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的症狀,同位素32磷吸收試驗陽性。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是成年人中最多見的一種惡性眼內腫瘤,在國外其發病率佔眼內腫瘤的首位,在國內則僅次於視網膜母細胞瘤,居眼內腫瘤的第二位。此瘤的惡性程度高,易經血流轉移,在成年人中又是比較多見,在臨床工作中易和許多眼底疾病相混淆。因此,在眼科臨床工作中應予充分重視。此病以中年以上患者為多。眼後極部是好發部位,向前則發病率依次遞減。容易混淆的症狀有哪些呢?
  1、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
  因為外受鞏膜、內受玻璃膜的限制,早期則沿脈絡膜面擴充套件。在玻璃膜未被穿破之前,腫瘤呈扁平的橢圓形,隆起不高,腫瘤表面的視網膜改變不大、發展也比較緩慢。一旦玻璃膜被穿破,腫瘤因失去原有的限制,而在視網膜下腔內迅速擴大,形成底大、頭圓、頸細為典型蘑菇狀外觀。腫瘤頭部可因血液迴流障礙而有大量的血竇出現,並可因增長迅速,血液供應不止,而有壞死和出血發生。這時腫瘤部視網膜的隆起較高,視網膜脫離範圍也可逐漸擴大,腫瘤頂端,因和視網膜粘連較為密切,故不易脫離。少數腫瘤穿破頂端的視網膜,使腫瘤裸露在玻璃體中。眼壓早期正常或偏低,多數病例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眼壓有所增高。若腫瘤起源於鞏膜導水管附近,在眼壓升高之前,往往已有眼外蔓延;另一方面,腫瘤位於渦狀靜脈附近,儘管腫瘤較小,眼壓卻可能升高。最後在腫瘤大量壞死,引起劇烈炎症反應情況下,眼球迅速萎縮,眼壓偏低。

  2、睫狀體惡性黑色素瘤
  可因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向前容易引起眼壓增高和虹膜根部離斷;向後發展則可導致周邊部視網膜脫離,此時臨床上可能僅表現為類似中心性視網膜病或視乳頭炎的現象,如不擴瞳檢查,常易發生誤診或漏診。從睫狀體部向中央高度發展的腫塊,則可壓迫晶狀體,使之發生移位或脫位。早期向外蔓延者,腫塊可出現在前部球結膜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