內軟組織影,易被誤認為縱隔腫瘤,因此對後下縱隔與食管關係密切的腫塊,不要滿足於縱隔腫瘤的診斷,應警惕食管平滑肌瘤的存在。

  2、食管癌:較大的食管平滑肌瘤累及的食管較長,病變區粘膜菲薄,並可伴有充血等表現,故在食管造影時易誤認為粘膜有破壞而診斷為食管癌。
  3、縱隔淋巴結或炎性包塊:因食管平滑肌瘤的症狀表現為吞嚥困難,鋇餐檢查示食管中段有充盈缺損,食管鏡檢顯示食管中段有光滑球形病灶,這在縱隔淋巴結腫大或炎性包塊的病例中也有類似表現。此時若在食管鋇劑造影的同時拍攝側位片或行CT掃描,則可能明確為外壓性食管梗阻而明確診斷。
  4、某些生理變異:例如右迷走鎖骨下動脈或囊狀動脈瘤的外壓,左主支氣管、主動脈弓產生的光滑壓跡區另,也需與較少見的椎體附件壓迫相鑑別。雖然食管鋇餐檢查是診斷食管平滑肌瘤的首選方法,但如與外壓性病變難於鑑別時,CT是極好的進一步檢查手段,尤其是位於主動脈弓水平和氣管隆突水平的病變,CT檢查顯得更為重要。
  治療方法
  雖然平滑肌瘤無症狀並且生長緩慢,但以後可以發生症狀,故除極小的腫瘤,直徑在1~2cm以下者,無任何症狀,或病人又老弱,心肺功能低下等身體條件不適手術者外,一經診斷均宜手術治療,手術效果滿意,術後復發罕見。手術方法與難易程度可根據腫瘤部位、大小,形狀、黏膜固定、胃的累及程度及少數病例中與周圍組織粘連情況而定。手術主要為黏膜外腫瘤摘除術。

  1、手術治療食管平滑肌瘤雖為良性,但有惡變傾向,且腫瘤長期生長可壓迫周圍臟器而帶來一系列併發症,因此一旦確診,特別是瘤體較大,症狀明顯者均應手術切除。
  手術方式
  1、粘膜外腫瘤摘除加肌層修補術
  該術式適用於瘤體較小、腫瘤與黏膜無粘連者,是公認的理想術式,即進胸後遊離腫瘤所在部位的一段區域性食管,再縱行剖開腫瘤處的食管肌層與腫瘤包膜,在黏膜外完整摘除腫瘤,之後間斷縫合肌層切口。
  2、電視下胸腔鏡黏膜外腫瘤摘除術
  對診斷明確的食管平滑肌瘤,也可經電視胸腔鏡摘除。據認為良性平滑肌瘤大小在5cm×5cm×5cm左右者均可經電視胸腔鏡摘除,術中輔以電視食管鏡監測黏膜有無破損,同時通過內鏡充氣協助胸內解剖遊離平滑肌瘤,適用於瘤體小、腫瘤與黏膜無粘連且胸腔亦無粘連者,優點為手術損傷小,術後恢復快,但手術操作有一定難度。
  3、食管部分切除術
  有些作者認為,對腫瘤較大,呈環形生長並與食管黏膜有嚴重粘連者以及術中食管黏膜損傷較重、修補有困難者,應擴大切除範圍,施行食管部分切除術。腫瘤有惡變者,也需要施行食管部分切除術。
  4、胃食管部分切除術
  巨大的食管平滑肌瘤常見於食管下段,並能延伸到賁門或胃,與胃黏膜形成嚴重粘連,區域性胃黏膜有潰瘍,需行胃食管部分切除術。據Seremitis等於1976年對838例食管平滑肌瘤的分析,約10%的病例需要施行胃食管部分切除及消化道重建術,其主要手術適應證為:
  A、某些多發性食管平滑肌瘤或腫瘤發生惡變者;
  B、巨大食管平滑肌瘤合併食管巨大憩室者;
  C、腫瘤累及食管-胃結合部,施行單純黏膜外腫瘤摘除術有困難者;
  D、腫瘤與食管黏膜形成緻密粘連,無法從黏膜外分離並摘除腫瘤的病例。
  食管,胃部切除和重建術適用於瘤體大且不規則,並與黏膜嚴重粘連不易分離者,某些多發性平滑肌瘤不易全部摘除者及疑有惡變術中又不能排除惡變可能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