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鄭玉巧

  溢奶/吐奶/噴吐

  寶寶溢奶和吐奶都較為常見,沒有嘔吐動作,只是隨打嗝、腹部或全身用力等出現的沒有痛苦表情的奶液反流甚至流出口腔的現象稱為溢奶。伴有嘔吐現象,且有痛苦表情的稱為吐奶。

  出現溢奶和吐奶的原因是新生兒腸胃發育不完整,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線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線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新生兒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防止吐奶,首先不要讓孩子吃的太急,可以用一種剪刀式的哺乳方式,將母乳的乳腺導管壓住幾個,減緩奶流速度。餵奶時,寶寶的頭、上身始終要與水平位保持45度角,這樣也會減少溢乳。還要讓寶寶少食多餐。

  其次,可以在吃奶中間停一下哺乳,給孩子拍拍背,因為有的嬰兒胃裡積氣比較多,孩子不舒服,就會有大量吐奶的情況。吃完奶之後給寶寶拍嗝,用中空的手掌給孩子拍背、輕輕的振動,孩子會很舒服。有的孩子吃奶以後20分鐘、半個小時還會吐奶,這種孩子吃完奶以後要進行一到兩次甚至三次的拍嗝,一次拍嗝可能不會完全有效果,要是孩子如果沒有很好的打嗝,沒完沒了的話,孩子會有疲勞感。孩子一般會使勁的扭動身體,面部發紅,上肢使勁,這個時候把孩子及時抱起來,孩子一般都會打出一個很大的嗝。

  寶寶吐奶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及時將寶寶的身體側過來,目的是讓寶寶口內的奶從嘴角儘快流出來,如果寶寶在仰臥狀態,在吐奶之後,你給他擦試的過程中,嘴裡還有殘留的奶,如果這個時候寶寶一呼吸,容易呼吸到肺裡面。應該側臥,然後再清理乾淨。

  如果寶寶把所有吞嚥下去的東西有力的噴吐出來,胃酸或嘔吐物可以噴出幾十公分,這是噴吐,出現這種狀況時,立即給寶寶推天柱骨,揉板門,這兩個手法是和胃止嘔的。同時要給寶寶斷食一段時間。

  寶寶出氣呼哧呼哧的,喉嚨中有痰

  這幾天有很多媽媽威興留言說寶寶好像嗓子裡有痰,但又咳不出來,就給他吃了一些止咳化痰的藥。其實喉嚨中有痰,是正常的狀態。現在天氣變化距離,空氣質量又很糟糕。當空氣中的髒東西進入氣管後,氣管壁上的絨毛狀物質會想方設法把它們趕出去。這些髒東西就是“痰”。所以,當寶寶有痰時,不要馬上用止咳化痰的藥物處理,而是要想辦法幫寶寶把痰排出來。

  讓寶寶把痰吐出來的最好的方法是輕輕拍背。媽媽用胳膊托住寶寶的胸,讓寶寶向前稍微傾斜,另一隻手呈空拳狀,輕輕拍打寶寶的背部,等分泌物移到寶寶咽部並咳入口腔時,媽媽手指套上紗布,把分泌物清理出來。如果寶寶把分泌物嚥到消化道中,可能引發嘔吐,這也是排出痰液的正常辦法,媽媽不用緊張。適當給寶寶補充水分,也能稀釋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幫助痰液排出。

  大便稀綠

  寶寶的大便夾雜著奶瓣或發綠、發稀,媽媽就會緊張得不得了,以為是寶寶消化不良或患腸炎了,這其實是正常的,即使寶寶大便次數從3-4次增加到6-7次,這也是正常的,只要寶寶吃得好,腹部不漲,大便中沒有過多的水分或便水分離的現象,就不是異常的。

  如果孩子大便稀少而綠,每次吃奶間隔時間縮短,好像總吃不飽醫院,可能是母乳不足了。每天在同一時間量體重,記錄每天體重增加值,如果每天體重增加少於20克,或一週體重增加少於100克,則可以增加一次配方奶。

  有的寶寶是乳糖不耐受出現大便次數增加,或發稀發綠,伴有泡沫。如果懷疑寶寶大便不正常與乳糖不耐受有關,可以及時向醫生諮詢。如果確定寶寶乳糖不耐受,母乳餵養的媽媽可以嘗試服用乳糖酶製劑。配方奶餵養的可以嘗試更換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奶。

