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爸媽會發現,孩子經常在正常行走、跑動,或是玩遊戲的時候,突然蹲下來休息,過了10多秒以後又恢復正常繼續玩耍。有的爸媽並沒有把這個現象當回事兒,殊不知可能誤了大事。
孩子玩耍時突然蹲下休息,可能是什麼問題?
如果孩子反覆出現上述現象,爸媽一定要引起警惕。臨床上,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蹲踞現象。蹲踞現象多見於巨大動脈導管未閉合並肺動脈高壓,或是先心法洛四聯症的患兒。患兒蹲下來,可以減少下肢的血液迴流,從而減輕心臟負荷,降低肺動脈的壓力。
除了蹲踞現象以外,此類患兒還常有易感冒或反覆出現呼吸道感染、呼吸淺促、易出汗、哭鬧時發現嘴脣及指甲紫黑等症狀。
什麼是動脈導管未閉?
動脈導管是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一根管道,是胎兒血液迴圈一條重要通路。
胎兒在母體裡無法呼吸,氧氣是通過臍動脈從母親的胎盤中得到的。此時,胎兒的肺迴圈封閉而心臟已經開始正常工作,右心室的血液進入肺動脈以後,由於肺迴圈封閉而另外需要一條洩洪通道來疏導,這條通道就是動脈導管。
胎兒出生後,隨著一聲啼哭,肺迴圈開始正常工作,右心室的血液會通過肺動脈進入肺迴圈,此時動脈導管已完成使命,需要自然閉合。一般來說,嬰兒出生 10 小時後動脈導管就會關閉,但這次關閉狀態還不是很穩定,仍有再次開放的可能。8 周以後,動脈導管將完全封閉而不能再次開放。
如果新生兒在6 個月後,動脈導管仍未關閉就稱為動脈導管未閉。有極少數的患者會在6-12個月之間閉合,但如果超過12個月仍未閉合,普遍認為不能再自然閉合,需要進行治療。
懷疑寶寶有問題,應當如何檢查?
如果家長髮現寶寶有易感冒、發育遲緩、蹲踞現象等症狀,應儘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會用聽診器來聽聽寶寶心臟有沒有雜音。這個簡單的初篩方法不僅僅適合於動脈導管未閉,也同樣適用於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等其它先天性心臟病,很多的先天性心臟病就是這樣被發現。
懷疑孩子存在心臟問題,則需要進行心臟彩超等檢查進一步確診。
動脈導管未閉,如何治療才好?
孩子一旦診斷動脈導管未閉,應當積極接受治療,最佳手術年齡是3-6歲。而如果在嬰幼兒時期如果出現了心功能衰竭、肺動脈高壓等情況,則應及早治療。
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對於肺動脈壓沒有明顯升高的兒童患者,手術方法已經非常成熟,是一個比較安全的選擇。此外,也有一些動脈導管未閉的患者可以接受非手術的介入堵塞治療,或是經過胸腔鏡閉合的治療方法。需要家長注意的是,這種介入治療儘管相對比較安全,但並不是沒有併發症和危險性的,手術應選在有心臟外科條件的醫院,一旦過程中出現意外,可以及時改為手術治療,確保患兒的安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