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治醫師 王明春

  每個人都想養生,但真正長壽的卻沒有幾個!

  其實很多時候,你以為是在養生,其實是在養病!非但不能延壽,反而折壽!

  這些我們常做的“養生”害了很多人,再這麼做,遲早會要命!

  每天2萬步:毀了膝蓋!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說過: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走路”。

  朋友圈推出的“微信運動”功能,記錄每天的步數,和朋友們比賽。於是,“晒步數”也成了朋友圈的一種潮流,很多人每天都走個1、2萬步。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每天這麼走,膝蓋卻廢了!

  每天一萬五,走出滑膜炎

  前不久,杭州的劉先生想通過暴走減肥,每天走的步數都在15000以上。沒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關節滑膜炎!醫生說,劉先生是走得太多了!屬於過度運動,已經傷害到了身體!

  日行2萬步,膝關節積液

  張阿姨今年50多歲,平時愛好鍛鍊身體的她,經常到附近公園散步,基本上每天2萬步打底。

  沒想到,這種追求養生的方式給她帶來了大麻煩。正是因為走路太多,對膝蓋產生了損傷,時間長了,原本應該起到潤滑關節作用的關節腔液越來越多,這才形成了積液。

  日走3萬步,傷了大腿骨

  一位60多歲的病人,體重60公斤,身高1.6米,從一個半個月前開始,每天暴走15公里,每天接近3萬步。

  剛開始鍛鍊有點腰痠背痛也正常,但走了半個月以後,一站起來就覺得右邊大腿根部疼痛,當時還可以走路,就以為是扭傷了,撐著沒到醫院去。後來,越來越疼,病人才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原來是大腿的骨頭斷了……

  每天走個1萬多步、2萬步都是錯誤的。正常人每天應該走6000-10000步,里程3-5公里比較合適。如果天天都是2萬步,很有可能會傷了膝蓋。因此,千萬不要以為每天走個幾萬步是在養生,其實是在養病!

  辟穀養生:毀了腸胃!

  近些年來,“辟穀養生”越來越受追捧,不吃穀物、肉、蛋等,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來代替三餐,稱能“清理腸胃”,你以為這種“辟穀”方法真能養生嗎?

  中醫專家解釋,“辟穀養生”並沒有中醫的理論基礎,而這種“斷食辟穀”的方法也並不符合人體的生理規律。從現代循證醫學的角度來看,目前並沒有證據直接證明辟穀對身體有好處。

  辟穀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執行、腸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還有營養物質的吸收等受到影響,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會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胡亂進補:吃出了癌!

  很多人都覺得“保健品”有病能防病,沒病能保健。但其實亂吃保健品吃出了病,吃出癌症的例子還真不少。

  朋友畢業後進了一家電視臺,上班後的第一個春節前,決定給爸媽準備一點禮物。經朋友推薦,買了鹿茸、鹿筋和鹿胎,鹿茸泡酒,鹿筋熬湯,鹿胎制膏,拎回家送給爸媽。

  兒女買的補品,父母自然會放心吃。不料第二天一大早,爸爸鼻血不止,而媽媽在馬桶上坐了足有40分鐘,最後把爸媽折騰進了醫院。

  很多人注重養生,但其實是在養病。比如他們去吃大量補藥,導致脈搏又沉又緊,氣血不流通,還有人吃補藥吃出了癌症。而子女因為孝順父母,給患了癌症的父母買人蔘和黃芪補身體,結果加速癌症轉移。其實人到中年,不應該吃補藥,而應該多吃素,因為補藥補品會給人身體帶來過多負擔,對氣血有傷害。

  很多長壽的人基本都不會亂吃補藥,平時就吃好三頓飯,從不亂吃,結果越來越好,精力越來越充沛,腦子也越來越好使。

  五穀雜糧粉:吃出糖尿病!

  俗話說,多吃五穀,不生雜病!很多人都知道吃五穀雜糧的好處,於是“五穀雜糧粉”悄然流行起來,覺得雜糧粉又方便,好處又多!但其實恰恰傷身。

  吃五穀雜糧之所以有助於健康,一方面五穀雜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促進腸胃蠕動;另一方面也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但把雜糧磨成粉後,膳食纖維沒了,剩下的只有澱粉和糖類。

  常吃五穀雜糧粉對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對身體不利。天天這麼吃,很有可能吃出糖尿病,要了命。無論有沒有糖尿病,都不建議多吃。糖尿病病房一聽患者吃雜糧粉就一個頭兩個大。一句話,吃雜糧不過是因為希望吸收慢一點,打成粉這樣增加血糖吸收的事情,真是得不償失。

  每天8杯水:傷了腎!

  每天需要喝8杯水幾乎成了常識,但喝這麼多的水真對我們沒有好處!

  醫生研究表明,飲用過量的水會面臨水中毒的風險,即醫學上常說的“低鈉血癥”。低鈉血癥是指人體內水分過多而導致血液中鈉含量過低進而引發的病症,會導致昏睡、噁心、抽搐甚至昏迷,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幾個小時內就會死亡。

  不僅如此,過量飲水還會加重腎臟負擔,中毒又傷腎。

 
 

  醫學上有句話:差什麼補什麼,差多少補多少,不差不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