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心外科 副主任醫師 崔海銀

  三大功效

  “API特異生物治療”具有清熱解毒,殺死癌細胞,活血化瘀,軟豎散結,化痰除溼等作用,治療後,是瘤體變軟,縮小,最終可到達消失的目的。

  (1)、消積水―癌細胞如果侵犯腦膜、胸膜或腹膜之後,就容易形成腦積水、胸水或腹水。

  (2)、消癌腫―也就是消瘤體。一個療程後,瘤體可以變軟、縮小,壓迫症狀減輕;三個療程後,多數病人瘤體明顯縮小,部分病人瘤體消失。

  (3)、消癌痛―癌症到了晚期,或轉移、擴散後,容易出現疼痛的症狀,有的甚至是劇烈的疼痛。抗癌中藥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有的病人可以在短期見效。因為它是在殺滅癌細胞、消瘤體的基礎上止痛的,因此具有高效性和徹底性。

  聯合治療

  生物治療+手術

  提高患者術前抵抗力,快速恢復手術造成的免疫損傷,清除術後殘留的腫瘤細胞及微小病灶,防止轉移與復發。

  生物治療+放療

  放療加上多細胞治療增強放療的敏感性,提高放療耐受性,減少放療的毒副作用,對患者來說更為安全。

  生物治療+化療

  增加化療敏感性,降低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及免疫抑制作用,增強耐藥性和免疫力,清除未殺傷的休眠期腫瘤細胞。

  生物治療+中藥治療

  單純中醫治療見效慢、易反覆,難以徹底,聯合生物治療能夠從源頭上清除癌細胞,提高治療效果,實現帶瘤生存。

  中藥人蔘皁苷Rh2可以作用於增殖期的腫瘤細胞,特別比較敏感的S期和M期,讓癌細胞不能進行DNA複製,減少癌細胞進入下一個分裂週期,從而抑制癌細胞增殖,縮小腫瘤,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配合生物免疫治療,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禁忌症

  ⑴孕婦或者正在哺乳的婦女;

  ⑵T細胞淋巴瘤患者;

  ⑶不可控制的嚴重感染患者;

  ⑷對IL-2等生物製品過敏的患者;

  ⑸艾滋病患者;

  ⑹正在進行全身放療、化療的患者;

  ⑺晚期腫瘤造成的惡病質、外周血象過低患者。

  ⑻器官功能衰竭者

  心臟:IV級以上;肝臟:達到國內肝功能分級C級以上;

  腎臟:腎功能衰竭及尿毒症;

  肺: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症狀,並累及到其他臟器,如肝、腎功能;

  常用細胞

  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性細胞是一種有效的殺傷免疫活性細胞,在體外條件下,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經多種細胞因子共同刺激後誘導成為一群異質細胞,具有增殖速度快,殺瘤活性高,且對正常骨髓造血毒性小等優勢。

  研究認為CIK細胞對腫瘤的殺傷作用是以下三條機制實現的通過釋放顆粒酶、穿孔素裂解靶細胞,這是CIK細胞殺傷靶腫瘤細胞的主要機制;體內活化的CIK細胞可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干擾素γ、腫瘤壞死因子和白介素2等,不僅對腫瘤細胞有直接抑制殺傷作用,而且還可通過調節免疫系統間接殺傷瘤細胞;CIK細胞表達FasL(Ⅱ型跨膜糖蛋白)通過與腫瘤細胞膜表達的Fas(Ⅰ型跨膜糖蛋白)結合,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DC細胞

  DC細胞就是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是目前已知體內遞呈功能最強的抗原提呈細胞,經體外大量擴增培養、腫瘤抗原致敏後,回輸給患者,可促使患者T細胞增殖分化為細胞毒性T細胞、同時啟用B淋巴細胞,全面啟動抗體免疫系統產生高效而特異的抗腫瘤效應,但由於體內DC含量少,難以滿足臨床應用的需要,因此獲得大量成熟的DC是臨床應用的基礎。

  DC-CIK

  是利用樹突狀細胞(DC細胞)和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細胞)兩種細胞聯合治療腫瘤。DC-CIK細胞不僅能激發、增強腫瘤患者特異性抗腫瘤免疫應答,還能夠防治常規治療(手術、化療和放療)後腫瘤殘留病灶導致的復發。

