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能調動右腦積極活動,增強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音樂所帶給孩子的好處這麼重要,那麼,我們的孩子應該如何聽音呢?看完筆者的分享就知道了。
音樂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專家們根據世界不同地區的兒童接受音樂教育和未實施音樂教育的情況,通過廣泛的調查、對比、實踐,得出驚人的結論:嬰幼期就接受音樂教育的兒童,其語言、數學、抽象思維等能力遠遠超過未接受良好音樂教育的兒童。
1、胎兒時期
胎兒4-6個月的時候胎教聽的是輕音樂,這個時候的胎兒腦部開始發育,適合田園風格、交響樂,7-8個月的時候胎教聽的是運動音樂,這是為了配合胎兒調胎位,減少胎兒發生臍帶繞頸、缺氧等現象,9-10個月,胎教聽的是識字教育。
音樂胎教要使用安全有效的播放裝置,現有的研究結果一致認為,給胎兒聽到音樂強度最好不要超過60分貝,頻率不要超過2000Hz。
2、新生兒時期
新生兒的話可以不要聽太多。適當的聽一點輕音樂即可。一般以不要超過半小時為宜,且曲子不要頻繁更換,比如這個月就聽《小步舞曲》,下個月再給他聽《搖藍曲》,這樣可以最大效率地增強嬰兒的聽覺記憶力,對他將來學習很是有幫助的。
還有就是將來聽得多了以後可以在規定時間內放特定的曲子可以讓寶寶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例如早晨醒時放格里格的《晨曲》,晚上睡覺時放肖邦的《夜曲》。
3、兩三歲的孩子
到了兩歲,不僅能注重傾聽音樂,也能感受簡單的音樂作品。三歲的孩子己經能辨認音樂作品中的速度變化,他們的動作能隨音樂速度的變化而變化。並且有更大的欣賞音樂的積極性,音樂能引起情緒上的共鳴。
快樂活潑的音樂使兒童心情愉快,安靜的音樂使兒童心情平靜。但是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情性質不易理解,他們聽音樂時最注重的往往是表現主題的特徵性因素。
4、學齡前孩子
學齡前的孩子己經懂得音樂作品是表達一定思想內容,而能正確地辨認音樂作品的情緒,感知其細微之處。夠初步把握音樂表現手段,能辨認速度力度及音區的變化。 他們辨認樂曲結構的能力加強了。
6歲孩子記憶能力提高了,審美能力也提高了,能明確表示自己喜歡不喜歡的音樂作品,能說:“我喜歡”、“我不喜歡”。
提醒:孩子最好不要唱成人歌曲,這對他們的傷害很大成人歌曲音域寬,音高起伏大,常常會為了達到歌曲所要求的音調,加強嚥部和聲道的肌肉的收縮,而3歲左右的嬰幼兒咽部、聲道的肌肉尚未發育成熟,音域相對較窄,學唱成人歌曲很容易損害孩子嗓音。這個年齡階段應該選擇適合的兒童歌曲演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