  寶寶腹瀉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之內排出胎便,胎便呈粘稠墨綠色。胎便排出後,大便顏色逐漸轉黃,3-4天轉為正常新生兒大便。如果新生寶寶出生24小時仍沒有排出胎便,要及時告訴醫生,檢查是否有腸梗阻。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呈金黃色,粘稠狀,顆粒均勻,一天可達4-6次。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顏色比較淡,呈淺黃色,可成形,也可呈粘稠狀,顆粒不太均勻,大便裡有未被消化的奶瓣,一天1-2次。有的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也比較稀,次數比較多,色發綠,有時有些水分。

  如果大便中水分很多,或便水分離,或大便呈稀綠色,或有較多粘液,或大便次數達10次以上,或有特殊的臭味,要意識到寶寶可能患了腹瀉。如果寶寶精神好,除了大便不正常外,可只帶大便到醫院化驗。  

  寶寶便祕

  寶寶便祕應該先考慮媽媽的飲食結構是否合理,採取的餵養方式是否正確,寶寶攝入的乳量是否充足,然後針對可能的原因進行糾正。

  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容易發生便祕,大便呈條狀、球狀,不粘尿布。如果因為配方奶寶寶發生便祕,首先要考慮換不同品牌的配方奶,同時增加喂水量。

  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不太會發生便祕,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發生便祕,媽媽首先要考慮奶量夠不夠,奶量不夠,腸道內缺乏殘渣,無法產生糞便,自然會出現便祕,乳量充足了,就不會出現便祕。

  發燒

  新生寶寶一般不太會發燒,如果擔心寶寶體溫不正常,家裡可以預備一個溫度計,最好是電子體溫計或耳溫計,感覺不對時就用溫度計給寶寶涼涼體溫。

  發燒的處理38.5度以下用物理降溫,38.5度以上用推拿或其他綠色療法,具體方法想知道的可以問我,不一一詳細列舉

  鼻塞

  新生寶寶鼻道相對狹窄,血管豐富,容易出現鼻粘膜水腫。新生兒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冷熱變化的刺激,鼻粘膜血管出現擴張、收縮、鼻涕增多。如果沒有及時幫寶寶把鼻涕清理出來,慢慢就會變成鼻痂堵塞鼻道,加重鼻塞的程度。

  有些媽媽一看見寶寶鼻塞就以為是感冒,以為是著涼所致,關門關窗,給寶寶穿衣蓋被,結果鼻塞越來越嚴重。新生兒不能捂,越捂鼻塞越嚴重,室內不通風,也會加重鼻塞。

  打嗝

  新生寶寶吃得太急或吃得哪裡不對時,就會持續打嗝。最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用中指彈寶寶的足底,讓寶寶哭,哭聲停止後,打嗝往往也就停止了。如果媽媽用了這個方法發現效果不大,可能是媽媽心疼寶寶,不捨得用力,導致寶寶哭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不夠,可以再用點力試試看。

  新生寶寶可以適當的讓他哭一會會,這樣能鍛鍊他的肺活量,讓寶寶的肺完全張開,讓氣體交換更充沛。

  除了彈足底,媽媽還可以按揉寶寶的內關穴。內關位於寶寶手腕的前部,把食指放在與手腕前部相對應的手腕背部,輕輕擠壓按揉。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適當增加難度。

  擠壓胸部:媽媽面對寶寶,兩手張開握住寶寶胸部兩側(拇指放在前胸部,四肢放在後背部),輕輕擠壓一下,再鬆開,反覆幾次。

  餵奶或喂水:給寶寶喂點水或喂點奶,都能讓寶寶停止打嗝。

  捂肚子:用力摩擦手掌,感覺手掌很熱的時候,再用掌心捂住寶寶的肚子,輕輕按摩幾下。這個方法最好爸爸來做,手掌更大!

  如果以上這些方法都不奏效,爸爸媽媽也不用焦慮,這是正常的,寶寶打嗝自然會消失的。

  睡眠不安穩

  好多媽媽留言說月子裡的寶寶睡眠很少,睡得特別不安穩,總是動來動去。

  其實寶寶的睡眠和成人不一樣,他們有兩種不同的睡眠模式: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

  深度睡眠(非REM睡眠)——在這種睡眠狀態中,寶寶是靜態的。偶爾他會打哈欠或眼皮跳動,他的呼吸很平穩。這種睡眠狀態對寶寶的生長很重要,在深度睡眠中,寶寶會產生生長荷爾蒙,他會“在睡夢中長大”。但是深度睡眠階段要寶寶4周後才會逐漸出現。

