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符煒

  便祕認識誤區

  便祕(排便功能紊亂)病因複雜,誘因較多,首先應區分是功能性還是器質性、 藥物性或心理因素而導致的便祕, 而功能性便祕又可分為結腸慢傳輸型便祕、出口梗阻型便祕和混合型便祕。不少患者對便祕有以下認識誤區:

  每天排便就沒事很多人覺得便祕算不上是“病”,不去醫院正規治療,而是用各種瀉藥、潤滑劑、民間土方“應急”,甚至用手強掏。這雖然能暫時緩解症狀,卻埋下了健康隱患。

  事實上,腸道就像人體的“下水道”,主要負責體內的髒活累活。一旦發生堵塞,大便長期滯留腸道內,就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便祕。此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會被再次吸收,出現精神萎靡、面板痤瘡、腹脹腹痛等不適,毒素刺激腸壁,還可能導致腫瘤發病率的增高。因此,如果感覺到自己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兩三天或更長時間才有一次,大便明顯乾結、發硬,排便困難時,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部分引起慢性便祕的病因危險性很大,如肛門損傷、腸梗阻、腸嵌塞或潰瘍、腸道惡性腫瘤等,此時最好及時到專科門診就診,以免延誤疾病診治。

  每天排便就沒事多數人一般每日排便1次,便祕時每週排便則通常少於3次,嚴重者2~4周才排便1次。但排便次數並不是唯一的判斷準則。按照國際標準,診斷便祕有6條,包括排便費力感、幹球狀的不淨感、肛門直腸的堵塞感、需要手法輔助、每週排便次數等,需綜合考慮進行診斷。其中,“有幹球糞或硬糞”是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在一週或是一個月中,有25%的排便是這個狀態,就可定義為便祕。便祕患者多以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不盡感為主訴就診。  

  只補纖維不補水充足的水分對腸道通暢十分重要,腸道內水多了,就不易造成大便乾結。因此有必要知道,喝水是解決便祕問題的第一要務。水分如果補充不足,不論使用何種方法,都是事倍功半。如果在補充高纖維食物的同時,不注意多喝水,甚至可能適得其反,造成更為嚴重的便祕。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等到口渴時再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而要在平時有規律地小口喝水,控制好飲水量。

  此外,緩解便祕一定要改善生活習慣,可以適當多吃含高纖維的水果,如杏、李子,以及能促進胃腸蠕動的香蕉等食物。對於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排幹球樣便,腹脹但缺少便意等症狀的人,建議就醫治療。最後,要放鬆身心,越緊張症狀越嚴重。

  便祕只治胃腸道便祕是臨床上非常普遍的一種症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單純由胃腸蠕動功能下降導致的,治療重點在調整胃腸道。還有很多便祕不能僅靠對症下藥,而要找到原發病因。比如:

  1.藥物性便祕。可在服用鎮痛藥、抗酸鋁製劑、抗抑鬱藥、抗癲癇藥等後出現;

  2.神經系統損傷。如外傷或腫瘤壓迫導致的脊髓損傷,可損害支配腸道的神經,繼而產生便祕;

  3.肛腸病。痔瘡、肛裂等病,由於肛門部位劇烈疼痛,可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使排便延遲,出現便祕;

  4.懷孕。孕期分泌的大量黃體酮,可使子宮平滑肌鬆弛,大腸蠕動減弱;

  5.出口梗阻便祕。這是指直腸下端和肛門出現問題導致排便不暢。如盆底失弛緩、直腸前突、直腸黏膜內套疊等。

  此外,便祕所造成的痛苦和危害遠不止於排不出大便,時間長了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長時間用力排便很容易引發意外。

  排毒就是助排便一些廣告宣傳的所謂“排便就是排毒”,其實是錯誤的。在中醫看來,“毒”一般有內外之分,內毒指代謝產物,如大小便、痰液等,外毒指能損害健康的各種因素,如細菌、病毒等。對健康人來說,內毒可自行排出體外,不需要特殊干預。因此,排毒和排便並沒有因果關聯。只有胃腸道實火、牙齦腫痛、口腔潰瘍、面部痤瘡等中醫“實證”才可通過瀉便緩解。

