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排尿活動由脊髓反射中樞及交感、副交感、體神經共同參與,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樞神經系統或周圍神經受到損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稱為神經原性膀胱。根據逼尿肌功能分為兩類:①逼尿肌反射亢進;②逼尿肌無反射。神經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是一類由神經病變或損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礙性疾病,常同時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協調性失常。神經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產生複雜的排尿症狀,排尿不暢或尿瀦留是其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由此誘發的泌尿系併發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上尿路結構和功能損害的預防方法有哪些呢?
事實上,幾乎所有神經系統的病變都可以影響膀胱功能。而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經系統,是包括中樞和周邊的各種神經組織,所以只要有一部分的神經組織受到傷害,就可能影響膀胱的功能,如中風、巴金森症、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脊髓膨出、脊髓外傷或手術、骨盆腔的外傷或手術等等,都可能影響膀胱功能。
此外,不良的排尿習慣、器官老化、發炎或焦慮等因素所造成的神經機能退化,都會影響膀胱功能,造成了神經源性膀胱。
所以防止神經損傷及防止神經機能退化是預防神經源膀胱的可能方法。
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治療原則是,對神經病變能恢復者,採用針對原發病的治療;對神經病變不能或不能完全恢復者,則針對改善排尿狀況及保護腎功能進行治療。
近年來,對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治療方法有了很大的進展,使得開放性手術治療的病例逐年減少。改善排尿狀況的藥物不斷出現,如M受體拮抗劑、α-受體拮抗劑、平滑肌或骨骼肌鬆弛劑等不斷應用於臨床並取得良好效果。特別是電刺激療法,無論基理研究及臨床應用都有了突破性進展,在儲尿及排尿反射通路的各個反射弧部位均有研究,目前應用較成熟的主要有逼尿肌電刺激、盆底肌電刺激和骶神經根埋植式電刺激等,使針對神經反射的手術治療進一步減少。但外科手術治療並未被上述治療所完全替代,針對不同病例,可選用膀胱頸切開術、尿道外括約肌切開術、陰部神經切斷術、人工尿道括約肌等。對病變嚴重、排尿功能已無恢復希望、已有或存在潛在的上尿路損害等,還不得不採用尿流改道手術,甚至行永久性膀胱造口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