  淺度睡眠(REM睡眠)——在這種睡眠狀態中,寶寶時常移動身體,發出響聲,他的呼吸也不平穩,眼睛一會兒張開一會閉合,這叫快速眼動。有些寶寶在淺睡眠狀態還會伸伸懶腰、一會兒扭動一下小身體,一會兒伸一下胳膊,揮舞一下小拳頭,一會兒又吮吸起自己的小手,或是嗯嗯的發出聲響,扮出怪相……

  寶寶每經歷15-20分鐘的深度睡眠後會經歷65-70分鐘的淺度睡眠,在寶寶真正清醒過來之前還可能經歷數次略為清醒之後又進入淺度睡眠的過程。因此,如果發現寶寶睡眠時間短,睡得不安穩,睡覺時動來動去、偶爾哭鬧一兩聲,都是正常的。媽媽不用馬上緊張的過去把寶寶抱起來,可能他正處於淺度睡眠中,可以什麼也不做,在旁邊靜靜的觀察幾分鐘,只要沒有明顯的哭鬧,可以先不用理會,可能過一會他又睡著了。如果寶寶一直持續哭鬧,再把寶寶抱起來也不遲。媽媽太過緊張,會讓原本處於淺睡眠中的寶寶醒來,慢慢就會養成哄著入睡的習慣。

  睡眠時間的長短還與寶寶的氣質型別、個性有關。有的寶寶就是天生氣質敏感型,對於這樣的寶寶媽媽可以考慮讓他挨著你睡。只是睡眠過程中自己一定要警醒,以免發生意外。

  生理性黃疸

  寶寶出生後2-5天,開始出現黃疸,黃疸是因為新生寶寶出生後,過多的紅細胞碎裂,釋放出大量的膽紅素。而此時的寶寶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比較低,過多的膽紅素使新生兒出現黃疸。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一到兩週後會逐漸消退。每天讓寶寶適當的晒晒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利於黃疸的消退。晒太陽時,要直接接觸陽光,不能隔著玻璃哦。讓寶寶的面板儘量多一點裸露出來。但要主要不要讓陽光直接照晒寶寶的眼睛哦!

  如果寶寶黃疸進展特別快,特別嚴重,或者寶寶一週後,黃疸沒有呈減輕反而加重,就要馬上去醫院。

  生理性脫皮

  新生兒出生兩週左右,開始出現脫皮現象。有時候,感覺一晚上,寶寶稚嫩的面板開始爆皮,然後開始脫皮,寶寶就像塗了一層漿糊,乾裂開來。這是正常現象,新生寶寶面板的最外層表皮,不斷新陳代謝,舊的上皮細胞脫落,新的上皮細胞生成,出生時附著在寶寶面板上的胎脂,隨著上皮細胞的脫落而脫落,這時寶寶就會出現脫皮。

  生理性脫髮&枕禿

  有些寶寶在出生後幾周內會出現脫髮,原本濃密黑亮的頭髮,逐漸變得綿細、色淡、稀疏,有的寶寶還彷彿一夜之間,頭髮就掉光了。當寶寶出現這種狀況時,媽媽不用著急,這是正常的。

  有些寶寶還會出現枕禿,很多媽媽擔心是不是缺鈣引起的,其實,新生寶寶出現枕禿的原因主要是寶寶容易出汗,而寶寶一天24小時大多數時間都是躺著度過的,被汗浸溼的那一部分頭皮不斷與枕頭磨蹭,那一塊頭髮就會掉髮明顯。這是正常的,等寶寶大一點頭髮就會越來越好。不要一看到寶寶枕禿,就盲目增加鈣的攝入量。

  奶痂

  寶寶頭頂上可能出現黃色或棕色的蠟質塊狀物體,這可能是奶痂,這種現象在新生兒和嬰兒裡很常見,50%的嬰兒都有這種症狀。可能是因為給寶寶洗澡時沒有使用洗髮水,僅僅用清水衝一下,或是僅用溼毛巾擦一下導致的。

  當寶寶出現奶痂時,不要直接往下揭痂,那樣會損傷寶寶毛囊。可以用液體甘油或嬰兒護膚油、橄欖油塗在奶痂表面浸泡幾分鐘,等到奶痂鬆軟了,用嬰兒梳子輕輕梳理,把奶痂一點點梳理掉。不要急於一次弄乾淨,每天弄一點,慢慢弄乾淨。也可以先給結痂處塗抹嬰兒乳液,然後用軟刷去除面板上的痂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