  腫瘤細胞的“雷達”

  樹突狀細胞(DC)是目前已知的體內功能最強的抗原提呈細胞,能夠刺激初始型T細胞增殖活化,識別腫瘤細胞,並能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同時激發免疫記憶保護。該細胞就如“雷達”,能夠在體內隨著血液全身各處主動搜尋、識別腫瘤細胞,並把資訊傳遞給免疫活性細胞,促進其啟用和大量增殖。

  DC細胞再生療法即通過採集自身外周血,使用專用的細胞分離液、提取、純化後成功培養出DC細胞,然後通過靶向定位、靜脈回輸等方式將細胞注入患者體內,利用細胞因地分化、自動歸巢的特性,穿透緻密的肝細胞膜進入肝細胞核內,在肝臟微環境調節下迅速“入鄉隨俗”地增殖、分化為肝細胞,對受損的肝細胞進行修復,使壞死的肝細胞恢復再生能力;並通過血液的流動觸發人體系列免疫應答反應,重建患者免疫系統功能,產生大量具有免疫殺傷作用的特異性淋巴細胞,對血液和肝細胞內的肝炎病毒進行精確性、特異性、主動式攻擊,徹底有效的殺滅體內肝炎病毒,使患者體內染疾的肝細胞“吐故納新”,淨化肝細胞的“生存環境”,讓肝癌得到有效控制,肝臟功能徹底恢復,實現真正的個體化治療,從而達到有效治療肝癌的目的。

  CIK細胞---殺傷腫瘤細胞的“精確導彈”

  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是將人體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在體外用多種細胞因子共同培養後而獲得的一群異質細胞,它具有強大的抗瘤活性和非限制性殺瘤的優點,可用於任何一期的腫瘤患者。

  CIK細胞免疫治療既要保證足夠的細胞數量,還要保證細胞很強的活力。CIK的效應細胞CD3+CD56+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含量較少,僅佔1%-5%,腫瘤患者體內則更低,體外通過多種細胞因子共同培養後細胞大量擴增且能夠保證效應細胞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

  該細胞對腫瘤細胞的精確識別殺傷能力很強(不損傷正常的細胞),尤其對手術後或放化療後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能消除殘留微小的轉移病灶,防止腫瘤細胞擴散和復發,並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API特異聯合應用實現療效1+1 > 2

  DC和CIK細胞兩者在抗腫瘤細胞中有互補作用,聯合應用取得“1+1 >2”的療效。DC-CIK聯合回輸治療具有適用面廣、採血量少、療效明顯、無毒副作用等優點,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充滿了希望,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對患者家屬也是極大安慰。

  1、用血細胞分離機採集一定量的外周血。

  2、在gmp 實驗室裡,分離單個核細胞置於培養瓶中,加入培養液和細胞因子刺激細胞活化增值。

  3、經過7―14 天細胞培養,細胞數增至原有數量的幾百到上千倍,免疫殺傷能力增加20-100倍。

  4、採血後的第7-14天,開始回輸dc、cik細胞

  5、經過多個療程治療,有效殺除腫瘤細胞,促進病員康復,改善病員生活質量。

  發展歷程

  1992年,美國FDA正式通過將生物免疫療法視為癌症基本療法之一的議題,該療法在美國臨床得到廣泛應用。

  2000年,美國Yamazaki博士等人在《柳葉刀》雜誌報道了生物免疫療法治療肝癌的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該技術能夠有效預防腫瘤的轉移和復發。

  2009年3月,中國衛生部頒佈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中,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納入第三類技術進行管理,同時通過審批的醫療機構可開展臨床應用。

  2011年4月,CCTV《新聞聯播》對CLS生物免疫治療技術進行了報道,指出生物免疫療法治療腫瘤取得重點突破,早期癌症三分之一可治癒。

  2011年10月,法國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因“發現樹突狀細胞和其在後天免疫中的作用”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標誌著生物免疫治療成為癌症治療的新型療法。

  2012年3月6日,中國衛生部正式將生物免疫治療癌症納入技術管理辦法中。

  2012年4月15日,中國政府正式將治療技術生物細胞免疫入醫保,標誌著生物免疫療法正式進入國內醫療保障體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