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的營養不比普通食物好到哪去,甚至含有害物質,身價這麼高,得益於中醫的虛假吹捧。
在“養生熱”愈演愈烈的今天,各類滋補保健品中,阿膠無疑是個中翹楚,深受廣大女性消費者的喜愛。然而聲稱能夠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的阿膠,遠沒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只是名目繁多但沒什麼用處的中藥中,非常普通的一款而已。
那麼,阿膠是怎麼登上大雅之堂,成為搶手貨的呢?這得從祖傳老中醫說起了。
最早的阿膠是牛皮做的,跟驢沒什麼關係
中醫聲稱,阿膠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東漢《神農本草經》記載,阿膠“主心腹內崩、勞疾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痛。女子下血,胎動不安。久服輕身益氣”等功效。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則以“膠艾四物湯”、“川芎當歸膠艾湯”等阿膠配伍藥方,治療多種內科、婦科疾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阿膠“甘,平,無毒……久服,輕身益氣”。中國的滋補傳統起源甚早,阿膠也一直被當做滋陰養生的靈丹妙藥。
這些中醫藥典中記載的阿膠,是用動物皮熬製膠狀物,最早起源可能跟醫藥無關,而是木匠等行業粘連物件所需,也就是說,阿膠的膠和膠水的膠是一個意思。南北朝時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說,“清而薄者,畫家用;清而厚者,名覆盆膠,入藥用;濁而黑者,不入藥,但可膠物爾”可以證實。成書於漢末的《名醫別錄》記載阿膠為“煮牛皮作之”,此時藥用膠由雜皮膠進化為專以牛皮煎煮的阿膠。如今以驢皮為原料的阿膠,為何最早竟曾是牛皮所制?有人考證認為,驢起源於非洲及西亞,最初僅零星見於今新疆、西藏等地,中原地區的驢一直為數甚少,很可能直到絲綢之路開通之後,驢才作為交通運輸工具大規模傳入中國。這是早期阿膠製造不使用驢皮的原因之一。
驢皮真正取代牛皮成為阿膠原料,源於五代至宋時的“牛皮之禁”。牛皮在古代有極大的軍事用途(製造甲冑、熬製弓箭用膠),戰亂頻繁的唐宋之交更是需求遠大於供給。為了保障牛皮儘可能多地用於軍事,官方下令嚴控牛皮民間買賣,統一由政府買斷。清末李劍農《宋元明經濟史稿》記載,“五代時以牛革筋角為製造衣甲軍器所需要,皆嚴禁出境。農民牛死,非經官驗視,不得解剝,其革筋角皆輸於官。”到了後期,人民甚至可以將牛皮作為賦稅上繳。由此,牛皮成為了稀缺的原料,人們便漸漸以驢皮代牛皮,作為製造阿膠的原料。到了後來,牛皮熬製的膠以“黃明膠”稱之,而阿膠就用來專指驢皮膠。
關於阿膠的命名,現在的觀點大多認為因產自山東東阿而得名。陶弘景說,“出東阿,故名阿膠。”東阿在今陽谷縣阿城鎮,戰國時稱“阿”或“阿邑”,秦朝改阿邑為東阿,立東阿縣,屬東郡。阿膠的中心產地經歷過三次大的變遷,第一次是北魏時從陽谷的阿城鎮(古東阿城)遷往平陰的東阿鎮(東阿古城),第二次是明代洪武年間從東阿鎮(東阿古城)遷往濟南,第三次是建國後重新劃定轄區從濟南遷往東阿縣。這三個地方都曾是阿膠的中心產地,因此阿膠的製作並不存在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原料限制(比如神奇的井水),“阿膠”的名字一直隨著縣治變遷未曾離棄。
有了祖傳老中醫的背書,阿膠成了養生界新貴
資料顯示,2015年僅阿膠零售藥店銷售額這一項,就高達65.8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32.8%,且已連續多年佔據零售藥店銷售額榜首。這些貨源大部分由山東本地超過兩百個阿膠廠家生產,阿膠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十萬人。而山東最大的阿膠廠東阿阿膠,建造了容納10000頭驢的養殖廠,每年有超過100萬張驢皮的訂單。
阿膠的產銷規模極大。除去最大的東阿阿膠、福膠廠,其他阿膠小廠普遍產量在100-200噸之間,全國銷量在6000-7000噸上下,市場規模達到236億元人民幣。據估算,到2020年,阿膠產業規模將會翻一番,達到524億元產值。農業部今年印發的《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首次將驢列入特色產業,業內人士解讀稱,中國毛驢產業或許會因此迎來發展。2015-2020年,阿膠行業將有可能保持每年15%左右的增速。
龐大的市場規模背後,隱含的是原材料和最終成品價格的瘋漲。世界範圍內活驢資源的緊缺,導致了驢皮和阿膠價格的水漲船高。據山東阿膠行業協會統計,2000年中國市場每張驢皮價格僅為20多元,2010年前後每張驢皮不足500元;而到了2014年則暴漲至1500元,2015年平均收購價格更超過2600元。
