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傷性脾破裂後,如腹內有多量血液積聚,還可發現有移動性濁音,但因脾周圍常有凝血塊存在,故患者左側臥時右腰部可呈空音,右側臥時左腰部卻常呈固定之濁音,稱Ballance徵。

  左側臥時右腰呈空音,右側臥時左腰呈濁音的原因:

  脾外傷以其損傷程度分類,範圍從脾包膜小的裂傷到脾臟的完全斷裂。只有1/3的裂傷發生在脾臟凸面,其他外傷往往有脾門的損傷,脾臟凹面的裂傷往往比膈面的裂傷更危險,這是因為脾門處包著厚厚的脾實質和脾血管。

  如果脾實質發生損傷而脾包膜仍未斷裂,則會發生包膜下血腫,且不易被發現,直到脾臟發生損傷,腹腔內出現大量積血。如果脾包膜能承受壓力,則血腫會慢慢地吸收,形成纖維瘢痕或假性囊腫。

  一些小裂傷的出血常會自行停止,脾臟凹面和大血管的裂傷常常會出現大量的腹腔積血,由於其伴發急性血容量下降和休克症狀而能很快明確診斷。然而,如此出血或更大血管的破裂出血,偶爾也能自行停止,這可能是由於以下一些原因:脾臟血管壓力和迴圈血壓的下降、血凝塊形成、網膜的封堵、血管內膜的縮回及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等。脾內血流的重新分流也可能起一定作用,因為已發現存在動、靜脈分流的情況。

  有時,特別是在兒童和年輕人發生脾臟損傷後,常常在手術中才發現出血已停止。因此儘管脾臟受到了廣泛的損傷,有時也可能出現一個迴圈相對穩定的假象,但再出血可能在任何時間發生,特別是在大量補液後。

  一、脾破裂分型

  1、中央破裂:系脾實質的深部破裂,表淺實質及脾包膜完好,而在脾髓內形成血腫,致脾臟逐漸增大,略可隆起。這類脾破裂轉歸有三,一是出血不止,血腫不斷增大,裂口加重以至於破裂,二是血腫繼發感染,三是血腫可逐漸吸收或機化。

  2、包膜下破裂:系包膜下脾實質周邊部分破裂,包膜仍完整,致血液積聚於包膜下。

  3、真性破裂:系脾包膜與實質同時破裂,發生腹腔內大出血,此種破裂最常見,佔脾破裂的85%以上。

  二、脾破裂分級 分級是為了更加合乎原則地處理不同程度損傷。

  1、根據超聲、CT、術中DSA及臨床表現,美國創傷外科學會(AAST)在1989年公佈了器官損傷分級標準,將脾破裂分為以下5級:

  1級:包膜下血腫,不擴充套件,表面積小於10%,包膜撕裂不出血,深度小於1cm。

  2級:包膜下血腫,不擴充套件,表面積10%~50%,或實質內血腫不擴充套件,血腫直徑小於5cm,包膜撕裂有活動性出血,或實質裂傷深度1~3cm,但未傷及脾小樑血管。

  3級:包膜下血腫為擴充套件性,或表面積大於50%,包膜下血腫破裂並有活動性出血,實質內血腫大於5cm,或為擴充套件性,實質裂傷深度大於3cm或傷及脾小樑血管但未使脾段失去血供。

  4級:實質內血腫破裂並有活動性出血,裂傷累及脾段或脾門血管,導致大塊脾組織(25%以上)失去血供。

  5級:脾完全破裂,脾門血管損傷,全脾失去血供。

  2、2000年9月在天津召開的第6屆全國脾臟外科學術研討會通過了脾臟損傷程度分級標準,中華外科學會脾外科學組及協作組建議作為全國性的統一規範。

  1級: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實質輕度損傷,手術所見脾損傷長度≤5cm,深度≤1cm。

  2級:脾裂傷總長度5cm,深度≥1cm,但脾門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損。

  3級:脾破裂傷及脾門或脾臟部分離斷,或脾葉血管受損。

  4級:脾廣泛破裂,或脾蒂、脾動靜脈主幹受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