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血管瘤科 副主任醫師 郭磊

  肉芽腫型毛細血管瘤,又稱毛細血管擴張型肉芽腫、毛細血管瘤伴感染及小葉狀毛細血管瘤等,為一種特殊型別的血管瘤。它是一種主要發生在黏膜或面板的以毛細血管增生並形成小葉狀結構為特徵的血管增生性病變,多為有蒂的單發息肉樣或結節樣病變,生長迅速,質脆,經常發生潰瘍、出血,造成底部有蒂與面板或粘膜相連,與正常組織形成衣領狀改變,臨床上可能被誤診為惡性腫瘤。

  肉芽腫型毛細血管瘤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主要有3種學說:外傷學說:約1/3的病例已證實腫塊與外傷有關。感染學說:感染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也有人認為由鏈球菌引起。激素表達學說:肉芽腫型血管瘤患者雌激素表達增高,雌激素受體在部分毛細血管瘤組織中表達。有學者將鏡下所見分為四型:即毛細血管型、海綿狀血管型、血管擴張型及混合型。

  肉芽腫型血管瘤發病原因不明,多認為與外傷、感染及激素水平等有關,其中與外傷關係較密切,多為面板穿通傷後所形成新生血管形成的損害。好發於頭面部、手足等。依據診斷特點診斷不難。其臨床表現主要為:1. 呈外生型生長,紫紅色,質脆,觸碰易出血。破損處雖不大,但出血較不易止。2. 經常反覆出血其表面易出現潰瘍,每次破潰後瘤體會較先前增大,造成底部有蒂與面板或粘膜相連,或與正常組織形成衣領狀改變。3. 無明顯癢感或疼痛感。

  目前肉芽腫型血管瘤治療方法包括區域性硬化注射治療、鐳射治療、手術切除、放射性同位素敷貼、冷凍治療等。外科手術對於面部及指(趾)部位的病灶並不完全適用。面部病灶切除易遺留瘢痕而影響美容,指(趾)部位病灶切除後切口有時難以縫合,術後也有一定的複發率。鐳射治療對於較小的肉芽腫效果較好,但治療過程中有出血可能。放射性同位素敷貼、冷凍治療療效不確切,較易留下瘢痕或色素沉著。

  區域性硬化注射治療因創面小、療效穩定、不易留疤痕且費用合理,可在門診實行,目前已逐漸被廣泛採用。硬化劑的選擇包括(聚桂醇、聚多卡醇、平陽黴素、魚肝油酸鈉、曲安奈德、得寶鬆、尿素、醋酸確炎舒鬆-A、沙陪林、32P-磷酸鉻膠體、消痔靈等),其中聚桂醇、聚多卡醇是目前使用較廣泛的硬化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