2002-2006年,阿膠市場曾出現過短暫的低價時期,主要原因是企業競爭激烈打價格戰。彼時,一些大型阿膠企業曾聯手將阿膠價格壓低,迫使一些小企業退出市場。同一時期,隨著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的不斷髮展,養殖毛驢的人越來越少,毛驢存量下降很快,驢皮採購成本因此上升。這時候為了適應低價戰略,一些廠家製作的阿膠便以次充好,拿馬皮、雜皮甚至工業皮革等製作阿膠,這樣的低劣工藝至今仍在對行業產生負面影響。
從2006年開始,東阿阿膠開始提升出廠價,一年提價一到兩次,或者每隔一年提價一次,十年間總共提價16次。2010年,山東省物價局不再對驢皮實行政府定價,2011年的阿膠提價便一次性達到60%,是歷年中漲價最凶的一次。具體而言,東阿阿膠2016年的價格為2365元/斤,而2015年是1989元/斤;福牌阿膠的價格2016年1980元/斤,2015年1380元/斤——一個漲了近400元,一個漲了600元。其他品牌的阿膠也在漲價,平均漲幅30%左右。
不僅國內的驢處境不好過,連非洲驢都難逃一劫
為了製造阿膠,中國每年有400萬頭驢被宰殺,平均每週就有數千頭驢待宰。這些驢一般活不過三歲,就會成為驢皮剝取的物件。大量的需求帶來的大量宰殺,也威脅著國內驢群的數量。據統計,中國驢的存欄總量已由1954年的1270萬頭降至2013年的603萬頭,減少了約110.6%,且仍在以每年3%-5%速度下降。
據BBC報道,布吉納法索出於保護種群可持續性的目的,已經禁止向中國出口活驢以及驢皮,並規範國內對驢的屠宰。2015年第一季度,該國驢皮的出口量僅為1000張,而到了第四季度出口量就達到了18000張;而2016年僅上半年,驢皮出口量就已達65000張。作為非洲西部一個貧窮的國家,布吉納法索共有140萬頭驢,出口的驢已經佔到當地驢種群數量的相當比重。
此後,尼日也宣佈禁止繼續對華出口驢。去年尼日已經向中國出口了27000頭驢,而這一數字今年達到了80000頭。由於需求旺盛,一張驢皮的價格由幾年前的4美元,漲到50美元,一頭驢的價格也由過去的34美元,變成如今的100到145美元。在當地,驢是交通工具,偶爾充當食肉來源。過量的出口和屠宰,使當地驢群面臨滅絕風險。
中醫吹噓的阿膠價值基本沒有,而且假貨氾濫
這麼貴的阿膠,想必很有用吧。真相會讓買了阿膠的人心疼不已:花了白粉的錢,買到的阿膠可能還沒白菜的營養價值高。阿膠的主要成分,其實和其他很多食物一樣是蛋白質,粗蛋白和膠原蛋白在阿膠中的佔比分別為75.1%和48.21%。阿膠中雖然也富含多種氨基酸,但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卻比重甚小,僅為15.98%-20.22%。作為動物皮類製品,用熬製阿膠的方法處理豬皮、羊皮或牛皮,都可以得到與阿膠中類似的膠原蛋白。膠原蛋白與其他蛋白質一樣,必須經過消化道轉化才能被人體吸收,並沒有太多特別之處。從營養上看,它無法滿足人體對氨基酸的需求,屬於一種劣質蛋白,在大多數國家的食品工業裡僅作為新增劑使用。“神奇”的阿膠,其實並不比普通食物高貴多少。
認為阿膠中含有特殊的“神祕成分”的說法,從科學角度分析站不住腳。阿膠的製作過程,是將處理過的驢皮用水反覆熬煮、濃縮收膏。在柴火熬製這樣的簡單加熱條件下,食物成分只能發生交聯或水解等一般的反應,無法產生新的藥用元素。因此,缺乏藥用成分的阿膠,在升高人體白細胞和血小板方面作用甚微,在提高和改善貧血患者生活質量與體力狀況方面也不太有效。
此外,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阿膠,還有很大一部分質量堪憂。本該用驢皮熬製的阿膠,很多廠商為了節省成本,卻改用皮革下腳料、馬皮、牛皮等進行製作,而工業品中所含的重金屬物質,極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山東省食藥監2015年的一次抽檢共檢出不合格產品2批次,產品中無機雜質含量較高,這說明廠家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非生物性新增物。《澳門日報》今年報道了一次市場阿膠產品的抽檢結果,發現4個批次的中藥材“阿膠”不符合行業標準規定,且摻有牛皮源成份,顯示廠家涉嫌摻假。
此前也有學者曾對阿膠原料成分做過專門分析。在檢驗的31個阿膠漿、阿膠片、顆粒、口服液樣品中,有六批樣品未全部檢出阿膠的四個特徵氨基酸,也就是說它們實際上不含有任何驢皮成分。唯一達到2010年版國家藥典氨基酸含量要求的,只有一例阿膠片。然而,即使將國家藥典含量要求降至1%的限度指標,達標的樣本也只有13批,合格率僅為41.9%。
除了有效成分不多之外,劣質阿膠中更可能含有鉻、鉛、汞、砷等有害物質。鉻元素主要來源於生產過程中為降低成本而使用的皮鞋、皮帶、皮包等邊角料,鉛、汞、砷則主要來源於非法新增物。長期過量攝入鉛、汞、砷等有害元素,將會導致免疫系統障礙,並引起神經、內分泌、肝、腎臟系統受損,甚至引起腫瘤。而鉻雖然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鉻攝入一旦超標,將會引發皮炎、出血性胃腸炎、急性腎衰竭、肺癌等疾病。
花了高昂的價錢,非但沒有收到奇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人們對阿膠的狂熱,是時候醒一醒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