  治療便祕時,一方面要選擇合理的藥物,儘量少用含大黃、番瀉葉、決明子、蘆薈等成分的藥品或保健品。即使要用,也最好把使用時間控制在兩週之內。另一方面,加強體育鍛煉、經常泡澡放鬆、多吃新鮮果蔬,對緩解便祕都有一定的好處。比如櫻桃、深紫色葡萄、油菜等,有助於幫肝、腸、胃、腎等器官清除體內垃圾,通暢腸道,並能防止面板粗糙、色素沉著。

  瀉藥當成萬靈丹對經常便祕的人而言,瀉藥無疑能解決燃眉之急。但是,便祕是一種慢性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要有打“持久戰”、“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思想準備。不要幻想某種特效藥,或做一次手術就能解決問題。有的患者覺得瀉藥方便、痛快,把它當成“萬靈丹”,這是非常危險的。很多瀉藥含蒽醌成分,過量使用可以造成腸壁神經損傷,腸功能癱瘓,還可能引起結腸黑色素病,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腸子變黑”,甚至造成女性月經紊亂和流產等嚴重後果。

  前4條非手術治療建議主要針對功能性便祕患者:

  1. 生活、飲食習慣調整:多飲水(晨起空腹喝1杯溫開水,每天飲水量2000ml左右),多運動(每天快步走至少2小時),多食粗糧(玉米、燕麥等)、新鮮水果、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芹菜、韭菜等),避免辛辣、刺激飲食,忌嗜菸酒,同時保持作息規律;

  2.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天定時入廁1-2次,早餐後30分鐘因胃結腸反射,是排便最佳時期,也可根據個人排便習慣自行調整。如無便意,起初可應用開塞露納肛誘導排便(10-15天),每次排便5-10分鐘(無論排便量多少及有無排便不盡感),避免久坐、久蹲用力排便(會加重盆底功能紊亂),建立排便的生物鐘。

  3. 藥物治療

  3.1首選無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藥物:

  益生菌:

  膳食纖維製品:水溶性膳食纖維 果膠 金陵一號(10g水溶性膳食纖維=2.5kg大白菜=2.5kg芹菜=2.5kg葡萄=833g香蕉)

  益生菌+膳食纖維(益生元)同時服用,並且要保證1和2(特別是每天2000ml的飲水量)的完成,1-3月後排便困難會有不同程度緩解!

  3.2如上述治療無效可加用緩瀉劑治療:

  乳果糖(杜密克) 15-30ml/次 15-45ml/天;

  乳果糖無效時:

  福鬆(聚乙二醇電解質散) 1袋/次 1-2次/天(以短期導瀉,疏通腸道為目的,不建議長期大量服用)

  普蘆卡必利片(力洛)(結腸動力藥) 1片 1/日;(不建議長期服用)

  避免長期服用強刺激性瀉劑,如果導(酚酞)片、番瀉葉、蘆薈膠囊及含大黃、芒硝的方劑(中藥製劑)。

  如果上述治療無效,考慮住院行腸道微生態治療:

  4.腸道微生態治療

  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為一種歷史悠久且可以重建腸道菌群的療法重新被臨床所關注,即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通過一定方式移植到病人腸道內,調節腸道菌群失衡,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腸道微生態系統,為治療腸道內及腸道外疾病提供幫助。

  傳統的糞菌移植途徑主要有經灌腸、胃鏡、腸鏡、瘻口等,但是,上述侵入性途徑不可避免的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創傷。不少研究者期望通過口服膠囊的途徑進行治療。鑑於此,李寧教授團隊利用真空冷凍乾燥技術製備活菌,同時利用耐酸保護膜進行包裹,成功製備出包含腸道全菌譜的活菌膠囊。已在部分患者身上應用並取得較好治療效果;該型膠囊的研發,使得糞菌移植的臨床應用更加高效,對患者創傷更小。

  糞菌移植 常規住院週期半個月左右,費用2至3萬元,出院半月內觀察具體療效;如以上四條保守治療效果仍不足預期,可考慮行金陵術治療。

  5. 手術治療

  上述治療後仍不能改善排便困難,且排便週期超過3-5天者需至當地醫院行灌腸治療,避免糞石性腸梗阻發生;同時積極來我院就診,全面評估(鋇灌腸、排糞造影、結腸運輸試驗、全消化道鋇餐、腹部CT等)後方可考慮行金陵術(結腸次全切除聯合升結腸直腸側側吻合)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